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無線AI應用:無線傳感、定位、物聯網和通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46768
- 條形碼:9787111746768 ; 978-7-111-74676-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線AI應用:無線傳感、定位、物聯網和通信 本書特色
無線AI應用使用無線電信號感知環境、檢測監視人們的行為、跟蹤定位目標,將“物體”互聯并賦能,為未來的通信提供平臺。本書探討的主題包括室內定位和跟蹤、無線傳感和分析、無線能量傳輸和能效、5G和下一代通信,以及各種帶寬和功能的大量異構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本書內容對于從事無線感知、定位、物聯網、機器學習、信號處理和無線通信等領域的研究者和專業人員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無線AI應用:無線傳感、定位、物聯網和通信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高度創新的方法——利用現有無線設備和信號處理技術將多徑視為虛擬天線,并結合時間反演原理和機器學習相關知識構建了無線AI的統一框架,涵蓋了基礎的理論、豐富的實驗結果,以及針對產品和應用開發的真實案例。涉及的主題包括室內定位與追蹤、無線感知與分析、無線功率傳輸與能源效率、5G和下一代通信系統,以及大量帶寬不同、功能各異的異構物聯網設備的連接。本書可供無線感知、定位、物聯網、機器學習、信號處理和無線通信等領域的畢業生、研究者和專業人員參考閱讀。
無線AI應用:無線傳感、定位、物聯網和通信 目錄
前言
第 1 章 時間反演原理和有效帶寬··· 1
1.1 引言 1
1.2 多徑視為虛擬天線 2
1.3 時間反演原理 3
1.4 有效帶寬原理 6
參考文獻 9
**部分 室內定位與追蹤
第 2 章 厘米精度的室內定位 14
2.1 引言 14
2.2 時間反演室內定位系統 16
2.3 實驗 18
2.4 小結 23
參考文獻 24
第 3 章 多天線方法 27
3.1 引言 27
3.2 相關工作 28
3.3 準備工作 30
3.4 算法設計 32
3.5 實驗 36
3.6 小結 48
參考文獻 48
第 4 章 跳頻方法 51
4.1 引言 51
4.2 準備工作 53
4.3 算法設計 54
4.4 跳頻機制 59
4.5 實驗 61
4.6 討論 66
4.7 小結 67
參考文獻 67
第 5 章 分米級精度室內追蹤 70
5.1 引言 70
5.2 相關工作 71
5.3 TR 聚焦球法估算距離 72
5.4 移動方向估計和誤差校正 77
5.5 性能評估 78
5.6 小結 83
參考文獻 84
第二部分 無線感知與分析
第 6 章 無線事件檢測 88
6.1 引言 88
6.2 TRIEDS 概述 90
6.3 系統模型 91
6.4 實驗 93
6.5 討論 101
6.6 小結 102
參考文獻 102
第 7 章 室內監控的統計學習 105
7.1 引言 105
7.2 準備工作 106
7.3 TRIMS 的設計 111
7.4 實驗 115
7.5 討論 121
7.6 小結 122
參考文獻 123
第 8 章 用于人體識別的無線生物特征 126
8.1 引言 126
8.2 TR 人體識別 128
8.3 系統模型 130
8.4 無線生物特征凈化算法 132
8.5 實驗 134
8.6 討論 141
8.7 小結 145
參考文獻 145
第 9 章 生命體征的估計與檢測 148
9.1 引言 148
9.2 理論基礎 149
9.3 算法設計 154
9.4 實驗 159
9.5 各種因素的影響 165
9.6 小結 168
參考文獻 168
第 10 章 無線移動檢測 170
10.1 引言 170
10.2 CSI 測量的統計建模 171
10.3 WiDetect 設計 173
10.4 實驗 174
10.5 小結 176
參考文獻 176
第 11 章 無設備速度估計 178
11.1 引言 178
11.2 相關工作 179
11.3 用于無線移動感應的 EM 波統計理論 180
11.4 WiSpeed 的理論基礎 183
11.5 WiSpeed 的關鍵組成 188
11.6 實驗 191
11.7 討論 195
11.8 小結 196
參考文獻 196
第三部分 無線功率傳輸和能源效率
第 12 章 能源效率的時間反演 200
12.1 引言 200
12.2 系統模型 201
12.3 性能分析 203
12.4 仿真結果 209
12.5 實驗 211
12.6 基于時間反演的多路復用和安全性 215
12.7 小結 216
參考文獻 216
第 13 章 功率波成形 218
13.1 引言 218
13.2 系統模型 221
13.3 功率傳輸波設計 222
13.4 性能分析 225
13.5 PW 系統與 MIMO 系統的比較 228
13.6 仿真結果及討論 229
13.7 實驗結果及討論 232
13.8 小結 235
參考文獻 236
第 14 章 聯合功率波成形與波束賦形 239
14.1 引言 239
14.2 系統模型 241
14.3 功率傳輸波和參考信號設計 243
14.4 多天線 PW 系統的性能分析 251
14.5 仿真結果及討論 255
14.6 小結 259
參考文獻 259
第四部分 5G 和下一代通信系統
第 15 章 時間反演多址 264
15.1 引言 264
15.2 系統模型 266
15.3 有效 SINR 270
15.4 可達速率 274
15.5 信道相關效應 279
15.6 小結 281
參考文獻 281
第 16 章 應對 TRDMA 中的強 - 弱共振 284
16.1 引言 284
16.2 系統模型 286
16.3 總功率約束的迭代算法 288
16.4 具有單個功率約束的兩階段自適應算法 291
16.5 仿真結果 294
16.6 小結 298
參考文獻 298
第 17 章 時間反演大規模多徑效應 301
17.1 引言 301
17.2 相關工作 303
17.3 系統模型 303
17.4 時間反演大規模多徑效應的推導 306
17.5 不同波的期望可達速率 307
17.6 仿真和實驗 309
17.7 小結 313
參考文獻 313
第 18 章 波成形技術 316
18.1 引言 316
18.2 系統模型 317
18.3 時間反演信號傳輸 322
18.4 *佳資源分配 327
18.5 無線功率通信 333
18.6 安全通信 336
18.7 小結 337
參考文獻 337
第 19 章 網絡的空間聚焦效應 343
19.1 引言 343
19.2 相關工作 344
19.3 系統模型 345
19.4 空間聚焦效應 348
19.5 空間頻譜共享性能 351
19.6 通用網絡關聯協議設計 357
19.7 仿真結果 360
19.8 小結 363
參考文獻 364
第 20 章 云無線接入網的隧道效應 367
20.1 引言 367
20.2 系統模型 368
20.3 下行鏈路性能分析 373
無線AI應用:無線傳感、定位、物聯網和通信 作者簡介
劉國瑞(K. J. Ray Liu),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信息技術領域的Christine Kim杰出教授,IEEE和AAAS的會士,曾擔任IEEE技術活動的副主席,也是IEEE信號處理學會的前主席。他是2016年IEEE Leon K. Kirchmayer獎、IEEE信號處理學會2014年社會獎和IEEE信號處理學會2009年技術成就獎的獲得者,曾與他人合著了多部書籍,其中包括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劍橋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貝貝(Beibei Wang),Origin Wireless公司無線技術方向的首席科學家,同時還受聘于馬里蘭大學。她曾獲馬里蘭大學杰出研究生獎學金、未來教師獎學金和院長博士研究獎,并于2015年獲得IEEE信號處理學會的概述論文獎。她與劉國瑞(K. J. Ray Liu)合著了Cognitive Radio Networking and Security: A Game-Theoretic View(劍橋大學出版社,2010年)。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