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論 / 1
**節 社會醫學的性質、內容與任務 /1
一、 社會醫學的性質 /1
二、 社會醫學的研究內容 /2
三、 社會醫學的基本任務 /2
第二節 社會醫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 3
一、 與醫學相關學科的關系 /4
二、 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5
第三節 社會醫學的發展歷史 / 5
一、 社會醫學的萌芽 /6
二、 國外社會醫學的創立與發展 /6
三、 我國社會醫學的發展 /8
第二章 醫學模式 /10
**節 醫學模式概述 / 10
一、 醫學模式的概念 /10
二、 醫學模式的特點 /10
三、 醫學模式的作用 / 11
第二節 醫學模式的演變 /11
一、 神靈主義醫學模式 / 11
二、 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12
三、 機械論醫學模式 /12
四、 生物醫學模式 /13
第三節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 / 14
一、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產生的背景 /14
二、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凝聚的過程 /17
三、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的基本內涵和觀點 /18
四、 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的影響 /20
第四節 醫學模式的研究進展 /22
一、 高水平康強醫學模式 /22
二、 大生態醫學模式 /22
三、 現代整體醫學模式 /22
四、 其他的醫學模式 /23
第三章 社會醫學基本理論 / 24
**節 健康與疾病的社會性 /24
一、 健康與疾病的相關概念 /24
二、 健康的社會性 /25
三、 疾病的社會性 /26
第二節 醫學與衛生事業的社會屬性 /27
一、 醫學的社會屬性 /27
二、 衛生事業的社會屬性 /28
第三節 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向性 /29
一、 社會經濟發展是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29
二、 健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30
三、 社會發展目標是制定衛生發展目標的依據 /30
四、 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制約 /31
第四節 健康公平性 /31
一、 健康狀況的公平性 /31
二、 衛生服務的公平性 /32
三、 醫療保障體系的公平性 /32
第五節 健康高危險性理論 /33
一、 高危人群 /33
二、 高危因素 /33
三、 高危環境 /33
第六節 健康社會決定因素理論 /34
一、 健康社會決定因素的概念 /34
二、 健康社會決定因素模型 /34
三、 健康社會決定因素的行動框架 /35
四、 健康社會決定因素的價值理念 /35
第七節 健康社會資本理論 /36
一、 社會資本的概念 /36
二、 社會資本的健康促進功能 /36
三、 利用健康相關社會資本的途徑和方法 /37
第八節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38
一、 “健康融萬策”的概念 /38
二、 “健康融萬策”在國際上的發展 /38
三、 “健康融萬策”在我國的確立及發展 /38
四、 “健康融萬策”理念的貫徹 /39
第四章 社會醫學研究方法 / 40
**節 概述 /40
一、 社會醫學研究的特點 /40
二、 社會醫學研究的類型 /40
三、 社會醫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41
四、 社會醫學研究的思維方法 /44
第二節 社會醫學定量研究 /44
一、 定量研究特點及應用 /44
二、 定量研究常用的調查方式 /45
三、 調查問卷設計 /46
第三節 社會醫學定性研究 /52
一、 定性研究的特點及應用 /52
二、 定性研究常用的調查方式 /53
第五章 社會衛生狀況 / 60
**節 概述 /60
一、 社會衛生狀況的含義 /60
二、 社會衛生狀況的內容 /60
三、 研究社會衛生狀況的意義 /60
四、 研究社會衛生狀況的資料來源 /61
第二節 社會衛生狀況評價指標 /63
一、 人群健康狀況評價指標 /63
二、 影響人群健康的因素指標 /67
第三節 世界衛生狀況 /69
一、 全球總體健康狀況 /69
二、 全球主要健康問題 /71
三、 危害健康的社會因素治理情況 /72
第四節 中國衛生狀況 /74
一、 中國人群總體健康狀況 /74
二、 中國人群主要健康問題 /77
三、 危害健康的社會因素治理情況 /80
第六章 社會因素與健康 / 82
**節 概述 /82
一、 社會因素的概念和分類 /82
二、 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83
三、 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機制 /84
