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適應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9191
- 條形碼:9787030759191 ; 978-7-03-075919-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適應策略 內容簡介
在介紹孟加拉基本概況、人口集疏變化與地域分布格局的基礎上,分析評價人居環境適宜性、土地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生態環境承載力,并在分類評價的基礎上,對孟加拉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綜合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提出適應性策略。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適應策略 目錄
總序
前言
摘要
第1章 資源環境基礎1
1.1 行政區劃構成及演變1
1.2 地質與地理2
1.2.1 區域地質特征3
1.2.2 自然地理特征7
1.3 氣象和氣候8
1.3.1 概述8
1.3.2 氣溫特征11
1.3.3 降水特征12
1.4 土壤類型與質地14
1.4.1 土壤類型14
1.4.2 土壤質地16
1.5 本章小結18
參考文獻18
第2章 人口與社會經濟背景19
2.1 人口19
2.1.1 人口規模與人口政策19
2.1.2 人口分布與分區特征20
2.1.3 人口結構與人口素質24
2.1.4 海外務工人口及其效益30
2.2 社會與經濟32
2.2.1 人類發展水平32
2.2.2 交通通達水平36
2.2.3 城市化水平40
2.2.4 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水平42
2.3 問題與對策44
2.3.1 關鍵問題44
2.3.2 對策建議45
2.4 本章小結45
參考文獻46
第3章 人居環境適宜性評價與適宜性分區47
3.1 地形起伏度與地形適宜性47
3.1.1 概況47
3.1.2 地形起伏度48
3.1.3 地形適宜性評價50
3.2 溫濕指數與氣候適宜性51
3.2.1 概況51
3.2.2 溫濕指數52
3.2.3 氣候適宜性評價53
3.3 水文指數與水文適宜性55
3.3.1 概況55
3.3.2 水文指數56
3.3.3 水文適宜性評價58
3.4 地被指數與地被適宜性60
3.4.1 概況60
3.4.2 植被指數62
3.4.3 地被指數63
3.4.4 地被適宜性評價64
3.5 人居環境適宜性綜合評價與適宜性分區66
3.5.1 概況66
3.5.2 人居環境指數空間特征與專區差異67
3.5.3 人居環境適宜性評價與分區68
3.6 本章小結71
參考文獻72
第4章 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與增強策略73
4.1 土地資源利用及其變化73
4.1.1 土地利用現狀73
4.1.2 土地利用變化74
4.2 土地資源生產力及其地域格局76
4.2.1 土地資源生產力的時序變化77
4.2.2 土地資源生產力的分區變化79
4.3 食物消費結構與膳食營養水平84
4.3.1 居民主要食物消費結構84
4.3.2 居民膳食營養水平和營養來源86
4.4 土地資源承載力與土地資源承載狀態87
4.4.1 基于人糧平衡的耕地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88
4.4.2 基于當量平衡的土地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89
4.4.3 分專區土地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94
4.5 土地資源承載力提升策略與增強路徑97
4.5.1 存在的問題97
4.5.2 提升策略與增強路徑98
4.6 本章小結99
參考文獻100
第5章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與區域諧適策略101
5.1 水資源基礎及其供給能力101
5.1.1 河流水系與分區101
5.1.2 水資源數量103
5.2 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其消耗109
5.2.1 用水量110
5.2.2 用水水平113
5.2.3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114
5.3 水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114
5.3.1 水資源承載力114
5.3.2 水資源承載狀態116
5.4 未來情景與調控途徑117
5.4.1 未來情景分析117
5.4.2 主要問題及調控途徑118
5.5 本章小結119
參考文獻120
第6章 生態承載力評價與區域諧適策略121
6.1 生態供給的空間分布和變化121
6.1.1 生態供給的空間分布121
6.1.2 生態供給的變化動態131
6.2 生態消耗模式及影響因素分析134
6.2.1 生態消耗模式及演變134
6.2.2 消耗模式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139
6.3 生態承載力與承載狀態141
6.3.1 生態承載力141
6.3.2 生態承載狀態與分區研究145
6.4 生態承載力的未來情景與諧適策略148
6.4.1 基于綠色絲路建設愿景的情景分析148
6.4.2 生態承載力演變態勢152
6.4.3 生態承載力諧適策略154
6.5 本章小結155
參考文獻156
第7章 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157
7.1 引言157
7.2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定量評價與性分類158
7.2.1 全國水平158
7.2.2 專區尺度159
7.3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與警示性分級164
7.3.1 全國水平165
7.3.2 專區尺度165
7.4 本章小結172
7.4.1 基本結論172
7.4.2 對策建議173
參考文獻175
第8章 未來態勢、政策變化及其影響176
8.1 未來內外環境變化態勢176
8.1.1 外部環境及其態勢176
8.1.2 國內環境及其演變態勢177
8.2 政策變化對未來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181
8.2.1 加強土地資源集約化利用,提高土地資源承載力181
8.2.2 優化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承載力182
8.2.3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182
8.2.4 強化能源供應,改善基礎設施,提供綜合承載能力183
8.2.5 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183
8.3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未來影響184
8.3.1 人居環境適宜性綜合評價與適宜性分區有利于引導國土空間規劃184
8.3.2 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有利于指導、調適國土空間規劃184
8.3.3 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有利于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185
8.4 本章小結186
參考文獻186
第9章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規范187
9.1 人居環境適宜性評價187
9.2 土地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評價190
9.3 水資源承載力與承載狀態評價192
9.4 生態承載力與承載狀態評價193
9.5 資源環境承載綜合評價195
展開全部
孟加拉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適應策略 作者簡介
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主要從事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生態工程影響評估、土地空間多功能性研究。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