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孔乙己 本書特色
語文課精選經典名著課文,以繪本形式幫助孩子輕松、有趣地閱讀和理解; 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包括寫作技能、圖像思維,啟發豐富的藝術想象; 經典散文名作,托物言志的典范作品。
孔乙己 內容簡介
《孔乙己》*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后編入小說集《吶喊》。《孔乙己》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后發表的第二篇白話小說。也是一篇猛烈抨擊封建社會“吃人”的小說。 孔乙己是一個備受科舉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把青春浪費在一年又一年的科場搏斗上,可是直到胡子花白,還是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懶做”、輕視勞動的壞習氣。他即使窮困潦倒,也不愿意脫下那件作為讀書人標志的破長衫。然而嚴酷的現實卻把他拋出長衫顧客的行列。他成為“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堆一的人”,淪落為使人“快活”、供人奚落的對象,終于被丁舉人毒打之后悲慘地從人們記憶中擦去。 《孔乙己》以“我”——一個12歲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來寫,體現了真實性,“我”是孔乙己悲慘命運的見證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既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讓讀書人只會鉆故紙堆,沒有實際生存的技能,揭露了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孔乙己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曾留學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