第二節 社會經濟因素與健康 /85
一、 衡量經濟發展對健康影響的指標 /86
二、 經濟發展與健康 /86
三、 社會階層與健康 /88
四、 社會營養與健康 /89
第三節 社會發展因素與健康 /92
一、 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 /92
二、 社會制度與健康 /93
三、 社會關系與健康 /94
四、 社會人口與健康 /96
五、 社會保障與健康 /97
六、 科技與健康 /99
七、 城市化與健康 /100
第四節 社會文化因素與健康 /100
一、 文化的含義 /100
二、 文化影響健康的特點 /102
三、 各種文化現象對健康的影響 /102
第七章 心理、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 /105
**節 心理因素與健康 /105
一、 概述 /105
二、 個性心理特征與健康 /106
三、 情緒與健康 /108
四、 心理壓力與健康 /109
五、 積極心理因素與健康 / 111
第二節 行為生活方式與健康 /112
一、 行為與健康 / 113
二、 生活方式與健康 / 116
三、 行為生活方式與疾病 / 117
第三節 心理、行為生活方式干預 /119
一、 個體干預 / 119
二、 群體干預 /120
三、 不同場所的干預 /121
第八章 生命質量評價 /123
**節 概述 /123
一、 生命質量研究的起源與發展 /123
二、 生命質量的相關概念 /124
第二節 生命質量評價的特征及內容 /125
一、 生命質量評價的特征 /125
二、 生命質量評價的內容 /126
第三節 生命質量評價量表 /128
一、 生命質量評價量表的分類 /128
二、 常用生命質量評價量表 /128
第四節 生命質量評價量表的構建 /133
一、 選擇量表 /133
二、 建立新量表 /134
第五節 生命質量評價的應用 /135
一、 人群健康狀況的評定 /135
二、 疾病負擔的評估 /135
三、 衛生方案的選擇 /136
四、 衛生服務效果的評價 /136
五、 衛生資源配置與利用的決策 /136
六、 健康影響因素與防治重點的選擇 /137
第九章 健康管理與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139
**節 健康管理及其工作模式 /139
一、 健康管理的含義與特點 /139
二、 健康管理的產生背景與發展 /140
三、 健康管理的組織形式及其工作模式 /141
第二節 健康危險因素及其評價方法 /143
一、 健康危險因素的概念、特點及分類 /143
二、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 /145
三、 個體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方法 /146
四、 人群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方法 /153
第三節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方法的應用 /154
一、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應用范圍 /154
二、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應用前景 /156
第十章 衛生服務研究 /158
**節 概述 /158
一、 衛生服務研究的概念與目的 /158
二、 衛生服務研究的分類 /158
三、 衛生服務研究的內容 /159
四、 衛生服務研究的方法 /160
五、 我國衛生服務研究進展 /161
第二節 衛生服務的需要、需求和利用 /162
一、 基本概念 /162
二、 衛生服務需要的測量與分析 /163
三、 衛生服務利用的測量與分析 /164
四、 衛生服務需要與利用指標的應用 /166
五、 影響衛生服務需要和利用的因素 /166
第三節 衛生資源 /167
一、 衛生人力 /167
二、 衛生費用 /168
三、 衛生技術 /169
第四節 衛生服務系統評價 /170
一、 衛生服務綜合評價 /170
二、 衛生服務績效評估 /172
第十一章 社會衛生政策分析 /174
**節 概述 /174
一、 衛生政策的本質與功能 /174
二、 衛生政策分析的框架和要素 /175
第二節 衛生政策分析方法 /176
一、 衛生政策問題的分析方法 /177
二、 衛生政策目標確定的分析方法 /178
三、 衛生政策備選方案的分析方法 /180
四、 衛生政策實施過程的分析方法 /180
五、 衛生政策效果評價的方法 /182
第三節 衛生政策分析過程 /182
一、 衛生政策的制定 /182
二、 衛生政策的實施 /184
三、 衛生政策的評價 /185
四、 衛生政策的終結 /186
第十二章 社會衛生策略 /188
**節 全球衛生策略 /188
一、 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188
二、 初級衛生保健 /189
三、 聯合國發展目標 /191
四、 全球健康城市策略 /192
第二節 中國社會衛生策略 /193
一、 中國衛生工作方針 /193
二、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策略 /194
三、 健康中國戰略 /195
四、 我國健康城市與健康社區策略 /198
五、 國家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199
