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萬國通史——日本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1415
- 條形碼:9787552041415 ; 978-7-5520-4141-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國通史——日本通史 本書特色
《日本通史》自2008年出版之后,一印再印。 此版為**版推出之后,作者又以數十年研究日本史的積淀,耗時十余年對上自史前時代下至令和時代的日本數千年歷史,以及日本疆域的演變,作了條分縷析的論述,凸顯了時間和空間兩大要素。 本書既遵循中國“編年體”史書按時間敘事的傳統,也兼顧中國“紀傳體”史書評人論事的要求,對日本每一任天皇、將軍、首相,均作了介紹和點評,既有通史的通達,又有對影響日本乃至整個世界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論述,既秉承“論從史出”的治史原則,注重以**手資料為據,并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引述的文獻詳細注明出處,又參閱了*新解密或公開的原始文獻,盡可能反映日本史研究的*新學術動態。
萬國通史——日本通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通史》全新修訂本,分上下兩冊。 上冊始于史前時代,終于江戶時代末,扼要闡釋這一歷史時段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主要論說“國家三個要素”即國土、國民、政權的形成;敘述“文化三根支柱”即神道、佛教、儒教的由來及思想主張;分析“武家三個時代”即鐮倉、室町、江戶時代的興衰和武士道的淵源;梳理“日本戰國三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結束紛亂的戰國時代,使日本進入長期和平統一歷史的進程。 下冊始于明治維新,終于平成時代,主要闡釋下列問題:為什么明治維新是一場集政變、革命、改革為一體的變革?為什么甲午戰爭深刻影響了日本以后的歷史?為什么日俄戰爭后日本加入了“白人俱樂部”?為什么大正時代被稱為“日本的烏托邦時代”?為什么昭和時代軍國主義甚囂塵上?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能夠迅速實現經濟復興和高速增長?為什么平成時代日本會形成“泡沫經濟”?“泡沫經濟”崩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萬國通史——日本通史 目錄
日本的“創世記”神話/列島形成的科學結論/日本先民的由來 第二節無土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石器在日本的發現/日本石器時代發展階段 第三節繩文時代三要素:陶器·貝冢·豎穴住宅
繩文文化的跨度/繩文文化的特征/繩文文化的分布 第四節“彌生”四要素:陶器·銅器·鐵器·水稻
陶器·銅器·鐵器的發現/水稻的傳入 第二章 大和時代 **節倭·邪馬臺·古墳
史籍中的“倭”和“日本”/邪馬臺的歷史/作為時代標志的古墳 第二節“神話時代的天皇”與大和政權
天皇誕生的神話/“天皇”號的由來/大和政權的形成 第三節“倭五王”和“部民制”
倭五王時代/部民制的建立 第四節漢字和儒教:日本的路標
日語的語源/“真名”和“假名”/“去漢字化”歷史/儒教的傳入 第五節內政外交的激變
乙巳之變/大化改新/白江之戰 第六節佛教的傳入和“三寶”的興隆
佛教傳入/飛鳥文化/白鳳文化 第七節宮闈內斗和法制濫觴
壬申之亂/天武天皇的統治/持統天皇治國理政 第八節律令制的確立與“萬葉時代”的開啟
《大寶律令》和社會管理/“萬葉時代”前期 第三章 奈良時代 **節律令國家的象征
都城奈良的建成/和同開珎的鑄造 第二節女皇掌權的時代
女皇當朝和權臣主政/政變頻發的時局 第三節統治的強化和版圖的拓展
強化統治的舉措/軟硬兼施收納熊襲/大軍壓境平定蝦夷 第四節遣唐使的“榮光”和“屈辱”
