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義烏往哲遺著叢編:繼志齋集·外二種(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48299
- 條形碼:9787101148299 ; 978-7-101-14829-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義烏往哲遺著叢編:繼志齋集·外二種(精裝) 內容簡介
王紳、王稌、王汶祖孫三人是明代前期文壇的三位作家。王紳是洪武早期名臣王祎之子。三位作家均有文集傳世:王紳有《繼志齋集》、王稌有《聵齋稿》、王汶有《齊山稿》。王紳、王稌、王汶在明代前半葉所處時期的政治環境雖然并不相同,或仕或隱的境遇也不盡一致,但他們血脈相繼,祖孫三人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卻反映了明代前期的社會政治面貌和當時士人的生存狀態。
義烏往哲遺著叢編:繼志齋集·外二種(精裝) 作者簡介
王紳(1361-1400),字仲縉,號繼志齋,是王祎的第二子。王紳十三歲時遭父喪,成為他一生之痛,父死后由其兄王綬撫育,但不久其母及兄王綬亦相繼而亡,從此孤身煢苦。王紳幼年警敏絕人,繼承了其父的早慧之才。王氏家族的子弟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幾乎走過了一樣的道路,即幼繼家學,后承師教。他們的老師無一不是當時文壇第一流的文人領袖,所交往的也都為當時的文壇才俊。王紳的父親王祎如此,王紳自己也不例外。王紳受業于父親王祎的同門、明代“開國第一文臣”、文壇領袖宋濂。而他與年長于自己的方孝孺是幼年相契的摯友。得益于這種氛圍和環境的熏染,王紳不負家族的期望,長而博學,迅速成為當時文壇首屈一指的學者和文人,是宋濂所器重的弟子。 王稌(1383-1441),字叔豐,號聵樵,王紳之子,義烏人。少有志行,一心問學,天性至孝。據明人張芹《備遺錄》載,稌父王紳痛祖父王祎之歿,食不兼味,王稌見之,遵父之志,子孫相傳,數十年相襲。王稌幼隨王紳入蜀,后王紳奉調京師,他也隨之入京。建文二年(1400),王紳去世,王稌扶其靈柩返回故里,服喪三年。除服后,再返京師,受業方孝孺,繼續自己的學業。據說方孝孺對其特別器重,并欲將女兒嫁其為妻,但恰事逢靖難之役,方孝孺被殺,事才不行。作為方孝孺的門人,王稌敬愛老師的為人,于是私下收集方孝孺的遺文,并結集為《侯城集》。方孝孺之文秘藏百年后得以流傳于世,王稌是作出了貢獻的。王稌的余生是在故里青巖山度過的,終年五十九歲。在他逝世后,門人私謚為孝莊先生。 王汶(1433-1489),字允達,王稌之子。王稌去世時,王汶尚年少,但他一心繼承家學,讀書極為勤勉,雖然家貧,但安貧守道,怡然自樂,不墜家風。李東陽在《中書舍人王允達像贊》中說:“樸不外飾,簡無茍取。其藉也可立,其據也可久。是無愧乎文獻之鄉,忠孝之后。觀其日不重肉,戒能世守。此雖細事,亦今之所僅有也。”對其評價甚髙。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王汶進士及第。 林家驪,浙江溫嶺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院長。1979年9月考上杭州大學中文系,1983年7月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師從姜亮夫教授,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98年四校合并為浙江大學。主要從事中國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浙江地域文化研究;任浙江大學楚辭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樹人大學區域文化研究所所長。近十年來,先后承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項目、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社聯重點項目等10余項。 呂紅光,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與唐宋文學。 陳春霞,2010年6月,獲得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學科教學(語文)”學科碩士生導師。主要以先秦兩漢文學、中古時期北方民族文學與地域文學、語文學科教學等為中心,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語文學科教學的研究及人才培養工作,主講“中國古代文學Ⅰ(先秦兩漢文學)”、“古代作家作品專題”等課程。主持并完成省級課題1項、校級課題3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學術成果《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與北朝文學研究》獲得自治區第12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目前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