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888718
- 條形碼:9787519888718 ; 978-7-5198-8871-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本書特色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是一部全面探討新時代電力系統轉型發展的權威之作。在當前全球能源結構變革、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主貴的知識與見解。 作者團隊匯聚了業內頂級專家,由劉澤洪等專家領銜,結合我國區域發展格局和能源資源稟賦,深入剖析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運行、仿真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創新性的解決思路。 本書不僅是電力行業從業人員的必讀之作,也適合對能源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在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今天,《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無疑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值得一讀再讀。 本書立足我國區域發展格局和能源資源稟賦,聚焦電力系統業務流程,著力回答新型電力系統“為什么建、建成什么樣、怎樣構建、如何運行、怎樣分析”等問題,開展了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構建、運行控制、仿真分析等關鍵技術系列研究,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出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創新性的解決思路。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6章。第1章介紹電力系統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分析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的發展趨勢。第2章研究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辯證關系,分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特征、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第3章結合我國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的現狀和潛力,研究電源、電網、負荷的轉型路徑,展望未來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總體格局。第4至6章分別結合電力系統規劃構建、運行控制、仿真分析的總體工作流程,分析演變趨勢、研究應對措施、提出關鍵技術需求。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目錄
1.1 電力系統起源 2
1.1.1 電磁基礎理論 2
1.1.2 初期的直流電系統 4
1.1.3 交流電系統的建立 6
1.1.4 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 12
1.2 電力系統發展 13
1.2.1 系統規模不斷增長 13
1.2.2 輸電距離不斷增加 15
1.2.3 從點對點到廣泛互聯 18
1.3 新型電力系統萌芽 20
1.3.1 新能源發電的出現 20
1.3.2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 21
1.3.3 用電需求的多樣化 22
1.3.4 需求側管理與負荷控制 23
1.4 小結 24 2 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 25
2.1 發展背景 26
2.1.1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 26
2.1.2 “雙碳”目標與新型電力系統 28
2.2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性 31
2.2.1 保障能源安全 31
2.2.2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33
2.2.3 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 33
2.3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可行性 34
2.3.1 資源可行性 34
2.3.2 技術可行性 35
2.4 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與特征 54
2.4.1 核心內涵 54
2.4.2 主要特征 55
2.4.3 構建思路 57
2.5 發展趨勢與挑戰 59
2.5.1 “變”與“不變” 59
2.5.2 發展趨勢 60
2.5.3 面臨的挑戰 61
2.6 小結 68 3 中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 71
3.1 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72
3.1.1 經濟發展 72
3.1.2 產業發展 73
3.1.3 人口發展 75
3.1.4 城鎮化發展 76
3.2 新型電氣化及電力需求預測 76
3.2.1 新型電氣化潛力 76
3.2.2 全社會用電量預測 96
3.2.3 *大負荷及負荷特性 100
3.3 電源發展定位及路徑 104
3.3.1 傳統電源與新能源發展定位 104
3.3.2 電源發展情景及路徑方案 107
3.4 電網發展與互聯趨勢 124
3.4.1 電力流向及規模 124
3.4.2 電網總體格局 125
3.4.3 送端電網形態 125
3.4.4 受端電網形態 126
3.5 智能化發展趨勢 126
3.6 小結 131 4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構建 133
4.1 電力系統規劃的內涵現狀與趨勢 134
4.1.1 電力系統規劃現狀 134
4.1.2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演變趨勢 135
4.2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的目標 141
4.3 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方法 143
4.3.1 基本內涵 143
4.3.2 基本架構與規劃流程 145
4.3.3 模型框架與關鍵技術 147
4.4 全尺度電力電量平衡的分析流程 151
4.4.1 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新特點 151
4.4.2 新型電力系統電力電量平衡的原則 152
4.4.3 全尺度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流程 154
4.5 清潔能源開發規劃 157
4.5.1 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規劃 157
4.5.2 分布式電源規劃 163
4.6 區域及跨區輸電網規劃 164
4.6.1 區域骨干網架規劃 164
4.6.2 跨區輸電通道規劃 166
4.7 多能流協同綜合能源網絡規劃 167
4.7.1 研究現狀 167
4.7.2 多能網絡與耦合設備 169
4.7.3 多能網絡協同規劃 175
4.8 規劃方案的綜合評價 175
4.8.1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76
4.8.2 評價體系與關鍵指標 176
4.9 小結 182 5 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 185
5.1 電力系統運行的內涵、現狀與趨勢 186
5.1.1 電力系統運行的內涵 186
5.1.2 運行控制的現狀與趨勢 187
5.2 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特征挑戰與措施 188
5.2.1 運行方式預安排 189
5.2.2 實時控制 191
5.3 調度計劃與運行方式安排 193
5.3.1 全時空廣域新能源功率預測 194
5.3.2 新型負荷預測及調節控制 199
5.3.3 多時間尺度發電調度計劃優化方法 215
5.3.4 電網斷面穩定控制極限分析技術 221
5.4 有功與無功控制 224
5.4.1 有功控制系統 224
5.4.2 無功控制系統 232
5.5 安全穩定控制 242
5.5.1 電力系統穩定問題演化 243
5.5.2 寬頻振蕩問題 262
5.5.3 新能源機組的故障穿越 266
5.5.4 在線安全分析及決策 274
5.6 小結 279 6 新型電力系統仿真分析 281
6.1 仿真分析體系 282
6.1.1 現狀與挑戰 282
6.1.2 新型電力系統仿真體系發展趨勢 284
6.1.3 重點任務 286
6.2 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技術 288
6.2.1 事件下的安全可行域 288
6.2.2 概率化電力電量平衡及優化分析技術 289
6.3 潮流分析技術 305
6.3.1 數據驅動的新型電力系統典型運行方式提取 306
6.3.2 概率潮流分析技術 311
6.4 穩定分析技術 312
6.4.1 新能源場站暫態模型 312
6.4.2 負荷暫態聚合等值建模技術 317
6.4.3 機電 ?電磁暫態混合仿真技術 320
6.4.4 大規模電網全電磁暫態仿真技術 323
6.4.5 典型算例 335
6.5 小結 353 附錄 A 名詞解釋 355
附錄 B 水風光基地協同規劃數學模型 362
B.1 目標函數 362
B.2 約束條件 362
B.3 算例 363
附錄 C 分布式電源規劃模型 365
C.1 上層模型 365
C.2 下層模型 366
C.3 算例分析 367
附錄 D 區域及跨區輸電網規劃模型 369
D.1 交直流混聯網源協同規劃模型 369
D.2 跨區輸電通道新增容量規劃模型 376
附錄 E 多能流協同容量優化配置與網絡擴展規劃模型 380
E.1 多能流協同容量優化配置模型 380
E.2 多能流協同網絡擴展規劃模型 384
附錄 F 規劃方案綜合評價方法 388
F.1 主觀賦權評價法 388
F.2 客觀賦權評價法 389
F.3 綜合賦權評價法 389
F.4 算例分析 390
附錄 G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概率潮流計算方法 394
G.1 模型算法 394
G.2 典型算例 395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作者簡介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簡稱合作組織),是由致力于推動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相關企業、組織、機構和個人等自愿組成的國際組織。注冊地設在北京。合作組織的宗旨是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推動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合作組織將積極推廣全球能源互聯網理念,組織制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規劃,建立技術標準體系,開展聯合技術創新、重大問題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工程項目實施,提供咨詢服務,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