遣唐史的歷史/遣唐風險和遭遇炎涼/大臣·朝衡·鑒真 第五節“天平文化”和“南都六宗”
佛教興隆的天平/天平留存的文獻/“萬葉時代”后期/“南都六宗” 第四章 平安時代 **節光仁·桓武之治和《弘仁格式》
遷都平安京/光仁·桓武之治/“三代格式”的完成 第二節“攝關政治”的形成和演變
“弱帝和幼帝接連登基”/“攝關政治”正式登場/醍醐新政/承平·天慶之亂/巔峰期的藤原氏 第三節院政:太上天皇治國理政
從攝關政治向院政轉型/上皇成為權力核心/保元·平治之亂 第四節“唐風文化”與“國風文化”
唐風文化/和歌·日記·隨筆/物語和藝術 第五節平安佛教:天臺·真言·融通念佛
天臺宗的創立/真言宗的創立/融通念佛宗/平安佛教的特征及神佛融合 中世篇 第五章 鐮倉時代 **節“源平爭亂”:時代的序幕
武士與平氏政權的形成/強勢的平氏政權/源賴朝舉兵 第二節“鐮倉幕府”:二元政治的濫觴
鐮倉幕府問世/源氏將軍三代而絕 第三節執權:無冕的“將軍”
承久之亂/北條泰時改革/鐮倉幕府滅亡 第四節鐮倉幕府的支柱:御家人制和莊園制
御家人制的結構/莊園制的“名”與“實”/經濟結構的轉型 第五節“忽必烈征伐”
“忽必烈征伐”的歷史原因/“文永·弘安之役”/“忽必烈征伐”的敗因 第六節鐮倉時代的社會文化和文學
武家文化的形成和演變/軍記物語的興起/佛教文化和傳統藝能的進步 第七節鐮倉新佛教:佛教的日本化
本土的始祖及其宗派/禪宗與日本文化 第六章 室町時代 **節“建武中興”和武家叛亂
皇朝復辟和“元弘之亂”/建武中興/“中先代之亂”/足利尊氏謀反 第二節“一天兩帝”和幕府奠基
一國兩“號”和《建武式目》/“觀應擾亂” 第三節兩朝統一和幕府盛衰
幕府的特性和“內訌”/從動蕩走向安寧/走向“戰國時代” 第四節“一揆”頻發“惡黨”四起
“一揆”起因/“一揆”頻發/“惡黨”四起 第五節日明復交與“勘合貿易”
倭寇猖獗/冊封與堪合/外交波折 第六節文學與文化的繁榮和“神佛融合”
五山文學的興起和繁榮/佛教神道的嬗變 第七節“傳承至今的日本獨特的文化” 公家武家“文化換位”/傳統藝能承先啟后/和式教科書與連歌 第七章 戰國時代 **節戰國序幕:“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的“伏筆”/將軍繼嗣難題/“應仁之亂”爆發 第二節“一揆”頻起體制巨變
“國一揆”/“一向一揆”/“明應政變”和幕府分裂/“大名領國制”的質變 第三節織田信長“天下布武”
“近世的曙光”/織田廢立將軍/將軍借刀殺人/落日余暉 第四節安土桃山時代
本能寺之變/重建“日本之治” 第五節檢地、刀狩令和侵略朝鮮
“太閣檢地”和《刀狩令》/秀吉侵朝原因/“文祿之役”/“慶長之役” 第六節西商東進西教東傳
東西方變動的共時性/西學東漸的序幕/禁教投鼠忌器 第七節“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蠻文化”
“安土桃山文化”/內涵豐富的“南蠻”文化 近世篇 第八章 江戶時代 **節“元和偃武”:走向和平
關原之戰/家康生平和家世/“大坂之陣” 第二節“法度”的頒布和“鎖國”的序幕
“法度”的頒布/“鎖國”的序幕 第三節“幕藩體制三大支柱”的確立 石高制和兵農分離制/“鎖國”目的和真相/家綱和綱吉的“反差” 第四節“江戶時代三大改革”
享保改革和“弛禁令”/田沼政治和寬政改革/天保改革和“大鹽之亂” 第五節“開國”:江戶時代的挽歌
培理叩關和“日美親善”/條約敕許和將軍繼嗣/“幕末的京都時代” 第六節文久二年:“歷史里程碑”
櫻田門外之變/薩英戰爭/西學嬗變 第七節江戶幕府“謝幕”
民族主義的形成/薩長聯盟/大政奉還/王政復古 第八節“儒學四大學派”的共性和個性
作為“官學”的朱子學/日本陽明學/獨具特色的古學/日本的國學 第九節神道的成熟和武士道的確立
神道的釋義和演進/神道的體系/武士道的歷史和源泉/“武士道者,死之謂也” 第十節蘭學:“如滴油入水而布滿全池”
蘭學的形成/蘭學外延和內涵/蘭學遭遇的磨難 第十一節“爭奇斗艷”的文化藝術
多元素融合的“大和繪”/浮世繪:日本的“國畫”/傳統文藝的繁榮 第十二節市井“風俗”和“四民”風情
江戶時代的衣食住/“行”與“宿”/將軍后宮:大奧/風呂和錢湯 近代篇 第九章 明治時代 **節“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定制·遷都·改元/廢藩置縣:建立中央集權制/重建經濟秩序 第二節明治維新“三大方針”
