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青藏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75122
- 條形碼:9787030775122 ; 978-7-03-077512-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藏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 內容簡介
作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不錯烈人類活動的城鎮化過程,肩負著護衛國家安全屏障、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亞洲水塔避免失穩失衡、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殊使命,是高原人民同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因而有著與內地截然不同的特殊驅動過程和特殊發展道路。帶著這些特殊性,通過實地考察,系統分析了青藏高原城鎮化的特殊性、動態演變歷程和時空演變格局,采用多模型計算了青藏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承載閾值,提出了青藏高原城鎮化發展的特殊使命、特殊目標、特殊格局和特殊模式,提出了高原人居環境建設、綠色發展路徑和對策建議,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川藏鐵路沿線城鎮帶、唐蕃古道沿線城鎮帶、邊境地區固邊城鎮帶、西寧都市圈、拉薩城市圈和柴達木城鎮圈等重點城鎮化地區綠色發展目標與路徑,旨在為青藏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和到2035年同全國一道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重要科學支撐。
青藏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 目錄
目錄第1章 高原城鎮化進程與綠色發展綜合考察過程 11.1 綜合科學考察的戰略意義與目標 21.1.1 綜合科學考察解決的科學問題 21.1.2 綜合科學考察的戰略意義 31.1.3 綜合科學考察的目標 51.2 綜合科學考察的重點內容 61.2.1 高原人口集聚與城鎮化變化過程及格局考察 71.2.2 高原城鎮化發展特殊目標與模式考察 101.2.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路徑與調控對策考察 141.2.4 高原城鎮化分區與重點地區綠色發展方案考察 151.2.5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主要對策考察 161.3 綜合科學考察的實施方案 181.3.1 綜合科學考察的技術方法 191.3.2 綜合科學考察的分區方案 191.3.3 綜合科學考察的專線方案 201.4 綜合科學考察的工作路線 261.4.1 2019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291.4.2 2020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291.4.3 2021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301.4.4?2022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311.4.5?2023年的科學考察路線 31參考文獻 32第2章 高原城鎮化演進過程與基本特征 332.1 高原城鎮化的特殊驅動過程 342.1.1?自然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342.1.2?經濟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352.1.3?社會文化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362.1.4 政策要素的特殊驅動過程 362.2 高原城鎮化水平的變化過程與特征 372.2.1 高原人口城鎮化水平變化的總體特征 372.2.2 高原人口城鎮化的時空變化過程與特征 422.3 高原城鎮化格局的變化過程與特征 452.3.1 高原城鎮數量的變化過程與特征 452.3.2 高原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結構變化特征 482.3.3 高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的形成過程 512.3.4 高原城鎮體系的職能結構特征 532.4 高原城鎮化質量的變化過程與特征 572.4.1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測度指標體系與方法 582.4.2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時空分異特征 602.4.3 高原城鎮化發展質量提升路徑 652.5 高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空間分布特征 682.5.1 高原歷史文化名城 682.5.2 高原歷史文化名鎮 722.5.3 高原歷史文化名村 73參考文獻 75第3章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綜合承載閾值 773.1 青藏高原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多模型算法 783.1.1 基于經濟學的高原人口承載力模型與結果 793.1.2 基于土地的高原人口承載力模型與結果 913.1.3 基于水資源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1043.1.4 基于大氣環境質量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1133.1.5 基于生態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力 1183.1.6 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系統動力學模擬 1213.2 青藏高原到底能承載多少人口? 1313.2.1 基于木桶短板原理的青藏高原人口承載閾值 1323.2.2 基于兩頭逼近法的青藏高原人口綜合承載閾值 1363.3 青藏高原承載人口中能容許多少人進城? 1393.3.1 基于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高原城鎮人口與城鎮化水平閾值 1403.3.2 基于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各地市州城鎮化水平閾值 1423.3.3 基于人口綜合承載閾值的縣級市城鎮化水平閾值 1483.4 進城人口能科學配置到高原哪些城市? 1513.4.1 小集聚到西寧都市圈、拉薩城市圈和柴達木城鎮圈 1533.4.2 中分散到重要節點城市,支撐高原美麗城市建設 1553.4.3 大分散到固邊城鎮,支撐固邊型城鎮體系建設 155參考文獻 155第4章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道路與格局及模式 1574.1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使命與特殊問題 1584.1.1 高原城鎮化的特殊使命與思路 1584.1.2 高原城鎮化發展存在的特殊問題 1604.2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1654.2.1 指導思想 1654.2.2 基本原則 1654.