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1221
- 條形碼:9787522821221 ; 978-7-5228-2122-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西學者共同合作撰寫中國基督教史的一次嘗試,旨在借鑒并融合過去30年所涌現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過編年史和專題史兩個部分,力圖呈現一部可讀性、準確性、跨學科性兼?zhèn)涞闹袊浇淌纷x本,幫助我們更好地體認基督教中國化的歷史現象。21世紀的今天,當人們在一種跨文化的視野下回顧基督教自西徂東的歷史時,會發(fā)現其在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調適過程,其間既有文化的碰撞與激蕩,亦有挫敗與不適;既有思想的交鋒與對立,亦有理解與認同。盡管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有限,但卻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范例。基督教中國化證明了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與本土文化存在很大差異,亦能被吸收并演變?yōu)橹袊幕浇,從而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目錄
**篇 編年史
**章 世界基督宗教的發(fā)展與衍變 [美]魏克利
**節(jié) 作為歷史宗教的基督宗教
第二節(jié) 東西羅馬帝國及以外的基督宗教
第三節(jié) 中世紀基督宗教發(fā)展
第四節(jié) 16世紀的教會改革
第五節(jié) 啟蒙運動、現代傳教運動與世界基督宗教
結語
第二章 1500年以前的基督宗教在中國 朱東華
**節(jié) 更遠的敘事:景教入華前
第二節(jié) 景風東扇:唐代中國的景教
第三節(jié) 元代景教
第四節(jié) 元代天主教的東傳
結語
第三章 明末清初的基督宗教 肖清和
**節(jié) 明末清初入華天主教的歷史背景及早期傳教實踐
第二節(jié) 利瑪竇與**代基督徒
第三節(jié) 湯若望與第二代基督徒
第四節(jié) 南懷仁與第三代基督徒
第五節(jié) 明末清初天主教文獻與科學傳播
第六節(jié) 明末清初天主教思想與群體活動
結語
第四章 禮儀之爭與清前中期天主教 周萍萍 肖清和
**節(jié) “效忠—保護”模式與容教令
第二節(jié) 中國禮儀之爭過程
第三節(jié) 官方禁教與“帝國潛流”
第四節(jié) 清中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
第五節(jié) 清前中期中西文化交流
結語
第五章 19世紀上半葉基督宗教在華活動的新開端 吳義雄
**節(jié) 19世紀初新教在中國
第二節(jié) 19世紀初天主教在中國
第三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對傳教活動的初步弛禁
第四節(jié) 新教在華傳教事業(yè)的發(fā)展(1842—1860)
第五節(jié) 天主教的恢復與新建(1842—1860)
第六節(jié) 弛禁之后的官教關系
結語
第六章 晚清基督宗教的困境與推進(1860—1911) 陶飛亞
**節(jié) 天主教在晚清中國
第二節(jié) 基督新教在晚清中國
第三節(jié) 晚清時期的教會與官方關系
第四節(jié) 基督宗教與晚清的改良與革命
結語
第七章 新環(huán)境、新方向、新行動:1912—1937年的中國基督新教 王成勉
**節(jié) 教會內興起的改革力量
第二節(jié) 合作運動
第三節(jié) 教會發(fā)展中的問題
結語
第八章 1912—1937年的中國天主教 劉國鵬
**節(jié) 1912—1922年在華天主教
第二節(jié) 1922—1937年在華天主教
第三節(jié)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初期天主教的政治處境及對政教關系的回應
第四節(jié) 梵蒂岡與北洋政府、南京政府的建交嘗試
第五節(jié) 民國時期在華天主教神學本地化與禮儀革新
結語
第九章 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基督教會 劉家峰 李強
**節(jié) 全面抗戰(zhàn)前基督宗教為和平而努力
第二節(jié) 戰(zhàn)爭對教會的影響及財產損失
第三節(jié) 難民救濟與戰(zhàn)時服務
第四節(jié) 淪陷區(qū)的基督教會
第五節(jié) 大后方及中共根據地的教會發(fā)展
結語
