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張傳璽先生紀念文集(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64084
- 條形碼:9787101164084 ; 978-7-101-16408-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傳璽先生紀念文集(精) 內容簡介
本書為已故北京大學教授、有名歷史學家張傳璽先生的紀念文集。作者為張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同道、親沾先生教澤的學生、家人、弟子等,所選文章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評價先生學術成果和學術成就,或與先生研究領域相關的學術論文;二是回憶先生生平事跡,回憶與先生交往故事的紀念性文章。袁行霈先生題字、樓宇烈先生撰寫紀念文字,學界知名專家熊鐵基、卜憲群、嚴文明、李伯謙、黃樸民、閻步克等均撰寫文章。其中對張先生的回憶和學術的評述提供了以往不為人知的珍貴資料,此外本書收錄的學術論文來自國內秦漢史學界不同年齡段的學者,討論問題涉及秦漢歷史的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張傳璽先生紀念文集(精) 目錄
前言 岳慶平
**部分 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專題
歷史學系召開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 北京大學新聞網
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紀要
第二部分 追思
敬悼傳璽兄 嚴文明
對張傳璽先生的懷念 熊鐵基
緬懷張傳璽先生 陳之驊
回憶張傳璽先生 劉鳳翥
紀念張傳璽先生 樓宇烈
緬懷張傳璽先生 李伯謙
良師益友三十年——紀念張傳璽先生 張誠
深切懷念張傳璽先生 翦大畏
懷念父親張傳璽 張丹青
修身恕人,尊師愛生——緬懷張傳璽恩師 岳慶平
我導師與他導師 宋一夫
憶先師張傳璽先生 王文濤
教澤長存恩似海等身邃業藏名山——記恩師張傳璽先生二三事 龔汝富
憶張傳璽先生二三事 朱清
行之以誠,持之以久——深切緬懷恩師張傳璽先生 張冠梓
發憤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紀念恩師張傳璽先生 于振波
憶導師張傳璽先生 劉彤
走進歷史的歷史學家——懷念張傳璽先生 孫家紅
第三部分 治學
秦漢社會知識結構中的“五方”理念 王子今
問題倒逼與改革家的歷史主動性 李振宏
張傳璽先生的學術貢獻和主要論著 岳慶平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中的“大夫以上云云”
——一條涉及“席位爵”的史料簡析 閻步克
孔子再認識:治識之道 宋一夫
《秦風》與“秦聲”所見“秦俗”探析 孫家洲
漢代政治文化中的“天意”話語發微 王健
作為國際文化政治的海上絲綢之路概念和敘事體系 劉曙光
匈奴冒頓單于的民族觀 晉文
《淮南子》兵學思想論析 黃樸民
秦漢宗族政策與社會控制的幾個問題——兼論商鞅變法離散宗族的歷史內涵 臧知非
唐朝西域胡人在長安的生活 榮新江
翦伯贊先生1955年訪日與《中國史の時代區分》一書 楊振紅
天長西漢木牘所見《算簿》及相關問題探討 朱德貴
兩漢與烏桓關系舉隅——以漢朝內部因素為中心 于振波
對“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的再認識及其啟示 雷原
《云南彝族那氏土司本末》一書整理出版補記 張迎
土山屯漢簡《要具簿》性質與封界條疏證 鄒水杰
唐后期地方官對外部信息的獲得渠道 葉煒
二年律令所見西漢初年的傅籍標準 張繼海
《史》《漢》新讀(四則) 王偉
遷陵叛亂與秦統治下的楚地越人 王勇
學習張傳璽先生治學方法心得——史學研究中的實踐原則淺識 李現紅
東海郡陰平考略 吳國寶
“研究史學的眼界擴大了許多”——記張傳璽先生的歷史地理研究 莊小霞
孫吳臨湘侯國軍吏身份的雙重性 凌文超
**部分 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專題
歷史學系召開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 北京大學新聞網
張傳璽先生紀念座談會紀要
第二部分 追思
敬悼傳璽兄 嚴文明
對張傳璽先生的懷念 熊鐵基
緬懷張傳璽先生 陳之驊
回憶張傳璽先生 劉鳳翥
紀念張傳璽先生 樓宇烈
緬懷張傳璽先生 李伯謙
良師益友三十年——紀念張傳璽先生 張誠
深切懷念張傳璽先生 翦大畏
懷念父親張傳璽 張丹青
修身恕人,尊師愛生——緬懷張傳璽恩師 岳慶平
我導師與他導師 宋一夫
憶先師張傳璽先生 王文濤
教澤長存恩似海等身邃業藏名山——記恩師張傳璽先生二三事 龔汝富
憶張傳璽先生二三事 朱清
行之以誠,持之以久——深切緬懷恩師張傳璽先生 張冠梓
發憤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紀念恩師張傳璽先生 于振波
憶導師張傳璽先生 劉彤
走進歷史的歷史學家——懷念張傳璽先生 孫家紅
第三部分 治學
秦漢社會知識結構中的“五方”理念 王子今
問題倒逼與改革家的歷史主動性 李振宏
張傳璽先生的學術貢獻和主要論著 岳慶平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中的“大夫以上云云”
——一條涉及“席位爵”的史料簡析 閻步克
孔子再認識:治識之道 宋一夫
《秦風》與“秦聲”所見“秦俗”探析 孫家洲
漢代政治文化中的“天意”話語發微 王健
作為國際文化政治的海上絲綢之路概念和敘事體系 劉曙光
匈奴冒頓單于的民族觀 晉文
《淮南子》兵學思想論析 黃樸民
秦漢宗族政策與社會控制的幾個問題——兼論商鞅變法離散宗族的歷史內涵 臧知非
唐朝西域胡人在長安的生活 榮新江
翦伯贊先生1955年訪日與《中國史の時代區分》一書 楊振紅
天長西漢木牘所見《算簿》及相關問題探討 朱德貴
兩漢與烏桓關系舉隅——以漢朝內部因素為中心 于振波
對“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的再認識及其啟示 雷原
《云南彝族那氏土司本末》一書整理出版補記 張迎
土山屯漢簡《要具簿》性質與封界條疏證 鄒水杰
唐后期地方官對外部信息的獲得渠道 葉煒
二年律令所見西漢初年的傅籍標準 張繼海
《史》《漢》新讀(四則) 王偉
遷陵叛亂與秦統治下的楚地越人 王勇
學習張傳璽先生治學方法心得——史學研究中的實踐原則淺識 李現紅
東海郡陰平考略 吳國寶
“研究史學的眼界擴大了許多”——記張傳璽先生的歷史地理研究 莊小霞
孫吳臨湘侯國軍吏身份的雙重性 凌文超
展開全部
張傳璽先生紀念文集(精) 作者簡介
編委會包括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張傳璽先生家人及研究生,歷史學系主任王奇生、系黨委書記徐健等歷史學系師生代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