-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損容性皮膚病影像診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2246
- 條形碼:9787117352246 ; 978-7-117-35224-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損容性皮膚病影像診斷 本書特色
聚焦損容性皮膚病:以常見皮膚病為主,充分闡述損容性皮膚病領域的*新影像學應用進展。
整合多維度影像知識:突破單一影像技術的內容局限,對疾病的皮膚鏡、皮膚高頻超聲、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等多維度影像內容進行整合。
系統立體闡述疾病:整合皮膚影像學涉及的臨床及組織病理等知識,闡述皮膚影像技術與臨床或組織病理之間的聯系,加深讀者對皮膚影像知識的理解。
以圖片為內容核心:本書精心選取大量病例圖片,以取代大段文字表述,充分發揮圖片生動形象的優勢。
以完整資料呈現影像特征:本書通過完整病例或資料呈現疾病表現,既可充分展示不同皮膚影像技術的優勢和特征,亦可方便讀者比較疾病不同維度的影像表現。
內容精煉簡潔:本書盡可能以簡練的語言呈現疾病知識點,并進行“要點總結”,方便讀者閱讀或快速查閱。
損容性皮膚病影像診斷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闡述皮膚影像學在各種損容性皮膚病病情評估、治療監測等方面的應用,涉及皮膚附屬器相關疾病(如痤瘡、玫瑰痤瘡及雄激素性禿發)、色素異常性疾病(如黃褐斑、雀斑)、血管異常性疾病(如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疣、毛囊炎及面部體癬)、物理性疾病(如多形性日光疹、光老化)、其他炎癥性及免疫相關性疾病(如濕疹/特應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及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腫瘤性疾病(如色素痣、瘢痕疙瘩及基底細胞癌)等各類好發于患者暴露部位、損害美觀的皮膚疾病。
損容性皮膚病影像診斷 目錄
一、損容性皮膚病簡述/1
二、皮膚鏡的原理及基本概念/2
三、皮膚高頻超聲的原理及基本概念/8
四、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的原理及基本概念/10
第二章皮膚組織結構及正常皮膚影像表現/15
**節皮膚組織結構/15
一、表皮/15
二、真皮/15
三、皮下組織/16
四、皮膚附屬器/16
五、皮膚血管、淋巴管、神經及肌肉/16
第二節正常皮膚影像表現/18
一、正常皮膚皮膚鏡表現/18
二、正常皮膚高頻超聲表現/19
三、正常皮膚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表現/21
第三章皮脂腺疾病/27
一、尋常痤瘡/27
二、玫瑰痤瘡/39
三、脂溢性皮炎/47
第四章物理性疾病/55
一、多形性日光疹/55
二、日曬傷/59
三、光老化/61
四、西瓦特皮膚異色病/63
五、熱痱/65
六、熱激紅斑/67
七、凍瘡/69
八、放射性皮炎/69
九、膠樣粟丘疹/71
第五章色素性疾病/75
**節色素增加性疾病/75
一、黃褐斑/75
二、雀斑/77
三、雀斑樣痣/79
四、太田痣/81
五、伊藤痣/83
六、蒙古斑/84
七、顴部褐青色痣/86
八、咖啡斑/87
九、里爾黑變病/89
十、炎癥后黑變病/90
第二節色素減退性疾病/92
一、白癜風/92
二、白色糠疹/95
三、貧血痣/97
四、脫色素痣/99
五、斑駁病/100
六、特發性滴狀色素減少癥/101
七、炎癥后色素減退/103
第六章腫瘤性疾病/107
**節良性表皮腫瘤與囊腫/107
一、色素痣/107
二、脂溢性角化病/119
三、粟丘疹/126
四、表皮囊腫/128
五、色素性毛表皮痣/131
六、表皮痣/133
第二節附屬器腫瘤/138
一、皮脂腺痣/138
二、毛發上皮瘤/141
三、皮脂腺增生/144
四、汗管瘤/147
五、小汗腺囊瘤/149
第三節血管異常性疾病/152
一、鮮紅斑痣/152
二、嬰兒血管瘤/154
三、老年性血管瘤/157
四、血管角化瘤/159
五、靜脈湖/162
六、化膿性肉芽腫/164
七、蜘蛛痣/166
八、血管肉瘤/169
第四節良性結締組織腫瘤/172
一、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172
二、皮膚纖維瘤/176
三、結締組織痣/183
第五節其他良性腫瘤/185
一、黃瘤病/185
二、脂肪瘤/189
三、多發性脂囊瘤/191
四、結節性硬化癥/194
第六節惡性腫瘤/198
一、光線性角化病/198
二、鮑恩病/204
三、皮角/212
四、基底細胞癌/213
五、鱗狀細胞癌/223
六、惡性黑色素瘤/229
七、原發性皮膚淋巴瘤/239
八、卡波西肉瘤/249
第七章炎癥及免疫性疾病/261
一、濕疹及皮炎類皮膚病/261
二、銀屑病/270
三、扁平苔蘚/279
四、紅斑狼瘡/286
五、皮肌炎/293
六、硬斑病/298
七、面部播散性粟粒狀狼瘡/303
八、面部肉芽腫/305
九、木村病/308
十、皮膚假性淋巴瘤/310
第八章感染性疾病/313
一、病毒疣/313
二、單純皰疹/319
三、帶狀皰疹/321
四、傳染性軟疣/323
五、尋常狼瘡/328
六、麻風病/330
七、面癬/331
第九章其他疾病/334
**節毛發疾病/334
一、斑禿/334
二、休止期脫發/338
三、雄激素性脫發/339
四、拔毛癥/343
五、常見瘢痕性脫發/344
第二節甲病/348
一、甲真菌病/348
二、常見炎癥性疾病甲受累/352
三、甲下血管球瘤/356
四、甲下出血/358
第三節角化性疾病/359
一、毛囊角化病/359
二、毛發苔蘚/360
三、汗孔角化病/361
第十章皮膚影像在療效監測中的應用/365
**節皮膚鏡在皮膚疾病療效監測中的應用/365
一、皮膚腫瘤/365
二、炎癥性疾病/365
三、色素異常性疾病/368
四、感染性皮膚病/369
第二節高頻超聲在皮膚疾病療效監測中的應用/370
一、皮膚腫瘤/370
二、炎癥性疾病/371
三、皮膚美容治療/374
第三節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在皮膚疾病療效監測中的應用/374
一、皮膚腫瘤手術和非手術治療/374
二、皮膚腫瘤非手術治療監測/374
三、銀屑病治療評估/375
四、白癜風病情活動度判斷和治療監測/375
五、色素增加性疾病治療監測/376
六、痤瘡、玫瑰痤瘡、疥瘡及頭癬的治療監測/376