第十章 戰(zhàn)后中國基督宗教 楊衛(wèi)華
**節(jié) 戰(zhàn)后教會的復員與重建
第二節(jié) 戰(zhàn)后教會的短暫復興
第三節(jié) 國共內戰(zhàn)與教會政治
第四節(jié) 擁抱新中國
第五節(jié) 比較視野:戰(zhàn)后天主教
結語
第二篇 專題史
第十一章 東正教在中國 肖玉秋
**節(jié) 東正教入華和**屆俄國傳教團來京
第二節(jié) 俄國傳教團的特殊性
第三節(jié) 俄國傳教團在華發(fā)展教徒
第四節(jié) 俄國傳教團在華翻譯和刊印東正教經書
第五節(jié) 俄國傳教團在華開辦學校
第六節(jié) 東正教與天主教和新教在華傳教活動比較
結語
第十二章 基督宗教與中國的現代化事業(yè) 陳鈴
**節(jié) 基督宗教與文字事業(yè)
第二節(jié) 基督宗教與教育事業(yè)
第三節(jié) 基督宗教與醫(yī)療事業(yè)
第四節(jié) 基督宗教與慈善事業(yè)
結語
第十三章 基督教與太平天國 周偉馳
**節(jié) 太平天國簡史
第二節(jié) 千禧年主義的中國變體
第三節(jié) 太平天國的基督教國家藍圖
第四節(jié) 太平天國給在華基督教的遺產
結語
第十四章 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發(fā)展(1920—1949) 陳永濤
**節(jié) 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發(fā)展的神學背景
第二節(jié) 本色教會與本色神學
第三節(jié) 20世紀上半葉基督宗教思想家群體
第四節(jié) 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基督宗教思想的幾個主題
結語
第十五章 自立教會與本土教派 胡衛(wèi)清
**節(jié) 中西人士的教會自立主張及實踐
第二節(jié) 耶穌家庭和真耶穌教會
第三節(jié) 基督徒會堂與基督徒聚會處
結語
第十六章 基督宗教與中國邊疆少數民族 舒健 王皓
**節(jié) 天主教在邊疆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基督新教在邊疆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發(fā)展
結語
第十七章 基督宗教與女性 趙曉陽
**節(jié) 天主教的貞女和修女
第二節(jié) 新教女傳教士和本土女基督徒
第三節(jié) 基督宗教與新女性養(yǎng)成
結語
第十八章 基督宗教與藝術 陳睿文
**節(jié) 遙遠的開蒙:唐時元季“大秦遙可說”
第二節(jié) “求人與我同”:明清時際
第三節(jié) 19世紀:作為福傳的藝術
第四節(jié) 自我的訴求:20世紀初至1949年
結語
參考書目
后記
圖目錄
圖1-1基督全能者圣像/014
圖1-2馬丁·路德像/019
圖1-3梵蒂岡城中的圣彼得大教堂/026
圖2-1多馬像/029
圖2-2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034
圖2-3洛陽經幢《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035
圖2-4高昌壁畫《棕枝主日》/037
圖3-1徐光啟像/046
圖3-2《七克》書影/054
圖3-3利類思撰《移動瞻禮表》書影/062
圖4-1南懷仁神父像/066
圖4-2反對中國教徒祭祖的教宗英諾森十世像/068
圖4-3康熙帝禁教圣旨/070
圖4-4河北崇禮西灣子天主堂鐘樓/078
圖4-5**位中國籍主教羅文藻/079
圖5-1工作中的馬禮遜/088
圖5-2徐家匯育嬰堂的修女收養(yǎng)被遺棄的嬰孩/104
圖5-3上海土山灣孤兒院上音樂課/106
圖6-1徐匯公學圣母會五十周年慶合影/114
圖6-2從事漢語圣經翻譯的中西人士/117
圖6-31898年英國浸信會傳教士在山西/119
圖6-4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大會/124
圖6-5丁立美牧師與金陵大學志愿傳教團的學生/126
圖6-6山西官員接待基督教宣道會的代表/130
圖6-7新教在華傳教百年大會上傳教士與清政府代表/131
圖6-8舉辦于上海尚賢堂的孫中山先生歡迎會/135
圖7-1《真理與生命》書影/138
圖7-2《文社月刊》書影/141
圖7-31936年7月8日中華基督教傳道人員進修會攝影/142
圖7-4中國基督教合一運動大會代表合照/143
圖7-5《中華基督教會年鑒》書影/145
圖7-6中華基督教協進會1927年海報/147
圖7-7新生活運動/149
圖8-11918年漢中天主教教區(qū)教徒向傳信部部長狀告當地外籍夏、樂二位神父之訴狀/156
圖8-21924年在武昌召開的**屆全國主教會議籌備會議代表合影/160
