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間信仰與20世紀中國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25864
- 條形碼:9787522725864 ; 978-7-5227-2586-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間信仰與20世紀中國文學 內容簡介
本書將“文學與民間信仰”關系的探討置于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的宏闊背景下,重點研究民間信仰與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聯系及民間信仰在現代化語境中意義的轉變,辨析不同文化立場的現代作家民間信仰書寫的不同類型及其重要特征;從文學的時空藝術、結構設置、意象創造三方面探討了民間信仰影響下的20世紀中國文學的敘事藝術的豐富多變,挖掘出“民間信仰”這一激發作家藝術創作靈感、給予作家創新動力的民間文化資源的價值。
民間信仰與20世紀中國文學 目錄
引言
一 選題的依據
二 已有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基本思路
**章 啟蒙與反啟蒙糾葛下民間信仰的“祛魅”與儀式的召喚
**節 理性審視下民間信仰的“去圣化”
一 虔誠信仰者的危機
二 無信的欺騙——儀式與信仰相脫離的虛假表演
三 儀式中的反儀式——儀式參與者的“無情”
第二節 人情恒在:對民間信仰中“民間”的發現
一 對生命的虔誠之心
二 尋求心靈的慰藉
三 尋找民眾的“本心”
第三節 “別有天地非人問”:文化重建中民問信仰資源的新生
一 古老儀式的再現
二 與儀式同生的神話的復活
三 “詩、劇雜糅”——文體的儀式化
第二章 神性的堅守:沈從文與民間巫鬼信仰
**節 文明的隱憂與對“生命的神性”的呼喚
一 “神”之解體后的人性病態
二 倡導“美和愛的新宗教”
第二節 民族品德之重造與民間信仰的教化功能
一 “神的重造”——從感性到理性
二 “善意的記錄”:民間信仰背后的“巫德”
三 審美救世:民間信仰精神的現代性提升
第三章 “政治祛魅”與“民間反思”:政治敘事與民間信仰
**節 民間信仰“神性”的瓦解
一 巫師的祛魅
二 自然的祛魅
第二節 權力秩序中民間話語的潛在表達
一 隱形的鄉村倫理
二 覺醒的民族意識
三 女性的隱秘愿望
四 超越現實的生命智慧
第四章 為文化“招魂”:民間信仰與民族文化記憶的建構
**節 儀式與民族文化主體性的確認
一 對民族文化傳統的追尋
二 圖騰信仰的象征表達
三 儀式展演中民族神話、民間故事的講述
第二節 自我與他者的彰顯:跨文化互動中的儀式展演
一 原始生命強力的張揚
二 神性世界的召喚
三 文化漫游中儀式的還原
第三節 走向民間:漢民族民間信仰的展示
一 華人族群文化原生態的復原
二 地方性知識的“深描”
三 儀式的日常化
第五章 傳統與先鋒:民間信仰影響下的文學敘事
**節 神圣的信仰時空
一 神圣界與世俗界并置的空間
二 神圣時間的“現在”降臨
第二節 儀式敘事的原型結構
一 “生-死-重生”的輪回
二 “犧牲-獻祭”的狂歡
三 “逐除-凈化”的重建
第三節 意象的莊嚴神秘
一 圖騰意象
二 死亡意象
三 面具意象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民間信仰與20世紀中國文學 作者簡介
易瑛,湖南平江人,文學博士,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已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巫風浸潤下的詩意想象——巫文化與中國現當代小說》等著作。主持并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BU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等。曾獲得2022年度湖南文藝評論優秀短評文章獎。
書友推薦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