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傳統道德智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8289
- 條形碼:9787544498289 ; 978-7-5444-982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道德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探討了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問題的。面對西方道德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異質文化人侵”,中國傳統的道德文明如何承繼與創新?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與回答的問題。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在大學倫理學教學崗位上學習與研究我國傳統倫理思想的一點小小心得,力圖從內容宏富、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盡力提煉出一些精要的、對當代中國的道德建設有價值的、富有啟示意義的東西,反映中國哲人有關道德和人生的一些主要智慧。
中國傳統道德智慧 目錄
引 論 汲取中國固有道德之智慧,弘揚中華民族道德傳統/001
**章 中國傳統道德哲學和道德教育/013
一 道德哲學在中國哲學中的位置/016
1 中國傳統哲學的人本主義傾向/016
2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德”與“道德”概念/019
二 人格的“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宗旨/021
1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理想的 道德人格/021 2 .道德教育在中國古代學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023
章 中國傳統道德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025
一 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的基本特點/027
1 在道德價值的終目標上,追求“”, 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027
2 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 政治思想的融合/029
3 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維護血緣關系和宗法 制度,強調個體服從整體/030
4 在道德價值的分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 質/032
5 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 賤利”的傾向/034
二 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點/035
1 “德教”與“修身”合一/036
2 “知道”與“躬行”合一/037
3 “言教”與“身教”合一/038
第三章 “”:中國傳統生態道德智慧/041
一 “天”與“人”合一:宇宙生命統一論/045
二 “天道”與“人道”合一:自然規律與道德法則的 內在統一/051
三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尊重生命價值,兼愛 宇宙萬物/057
四 “相輔天地之宜”: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發展/061
第四章 孔子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067
一 “仁”是孔子倫理道德觀念的核心/070
1 仁者“愛人”/070
2 “智、仁、勇”統一/072
3 見利思義/073
4 中庸/075
二 孔子“導之以德”的道德教育思想/076
1 德/077
2 寓德教于教學/078
3 為仁由己/078 4 .以身作則/080
第五章 墨子的“兼愛”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081
一 墨子以“兼愛”說為中心的道德觀/083
1 兼愛/084
2 節儉/086
3 義利合一/087
二 墨子“有道者勸以教人”的道德教育思想/089
1 人如素絲/089
2 有道者勸以教人/090
3 合一/090
第六章 老子以“無為”為原則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093
一 老子以“無為”為原則的道德觀/095
1 無為/096
2 不爭/097
3 貴柔/098 4 .知足/099
二 老子“使民無知無欲”的道德教育思想/100
1 使民無知無欲/101
2 復歸于嬰兒/102
第七章 孟子以“ 仁義” 為高原則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03
一 孟子以“仁義”為高原則的道德觀/105
1 仁義/106
2 四心/107
3 人善/109
4 去利懷義/110
二 孟子“存心養”的道德教育思想/111
1 存心養/111
2 培養大丈夫人格/113
第八章 荀子以“ 禮” 為高行為準則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15
一 荀子以“禮”為高行為準則的道德觀/117
1 隆禮/118
2 人惡/120
3 以義制利/122
二 荀子“化起偽”的道德教育思想/123
1 化起偽/123
2 強學而求/124
3 積善成德/125
4 師賢師/126
5 知不若行/127
第九章 董仲舒“天人合類”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29
一 董仲舒以“天人合類”為特征的道德觀/131
1 道之大原出于天/132
2 三綱/133
3 五常/135
4 正其誼不謀其利/137
二 董仲舒“以教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138
1 “三品”說/139
2 “成”“防欲”論/140
第十章 韓愈以“ 情三品” 說為基礎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43
一 韓愈以“情三品”說為基礎的道德觀/145
1 情三品/146
2 博愛之謂仁/148
二 韓愈“從師學道德教育思想/150
1 品德可導/150
2 從師學51
第十一章 安石“善惡由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55
一 安石“善惡由道德觀/157
1 情一/158
2 善惡由59
3 “道德”即“仁義”/161
4 “新利論/162
二 安石“教學成才”和“五事成”的道德 教育思想/163 1 .教學成才/164
2 五事成/165
第十二章 二程以“天理”為核心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67
一 二程以“天理”為核心的道德觀/171
1 天理圣人循而行之謂道/171
2 “天命之”與“氣稟之”/173
3 以理勝氣、明理滅欲/175
二 二程“格物窮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76
1 格物窮理/176
2 上智下愚亦有可移之理/178
3 學為圣人/180
第十三章 朱熹以“理”為基礎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183
一 朱熹以“理”為基礎的道德觀/185
1 理一分殊/186
2 五常/187
3 同氣異/189 4 .明天理,滅人欲/191
二 朱熹“居敬窮理”的道德教育思想/195
1 居敬窮理/196
2 知先行后/198
3 循序/199
第十四章 陽明“致良知”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203
一 陽明以“致良知”為目的的道德觀/206
1 心外無物/206
2 知行合一/207
3 格物致知/209
4 心本———良知/210
5 致良知/213
二 陽明“復其心體”的道德教育思想/214
1 心上工夫/214
2 省察克治/215
3 事上磨煉/216
4 立志成圣/217
5 復其心體/218
第十五章 李贄反封建傳統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219
一 李贄反封建傳統的道德觀/221
1 人必有私/222
2 邇言為善/225
3 致一之理/227
二 李贄“任物情”的道德教育思想/229
1 “絕假純真”的“童心說”/229
2 “任物”的個教育說/231
3 “自立”的人格教育說/233
第十六章 夫之“成”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235
一 夫之“成”的道德觀/237
1 成/238
2 導欲于理/240
3 循天下之公/242
4 以身任天下/244
二 夫之“繼善成”的道德教育思想/246
1 繼善成/246
2 因人/247
3 施之有序/248
4 明人者先自明/249
第十七章 顏元重利”“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253
一 顏元重利”的道德觀/255
1 “氣質”一元論和“氣質”無惡/255
2 “正其義以謀其利”利主義/258
二 顏元倡“實學”、重“的道德教育思想/261
1 倡“實學”/261
2 重“/263
第十八章“天下為公”的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267
一“天下為公”的道德觀/269
1.天下為公,替眾人服務/270
2.愛國心重,其國必強/272
3.人類以互助為原則/275
二的民族道德教育思想/276
1.恢復和改造民族固有的道德/277
2.改良國民人格來救國/281$失
第十九章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觀和道德教育思想/ 285
一蔡元培的“公民道德”觀/287
1.公民道德綱領一自由、平等、博愛/288
2.“勞工神圣”說/290
二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292
1.德育實為人格之本/293
2.以美育助德育/297
余論中國傳統道德智慧的現代啟示/301
附錄/311
附錄1《大學》以“大學之道”為核心的道德觀/313
附錄2《顏氏家訓》的道德教育思想/321
參考文獻/332
后記/ 33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