圖8-31924年**屆全國主教大會《會議公報與法令》封面/161
圖9-1萬九樓步入“中國陣亡將士追悼會”儀式會場/183
圖9-2樂靈生像/184
圖9-3劉湛恩像/185
圖9-4南京國際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部分成員/189
圖9-5饒家駒神父畫像/190
圖9-6中國上海龍華拘留營廚房里的傳教士/191
圖9-7惠濟良主教慰問遭受轟炸的金家巷天主堂信眾/191
圖9-8香港圣公會會督何明華像/198
圖10-1燕京大學碩士畢業(yè)生/208
圖10-2《天風》雜志/215
圖10-3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屆全體會議宗教界代表合影/221
圖10-4天主教**位中國籍樞機主教田耕莘/223
圖10-5美國瑪利諾修會修女在教學/224
圖10-6梵蒂岡駐華公使黎培理在中國香港主教座堂/226
圖11-1俄國東正教傳教團駐地北館/239
圖11-2《中國福音報》/240
圖11-320世紀初北館南門鐘樓/241
圖11-4固禮漢譯《新約》/245
圖12-1上海土山灣印書館里的印刷機器/256
圖12-21912年孫中山參觀嶺南學堂留影/260
圖12-3中華博醫(yī)會醫(yī)學傳教士、他們妻子、護士及朋友/265
圖12-4齊魯大學醫(yī)科附設醫(yī)院培養(yǎng)的男女護士/268
圖12-5北海的麻風病事工/269
圖12-6土山灣工藝院圖畫間/271
圖12-7在南京國際安全區(qū)委員會總部等待救濟的難民(1938年2月)/272
圖12-81918年雷鳴遠和湯作霖在浙江紹興,手持《益世報》/273
圖13-1《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刻本/279
圖13-2紫荊山內景/282
圖13-3劍橋大學藏《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封皮及首頁/283
圖13-4蘇州太平軍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景/284
圖13-5浦口太平軍舉行宗教儀式時宣讀的《去災病奏章》/285
圖13-61853年6月5日東王楊秀清等發(fā)布《安撫天京四民誥諭》/292
圖13-71853年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封面/295
圖14-1趙紫宸與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學生合影/307
圖14-21928年燕京大學執(zhí)委會成員留影/308
圖14-3吳耀宗像/309
圖14-4于斌主教在南京拜訪馬相伯/313
圖14-5吳經熊到訪比利時布魯日圣安德肋隱修院/315
圖15-11881年潮惠長老大會首次以中文形式提出“三自”/324
圖15-2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創(chuàng)始人俞國楨像/328
圖16-1河北沽源縣的闊里吉思陵墓“梳妝樓”/342
圖16-2鹽井天主堂/347
圖16-3柏格理像/353
圖16-4怒江流域*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354
圖16-5法國神學家、耶穌會司鐸德日進像/359
圖17-11895年福建泉州教會女子學校的女學生/368
圖17-21945年秋,圣公會在中國按立的**個女牧師李添媛/370
圖17-31948年11月吳貽芳和金陵女子大學的校友/372
圖17-41922年圣瑪麗學院女學生的歌唱比賽/373
圖17-5近代史上出版時間*長的女性雜志《女鐸》/375
圖17-6女工夜校的畢業(yè)證書/378
圖18-1《基督騎驢榮進圣城像》/381
圖18-2泉州水陸寺圣架碑/385
圖18-3郎世寧繪《守護天使像》/390
圖18-4改良記譜法/393
圖18-5上海圣約翰大學懷施堂/395
圖18-6徐三春繪《三博來朝》/398
圖18-7香港圣公會圣馬利亞堂/400
展開全部
中國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種跨文化視野 作者簡介
陶飛亞,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美]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香港圣公會大主教神學及歷史研究顧問,香港大學出版社“圣公會:在華圣公宗歷史研究系列叢書”總編輯,研究興趣為東亞基督教史及跨文化神學。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