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大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131645
- 條形碼:9787559131645 ; 978-7-5591-3164-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大典 本書特色
作者深研中醫外科多年,臨床經驗豐富,撰寫了大量專業圖書。本書為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全書,作者經過15年的收集整理,系統總結了從秦漢至請代末年,跨度達2300余年,整理了中國古代中醫典籍中有關中醫外科疾病、理論形成及內治外治的內容,編寫采用現代病名與古代相似病名及癥候相對應的方法,條目清楚。所選方劑保持原型,力求簡要、精確,內容保持邏輯性,突出特色。大部分方劑按照成書年代,將藥物劑量按照當時年代換算成公制單位,以便使用。本書的出版,堪稱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應用大全。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大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20章,介紹了秦漢至清朝末年,有關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理論形成及內治和外治方法的內容。**章為總論,介紹了中國古代外科疾病概述。第二章介紹了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類釋義。第三章介紹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第四章介紹了作者中醫外科疾病辨證。第五章介紹了外科疾病治法。第六章至第二十章介紹了瘡瘍、甲狀腺疾病、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乳房疾病、周圍血管疾病等15類180余種疾病,對每種疾病都列有概述、病因病理、主證、方劑名稱、組成、制劑、用法、功效、主治等。其內容來源于380余種中醫藥古籍,并依據實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行篩選。所載內治方劑900余首,外治方劑1300余首。編寫采用現代病名與古代相似病名及癥候相對應的方法,條目清楚。所選方劑保持原型,力求簡要、準確,內容保持邏輯性,突出特色。大部分方劑按照成書年代,將藥物劑量按照當時年代換算成公制單位,以便使用。書后附有附錄,介紹了劑索引和古今度量衡比較表等。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大典 目錄
**章 總論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章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類釋義
**節 外科疾病的命名
第二節 外科疾病的分類釋義
第三章 病因病理
**節 致病因素
第二節 發病機制
第四章 中醫外科辨證
**節 四診在外科中的應用
第二節 辨陰證陽證
第三節 辨腫、痛、癢、膿、麻木
第四節 辨潰瘍形色
第五節 辨經絡部位
第六節 辨善惡順逆
第五章 治法
**節 內治法
第二節 外治法
第六章 瘡瘍
**節 瘡瘍簡史
第二節 中國古代醫家對瘡瘍實踐與認識的辨證
第三節 癤
第四節 面部疔
第五節 手足部化膿性感染
第六節 急性淋巴管炎
第七節 氣性壞疽
第八節 皮膚炭疽
第九節 癰
第十節 臍窩炎
第十一節 急性蜂窩織炎
第十二節 腹股溝淺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第十三節 急性網狀淋巴管炎
第十四節 頸部淋巴結結核
第十五節 腋部淋巴結結核
第十六節 腹股溝淋巴結結核
第十七節 骨與關節結核
第十八節 化膿性骨髓炎
第十九節 化膿性踝關節炎
第二十節 化膿性髖關節炎
第二十一節 急性膿腫
第二十二節 全身化膿性感染
第二十三節 破傷風
第二十四節 毒蛇咬傷
第二十五節 燒傷
第二十六節 凍傷
第二十七節 臁瘡
第二十八節 褥瘡
第七章 甲狀腺疾病
**節 單純性甲狀腺腫
第二節 甲狀腺腺瘤
第三節 甲狀腺癌
第八章 良性腫瘤
**節 纖維瘤
第二節 脂肪瘤
第三節 血管瘤
第四節 皮脂腺囊腫
第九章 惡性腫瘤
**節 惡性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
第二節 唇癌
第三節 舌癌
第四節 乳腺癌
第五節 肛管直腸癌
第六節 陰莖癌
第十章 乳腺疾病
**節 急性乳腺炎
第二節 漿細胞性乳腺炎
第三節 乳房部蜂窩織炎
第四節 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五節 乳房結核
第十一章 周圍血管疾病
**節 血栓性淺靜脈炎
第二節 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
第三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十二章 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節 泌尿系結石
第二節 前列腺炎
第三節 前列腺增生
第四節 睪丸炎與附睪炎
第五節 鞘膜積液
第六節 陰囊蜂窩織炎
第七節 特發性陰囊壞疽
第八節 龜頭包皮炎
第九節 男性性功能障礙
第十三章 肛門直腸疾病
**節 中國古代肛門直腸疾病概論
第二節 內痔
第三節 外痔
第四節 混合痔
第五節 肛隱窩炎
