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工程測量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90279
- 條形碼:9787030790279 ; 978-7-03-079027-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程測量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工程測量學的理論、技術與方法,共分十一章。**章概括工程測量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基本內容與歷史發展;第二章概括常用測量技術與方法;第三章簡要概括地形圖和專題圖測繪;第四章以施工測量控制網為背景,介紹控制網的質量指標及數據處理;第五章詳細介紹施工放樣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第六章介紹貫通測量方案設計與豎井聯系測量的方法;第七章介紹陀螺經緯儀定向原理、觀測方法及數據處理;第八章介紹特種測量技術;第九章介紹工業測量系統;第十章介紹變形測量的理論與方法;第十一章介紹點云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
工程測量學 目錄
目錄前言第1章 概述 1 1.1工程測量 1 1.2工程測量學的概念 3 1.3工程測量的歷史發展 3 1.3.1古代工程測量的案例 4 1.3.2現代工程測量的案例 4 1.4工程測量的發展趨勢 5 1.5工程測量的一般過程 6 1.6工程測量的幾個基本觀點與常用方法 7思考與練習 10第2章 測量技術與方法 11 2.1角度測量 11 2.1.1光學經緯儀的基本組成 11 2.1.2經緯儀水平角觀測 12 2.1.3經緯儀垂直角觀測 13 2.1.4電子經緯儀 13 2.2距離測量 16 2.2.1直接丈量 16 2.2.2電磁波測距 17 2.3高程測量 21 2.3.1幾何水準測量 21 2.3.2液體靜力水準測量 22 2.3.3三角高程測量 22 2.4全站儀 23 2.5激光掃描儀 23 2.5.1測距原理 23 2.5.2測角原理 25 2.5.3掃描原理 26 2.5.4測量值獲取原理 28 2.5.5激光掃描儀分類 28 2.6測量計算 31 2.6.1平面坐標與方位角的關系 31 2.6.2根據觀測值求坐標的方法 32 2.6.3高程起算基準 40 2.6.4面積計算方法 41 2.6.5體積計算方法 41思考與練習 44第3章 施工測量控制網 45 3.1施工控制網的作用、特點與要求 45 3.1.1施工控制網的用途 45 3.1.2施工控制網的特點 46 3.1.3對施工控制網的要求 46 3.1.4施工控制網的建立過程 47 3.1.5確定施工控制網精度要求的一般方法 47 3.2投影面與坐標系的選擇 49 3.2.1投影帶與投影面的選擇 49 3.2.2工程平面坐標系統的選擇 50 3.3平面直角坐標變換公式與應用 51 3.3.1施工坐標系的概念 51 3.3.2平面直角坐標變換公式 52 3.3.3根據兩點坐標求坐標變換參數 52 3.3.4根據多點坐標求坐標變換參數 54 3.3.5平面直角坐標變換公式的應用 56 3.4控制網的精度指標 57 3.4.1整體精度指標 58 3.4.2局部精度指標 59 3.5控制網的可靠性指標 63 3.5.1可靠性矩陣與多余觀測分量 64 3.5.2數據探測法 65 3.5.3內可靠性指標 67 3.5.4外可靠性指標 68 3.6基準與基準變換 69 3.6.1測量控制網基準的概念 69 3.6.2高程網的基準與基準方程 70 3.6.3平面邊角網的基準方程 73 3.6.4基準變換 75 3.6.5基準變換公式的應用 77 3.7 CAD和*優化方法在控制網設計中的應用 80 3.7.1施工控制網的設計目標 80 3.7.2傳統設計方法 80 3.7.3 控制網 CAD 81 3.7.4*優化方法在控制網設計中的應用 81 3.8建筑方格網 88 3.8.1主軸線的設計與放樣 89 3.8.2主方格網的設計與放樣 90 3.8.3方格網的加密 90 3.8.4關于建筑方格網建立方法的進一步說明 90 3.8.5建筑場地的高程控制 91 3.9平面直伸網平差 91 3.10環形控制網平差 92 3.11局部三維網平差 96 3.11.1不計垂線偏差的情形 96 3.11.2考慮垂線偏差的情形 97 3.12工測網的層與級 98 3.12.1工測網中的層 99 3.12.2工測網中的級 100思考與練習 102第4章 施工放樣方法 105 4.1直接法放樣 105 4.1.1高程放樣 105 4.1.2水平角度放樣 107 4.1.3水平距離放樣 108 4.1.4鉛垂線放樣 108 4.1.5直線放樣 109 4.1.6點位放樣 111 4.2道路*線放樣 116 4.2.1圓*線及其放樣 116 4.2.2圓*線放樣的誤差分析 118 4.2.3帶緩和*線的圓*線 119 4.2.4帶不等長緩和*線的圓*線 121 4.2.5豎*線 122 4.3歸化法放樣 123 4.3.1歸化法放樣水平角 123 4.3.2歸化法放樣距離 124 4.3.3歸化法放樣直線 125 4.3.4歸化法放樣點位 