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目標與特殊道路 1664.3.1 特殊目標 1664.3.2 特殊道路 1724.4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總體格局 1734.4.1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等級規模格局 1744.4.2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空間結構格局 1824.4.3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職能結構格局 1844.5 高原城鎮化綠色發展的特殊模式 1864.5.1 守土固邊型城鎮化模式 1874.5.2 綠色驅動型城鎮化模式 1874.5.3 護衛水塔型城鎮化模式 1884.5.4 傳承文化型城鎮化模式 1894.5.5 游客拉動型城鎮化模式 1904.5.6 宿鎮牧鄉型城鎮化模式 1914.5.7 生態富民型城鎮化模式 1934.5.8 小聚大散型城鎮化模式 1934.5.9 對口結對型城鎮化模式 1944.5.10 城鄉融合型城鎮化模式 195參考文獻 196第5章?青藏鐵路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1975.1 科考范圍與基本條件 1985.1.1 綜合科學考察范圍 1985.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1985.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2005.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征 2025.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征 2025.2.2 城鎮化發展質量的時空變化特征 2095.2.3 城鎮分布及規模結構變化特征 2125.2.4 空間分布格局變化特征 2155.2.5 城鎮職能結構發育特征 2175.3 城鎮帶城鎮化發展目標與格局 2225.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2225.3.2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發展目標與格局 2245.3.3 城鎮空間分布格局 2265.3.4 城鎮發展定位與職能分工格局 2275.4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與路徑 2305.4.1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 2315.4.2 城鎮帶綠色發展路徑 2335.5 城鎮帶重點城市綠色發展 2365.5.1 西寧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365.5.2 海北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385.5.3 海西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405.5.4 玉樹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455.5.5 那*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475.5.6 拉薩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49參考文獻 251第6章 川藏通道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2536.1 科考范圍與基本條件 2546.1.1 綜合科學考察范圍 2546.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2556.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2566.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征 2586.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征 2586.2.2 城鎮規模結構時空變化特征 2666.2.3 城鎮帶空間布局變化特征 2706.2.4 城鎮帶城鎮職能分布格局 2756.3 城鎮帶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2786.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2786.3.2 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2796.3.3 城鎮規模結構優化目標 2806.3.4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2816.3.5 城鎮職能結構調整目標 2836.4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與路徑 2876.4.1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 2876.4.2 城鎮帶綠色發展路徑 2906.5 城鎮帶重點城鎮綠色發展 2936.5.1 拉薩—林芝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936.5.2 林芝—雅安段重點城市與城鎮 294參考文獻 297第7章 唐蕃古道沿線城鎮帶城鎮化與綠色發展 2997.1 科考范圍與基本條件 3007.1.1 綜合科學考察范圍 3007.1.2 城鎮帶發展的自然條件 3017.1.3 城鎮帶發展的社會經濟基礎 3027.2 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征 3037.2.1 人口與城鎮化時空演變特征 3037.2.2 城鎮規模等級結構時空變化特征 3097.2.3 城鎮職能分工格局 3167.3 城鎮帶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格局 3207.3.1 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布特征 3207.3.2 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結構特征 3277.3.3 城鎮化與非遺保護傳承的互動機制 3297.4 城鎮帶城鎮化綠色發展目標 3317.4.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3317.4.2 城鎮規模結構優化目標 3357.4.3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3367.5 城鎮帶綠色發展模式及路徑 3377.5.1 文化傳承型城鎮 3377.5.2 漸進內生型城鎮 3387.5.3 綠色驅動型城鎮 3397.6 城鎮帶節點城鎮的綠色發展 3397.6.1 青海段節點城市與城鎮 3397.6.2 西藏段節點城市與城鎮 348參考文獻 350第8章?邊境城鎮帶城鎮化與口岸固邊城鎮發展 3518.1 邊境城鎮帶基本情況 3528.1.1 綜合科學考察范圍 3528.1.2 邊境城鎮和邊境口岸 3538.1.3 城鎮帶發展的基本條件 3548.2 邊境城鎮帶城鎮化演變過程與基本特征 3558.2.1 邊境城鎮帶人口與城鎮化時空變化特征 3568.2.2 邊境城鎮帶城鎮規模結構時空變化特征 3608.2.3 邊境城鎮帶空間分布格局與變化特征 3638.2.4 邊境城鎮帶口岸發展歷程與現狀特征 3658.3 邊境城鎮帶城鎮化發展目標 3718.3.1 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目標 3718.3.2 城鎮化發展目標 3728.3.3 城鎮規模結構調整目標 3738.3.4 城鎮空間格局優化目標 3738.3.5 邊境口岸建設目標 3758.4 邊境城鎮帶岸城互動發展模式與路徑 3768.4.1 岸城互動發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3768.4.2 岸城互動發展的主要路徑 3788.5 邊境城鎮帶重點城鎮綠色發展 3828.5.1 林芝段重點固邊城鎮 3828.5.2 山南段重點固邊城鎮 3868.5.3 日喀則段重點固邊城鎮 3888.5.4 阿里段重點固邊城鎮 395參考文獻 399第9章 西寧都市圈城鎮化與高質量發展 4019.1?科考范圍與發展條件 4029.1.1?范圍界定與基本條件 4029.1.2?經濟社會發展條件 4049.1.3?產業空間結構及開發區建設基礎 4089.2?西寧都市圈形成發育過程 4099.2.1?都市圈集聚發展過程 4099.2.2?都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