七、瘢痕、萎縮紋治療后監測/376
第四節人工智能在皮膚疾病療效監測中的應用/377
一、皮損嚴重程度評估及療效監測/377
二、癥狀嚴重程度評估及療效監測/377
三、人工智能與精準醫學/377
損容性皮膚病影像診斷 作者簡介
劉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國際皮膚鏡協會(International Dermoscopy Society,IDS)執行委員及亞洲代表,國際皮膚淋巴瘤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taneous Lymphoma,ISCL)委員,中國罕見病聯盟/北京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學會皮膚罕見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能協作組副組長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美容學組委員等學術任職,并擔任《中華皮膚科雜志》編委及多個國內外醫學期刊審稿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皮膚影像學及人工智能、皮膚淋巴瘤。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余項,目前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發表中文核心及SCI期刊論文100余篇,其中多篇收錄于皮膚科Q1區期刊。主持制定皮膚影像學領域專家共識、指南10余篇,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協和皮膚影像診斷學習班”,曾于國際、國內會議進行大會報告百余次。主編Practical Dermoscopy、《實用皮膚鏡學》《協和皮膚鏡圖譜》及《北京協和醫院疑難重癥皮膚病病例精解》,主譯《非腫瘤皮膚病的皮膚鏡應用》。曾獲2015年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國皮膚科優秀中青年醫師獎及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院級優秀教師”稱號,多次獲評北京協和醫院醫療科研成果獎。劉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國際皮膚鏡協會(International Dermoscopy Society,IDS)執行委員及亞洲代表,國際皮膚淋巴瘤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taneous Lymphoma,ISCL)委員,中國罕見病聯盟/北京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學會皮膚罕見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皮膚科分會常務委員,華夏皮膚影像人工智能協作組副組長兼秘書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美容學組委員等學術任職,并擔任《中華皮膚科雜志》編委及多個國內外醫學期刊審稿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皮膚影像學及人工智能、皮膚淋巴瘤。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余項,目前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發表中文核心及SCI期刊論文100余篇,其中多篇收錄于皮膚科Q1區期刊。主持制定皮膚影像學領域專家共識、指南10余篇,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協和皮膚影像診斷學習班”,曾于國際、國內會議進行大會報告百余次。主編Practical Dermoscopy、《實用皮膚鏡學》《協和皮膚鏡圖譜》及《北京協和醫院疑難重癥皮膚病病例精解》,主譯《非腫瘤皮膚病的皮膚鏡應用》。曾獲2015年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國皮膚科優秀中青年醫師獎及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院級優秀教師”稱號,多次獲評北京協和醫院醫療科研成果獎。
朱慶莉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淺表組織和血管超聲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委員,并擔任《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腫瘤影像學》等雜志編委,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European Radiology (EUR RADIOL)等超聲醫學科和放射科高影響因子雜志審稿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超聲新技術臨床轉化應用,包括乳腺癌的早期超聲診斷、疑難腸病影像診斷等。主持及參與完成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包括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30余篇。多次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的研討、交流,并獲得優秀論文獎。參與編寫國內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5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2部,其中《醫學超聲影像學》獲得2021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主持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項。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次,2020年獲北京優秀醫師獎,多次獲評北京協和醫院醫療科研成果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