第六節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第七節 肛瘺
第八節 肛裂
第九節 直腸脫垂
第十節 直腸息肉
第十四章 急腹癥
**節 急性闌尾炎
第二節 膽道蛔蟲病
第三節 急性膽囊炎與膽石癥
第四節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第五節 腸梗阻
第十五章 皮膚病
**節 概述
第二節 皮膚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第三節 皮膚病病因病理
第四節 皮膚病辨證與治法
第五節 單純性皰疹
第六節 帶狀皰疹
第七節 疣
第八節 膿皰瘡
第九節 頭癬
第十節 手癬
第十一節 足癬
第十二節 甲癬
第十三節 體癬和股癬
第十四節 花斑癬
第十五節 麻風
第十六節 疥瘡
第十七節 蟲咬皮炎
第十八節 接觸性皮炎
第十九節 藥物性皮炎
第二十節 濕疹
第二十一節 蕁麻疹
第二十二節 玫瑰糠疹
第二十三節 神經性皮炎
第二十四節 瘙癢癥
第二十五節 銀屑病
第二十六節 脂溢性皮炎
第二十七節 痤瘡
第二十八節 斑禿
第二十九節 多形紅斑
第三十節 結節性紅斑
第十六章 鼻科疾病
**節 中國古代中醫鼻部疾病簡介
第二節 鼻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第三節 鼻病病因病理
第四節 鼻病辨證簡述
第五節 鼻病內治法
第六節 鼻病外治法
第七節 鼻前庭炎
第八節 急性鼻炎
第九節 慢性鼻炎
第十節 萎縮性鼻炎
第十一節 變態反應性鼻炎
第十二節 鼻息肉
第十三節 急性鼻竇炎
第十四節 慢性鼻竇炎
第十五節 鼻出血
第十七章 咽喉科疾病
**節 中國古代中醫咽喉部疾病概述
第二節 咽喉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第三節 咽喉病病因病理
第四節 咽喉病辨證簡述
第五節 咽喉病內治法
第六節 咽喉病外治法
第七節 急性扁桃體炎
第八節 慢性扁桃體炎
第九節 急性咽炎
第十節 慢性咽炎
第十一節 咽部膿腫
第十二節 喉異物
第十三節 急性會厭炎
第十四節 急性喉炎
第十五節 急性喉阻塞
第十六節 白喉
第十八章 口腔疾病
**節 中國古代口腔疾病簡介
第二節 口腔與臟腑的關系
第三節 口腔與經絡的關系
第四節 口腔疾病病因病機
第五節 口齒疾病辨證簡述
第六節 口腔疾病治法簡述
第七節 口腔異常動態
第八節 口張
第九節 口噤
第十節 口撮
第十一節 口振
第十二節 口動
第十三節 口僻
第十四節 味覺失常
第十五節 牙本質過敏
第十六節 齲齒
第十七節 牙痛
第十八節 拔牙
第十九節 急性根尖周炎
第二十節 慢性根尖周炎
第二十一節 急性牙髓炎
第二十二節 慢性牙髓炎
第二十三節 牙周炎
第二十四節 牙周膿腫
第二十五節 牙周萎縮
第二十六節 智齒冠周炎
第二十七節 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第二十八節 壞疽性口炎
第二十九節 壞死性潰瘍性齦口炎
第三十節 復發性口瘡
第三十一節 慢性唇炎
第三十二節 口角炎
第三十三節 舌下腺囊腫
第十九章 耳部疾病
**節 中國古代中醫耳科概述
第二節 耳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第三節 耳部疾病的病因病理
第四節 耳病辨證簡述
第五節 耳病內治法
第六節 耳病外治法
第七節 外耳濕疹
第八節 耳癤
第九節 彌漫性外耳道炎
第十節 急性化膿性耳郭軟骨膜炎
第十一節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第十二節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第十三節 耳后骨膜下膿腫
第二十章 外眼病
**節 中國古代眼科學發展簡況
第二節 眼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第三節 眼病病因病理
第四節 眼病辨證簡述
第五節 眼病治法概要
第六節 瞼板腺炎
第七節 瞼板腺囊腫
第八節 瞼緣炎
第九節 沙眼
第十節 眼瞼蜂窩織炎
第十一節 上瞼下垂
第十二節 倒睫
第十三節 慢性淚囊炎
第十四節 淚溢
第十五節 急性卡他性結膜炎
第十六節 春季結膜炎
第十七節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第十八節 泡性結膜炎
第十九節 球結膜下出血
第二十節 翼狀胬肉
第二十一節 鞏膜炎
第二十二節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第二十三節 綠膿桿菌性角膜潰瘍
第二十四節 真菌性角膜潰瘍
第二十五節 蠶食性角膜潰瘍
第二十六節 角膜基質炎
第二十七節 暴露性角膜炎
第二十八節 急性閉角性青光眼
第二十九節 老年性黃斑變性
附錄
一、方劑索引(外治方劑)
二、古今度量衡比較表
三、主要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中醫外科疾病治療大典 作者簡介
林才生,現任中國中醫外科瘡瘍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歷任遼寧省中醫瘡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瘡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被評為“鞍山市科技拔尖人才”“遼寧省優秀專家”。先后主編出版著作11部,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6項。長期從事臨床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