第三節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 /199
一、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99
二、 我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 /200
三、 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 /202
第十三章 家庭保健 /204
**節 家庭因素與健康 /204
一、 家庭類型 /204
二、 家庭結構 /205
三、 家庭功能 /206
四、 家庭關系 /206
第二節 家庭健康研究的理論基礎 /207
一、 家庭研究理論 /207
二、 家庭健康模式理論 /208
三、 家庭生活周期理論 /208
第三節 家庭保健內容 /211
一、 家庭保健的概念和特點 / 211
二、 家庭保健目的和工作機制 / 211
三、 家庭保健形式 /212
第四節 家庭健康評估 /216
一、 家庭健康評估的概念 /216
二、 家庭健康評估的情境 /216
三、 家庭健康評估原則、條件和程序 /216
四、 家庭健康評估內容 /217
五、 家庭健康評估工具 /217
第十四章 社區衛生服務 /221
**節 概述 / 221
一、 社區的概念、要素和類型 /221
二、 社區衛生服務的概念和特性 /222
三、 我國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必要性 /223
四、 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概況 /224
第二節 社區衛生服務內容、方式和組織機構 /226
一、 社區衛生服務的對象和提供者 /226
二、 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226
三、 社區衛生服務的服務方式 /227
四、 社區衛生服務的組織機構 /227
五、 社區衛生服務的網絡建設 /229
第三節 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 /230
一、 社區衛生服務的籌資機制 /230
二、 社區衛生服務的雙向轉診機制 /230
三、 社區衛生服務的家庭醫生簽約機制 /231
四、 社區衛生服務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232
五、 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模式 /233
第十五章 弱勢群體的社會醫學 /236
**節 婦女群體的社會醫學 /236
一、 婦女的生理、心理特點 /236
二、 婦女群體的主要社會衛生問題 /237
三、 影響婦女健康的社會因素 /238
四、 提高婦女健康的社會衛生策略 /238
第二節 兒童青少年的社會醫學 /240
一、 兒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 /240
二、 兒童青少年的主要社會衛生問題 /240
三、 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社會因素 /242
四、 提高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社會衛生策略 /243
第三節 老年人群的社會醫學 /243
一、 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特點 /244
二、 老年人群的主要社會衛生問題 /244
三、 影響老年人群健康的社會因素 /246
四、 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的社會衛生策略 /247
第四節 殘疾人群的社會醫學 /247
一、 殘疾人認知和情感特點 /248
二、 殘疾人群的主要社會衛生問題 /248
三、 影響殘疾人群健康的社會因素 /249
四、 提高殘疾人群健康的社會衛生策略 /250
第五節 流動人口的社會醫學 /251
一、 流動人口的概念和特征 /251
二、 流動人口的主要社會衛生問題 /252
三、 影響流動人口健康的社會因素 /252
四、 提高流動人口健康的社會衛生策略 /253
第十六章 社會因素相關疾病的防控 /255
**節 概述 /255
一、 社會因素相關疾病的含義 /255
二、 社會因素相關疾病的特點 /256
第二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256
一、 概述 /256
二、 社會危害 /257
三、 預防與控制 /258
第三節 新發傳染性疾病 /259
一、 概述 /259
二、 社會危害 /260
三、 預防與控制 /261
第四節 自殺 /262
一、 概述 /262
二、 不同人群自殺的社會根源 /263
三、 預防與控制 /265
第五節 吸毒 /267
一、 概述 /267
二、 社會根源 /269
三、 預防與控制 /269
第六節 意外傷害 /270
一、 概述 /270
二、 常見意外傷害的社會根源 /271
三、 預防與控制 /273
第七節 性傳播疾病 /276
一、 概述 /276
二、 社會根源 /277
三、 預防與控制 /277
推薦閱讀 /280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