127 4.4全站儀放樣方法 131 4.5 GNSS RTK放樣方法 132思考與練習 134第5章 貫通測量 136 5.1貫通測量工作內容 136 5.2貫通測量方案設計 137 5.2.1貫通誤差的概念 138 5.2.2橫向貫通誤差影響因素的劃分 138 5.2.3貫通誤差的分配方法 139 5.2.4地面控制網對橫向貫通誤差影響的計算 140 5.2.5地下控制網對橫向貫通誤差影響的計算 141 5.2.6地面控制布網形式的討論 141 5.2.7豎井聯系測量誤差影響的考慮 142 5.2.8貫通測量方案設計的進一步說明 143 5.3豎井聯系測量 143 5.3.1豎井高程傳遞 143 5.3.2一井定向 145 5.3.3二井定向 148 5.4貫通施工測量 149 5.4.1進洞關系計算 149 5.4.2洞內中線放樣 149 5.5貫通誤差的測定與調整 150 5.5.1實際貫通誤差的測定 150 5.5.2貫通誤差的調整 150思考與練習 151第6章 陀螺經緯儀定向測量 153 6.1擺式陀螺儀的尋北原理 154 6.1.1陀螺儀的基本特性 154 6.1.2陀螺儀轉動的微分方程 155 6.1.3自由陀螺儀自轉軸在地表面上的關系 155 6.1.4地球自轉對擺式陀螺儀的影響 156 6.1.5擺式陀螺儀的運動方程 158 6.2陀螺經緯儀的結構 160 6.2.1靈敏部 161 6.2.2光學觀測系統 161 6.2.3鎖緊限幅機構 162 6.2.4機體外殼 162 6.3陀螺經緯儀定向觀測方程 162 6.3.1陀螺軸的自由擺動方程 162 6.3.2跟蹤狀態下陀螺軸的擺動方程 163 6.3.3不跟蹤狀態下陀螺軸的擺動方程 165 6.4逆轉點觀測數據的處理方法 166 6.4.1逆轉點觀測數據的處理方法 166 6.4.2逆轉點方程的*小二乘解 167 6.4.3逆轉點線性方程的*小二乘解 168 6.5不跟蹤式觀測的幾種簡易方案 169 6.5.1中天法 171 6.5.2時差法 173 6.5.3直接解算法 174 6.5.4計時擺幅法Ⅰ 175 6.5.5計時擺幅法Ⅱ 176 6.5.6改化振幅法 176 6.5.7三點快速法 177 6.6陀螺經緯儀定向作業過程 178 6.6.1零位觀測 178 6.6.2精密定向 180 6.6.3粗略定向 180 6.6.4儀器常數測定 181 6.7自動陀螺經緯儀定向原理簡介 181 6.7.1光電觀測方法 181 6.7.2積分測量原理 181 6.7.3步進概略尋北原理 182 6.7.4自動陀螺經緯儀的產品 182思考與練習 182第7章 特種測量技術 184 7.1精密測量標志 184 7.1.1高程標志 184 7.1.2平面標志 188 7.2液體靜力水準測量 192 7.3激光在測量中的應用 194 7.3.1激光指向儀 194 7.3.2激光垂線儀 195 7.3.3激光經緯儀和激光水準儀 195 7.3.4波帶板激光準直 196 7.4平行光管在測量中的應用 198 7.4.1平行光管原理 198 7.4.2經緯儀望遠鏡作為平行光管的條件 199 7.4.3應用舉例 199 7.5自準直平行光管在測量中的應用 200 7.5.1自準直平行光管 200 7.5.2應用舉例 201 7.6垂線和引張線 202 7.6.1垂線與垂線坐標觀測儀 202 7.6.2引張線 203思考與練習 204第8章 工業測量系統 205 8.1經緯儀工業測量系統 205 8.1.1系統構成 205 8.1.2測量原理 206 8.1.3精度分析 209 8.1.4 應用 210 8.2工業攝影測量系統 211 8.2.1系統構成 211 8.2.2測量原理 211 8.2.3關鍵技術 212 8.2.4 應用 223 8.3激光跟蹤儀測量系統 223 8.3.1系統構成 223 8.3.2測量原理 223 8.3.3用激光跟蹤儀建立三維控制網 226 8.3.4 應用 233 8.4 iGPS 234 8.4.1系統構成 234 8.4.2測角原理 235 8.4.3 應用 236 8.5工業測量數據處理軟件 237 8.5.1坐標系轉換與生成 237 8.5.2幾何形狀擬合 240 8.5.3空間關系分析 243 8.5.4模型比對 249思考與練習 250第9章 變形測量 251 9.1變形測量概述 251 9.1.1變形測量的任務 251 9.1.2變形測量的意義 251 9.1.3點的狀態劃分 252 9.1.4變形測量原理 253 9.1.5參考點與參考網 254 9.1.6工程變形測量的內容 255 9.1.7變形測量技術 256 9.1.8變形測量數據處理 259 9.1.9變形測量的特點 260 9.1.10變形測量的發展趨勢 260 9.2變形測量的精度要求與觀測周期 261 9.2.1變形測量精度要求的確定 261 9.2.2變形測量觀測周期的確定 263 9.3變形網的可區分度與靈敏度指標 264 9.3.1模型的可區分度 264 9.3.2變形靈敏度 265 9.4參考網穩定性檢驗 270 9.4.1參考網的整體檢驗 270 9.4.2平均間隙法 271 9.4.3穩定性矩陣分析法 274 9.4.4變形誤差橢圓法 276 9.4.5相似變換法 277 9.4.6不穩定點位移的計算和檢驗 282 9.5沉降測量 28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