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 第三節1871年:分別派出兩個使節團
赴歐美使節團的任務/《中日修好條規》的簽署 第四節明治前期的“維權”和擴張
“修約”的曲折歷程/阿伊努和北海道/占有東北和西南島嶼/吞并朝鮮**步 第五節“明治六年政變”的前因后果
“征韓論”的動因/“明治六年政變”/西南戰爭 第六節自由民權運動和明治憲法體制
自由民權運動/立憲思想的分歧/《明治憲法》與《皇室典范》《教育敕語》 第七節“超然主義”·政黨內閣·桂園體制
超然主義表象和實質/政黨內閣的“胎動”/政黨內閣的“出生”/“1900年體制” 第八節甲午戰爭和甲午戰后經營
甲午戰爭的起因/甲午戰爭過程/《馬關條約》的簽署/甲午戰后經營 第九節日英同盟和日俄戰爭
日俄矛盾加劇/日英結盟和“滿韓交換”論/日俄戰爭“三功臣”/從開戰至媾和 第十節文明開化后的社會風俗
祭祀·混浴·裸體/關于通奸和賣淫/形形色色的“風俗店” 第十章 大正時代 **節“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天皇制的“阿喀琉斯之踵”/大正天皇的象征性/“天皇機關說”/大正政變 第二節元老、藩閥、政黨“三足鼎立”
山本權兵衛的改革/大隈重信再度組閣/寺內內閣的興亡 第三節“真正的政黨內閣”的建立
“平民首相”原敬/“鐵腕首相”原敬/“四大政綱”和選舉制改革/原敬被刺身亡 第四節“普選”和“憲政之常道”的開啟
“關東大地震”及其影響/《普選法》的頒布/步入“憲政之常道” 第五節加入“華盛頓體系”的前因后果
日本“趁火打劫”/各有算計的華盛頓會議/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第六節“裁軍”和“兵營國家”的形成
偷梁換柱的“山梨裁軍”/暗度陳倉的“宇垣裁軍”/“兵營國家”的建立/“幣原外交”的登場 第七節日本經濟體制“四大特征”的確立 “日本株式會社”/日本式經營“三大神器”/間接金融體制/企業的“二重結構”和“互相控股” 第八節大正社會文化與大正民主運動
大正時代的衣食住行/大正時代“新風”和“舊俗”/維護天皇制的思潮/民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潮/理想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 第十一章 昭和時代(戰前) **節“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裕仁登基和若槻下臺/“憲政之常道”的實施/“田中外交”出籠/皇姑屯事件及其影響 第二節實施“黃金解禁”和簽署“裁軍協議”
“金解禁”/圍繞“裁軍”的各方博弈/“干犯統帥權”之爭 第三節十四年抗戰的開端:九一八事變
“明治大帝的遺業”/九一八事變真相/日本當局對事變的“善后”處理/偽滿洲國的建立 第四節“青年軍官運動”與“協和外交”
“青年軍官運動”的興起/“五一五兵變”/軍人專橫跋扈/對華擴張的強化/“二二六兵變” 第五節從試圖分裂中國到全面侵略中國
全面侵華前的中日政局/盧溝橋事變真相/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 第六節外交困境和體制嬗變
對“日德結盟”的糾結/外交困境和政局動蕩/構筑“大東亞共榮圈”/政治經濟體制的嬗變 第七節太平洋戰爭前夕的日蘇、日美關系
簽署《日蘇中立條約》/日美談判的“預演”/日美和談的開始 第八節“帝國決定對美英荷開戰”
東條內閣的組成/日美談判的破裂/偷襲珍珠港 第九節從“旭日東升”到“夕陽西下”
日軍軍旗如“落日殘陽”/孤注一擲的“特攻作戰”/接連戰敗和*后掙扎 第十節蘑菇煙云中開啟的“終戰”帷幕
“天皇地位未定”/“曼哈頓計劃”/核攻擊:對日本的*后一擊/天皇的“兩次圣斷” 近代篇 第十二章 昭和時代(戰后 **節戰敗投降和戰后初期的政治變革
盟軍占領政策的形成/受降儀式和“間接管理”/天皇“走下神壇” 第二節戰后改革:兩個“三根支柱”的樹立
圍繞修憲的輿論和動向/《日本國憲法》的頒布實施/戰后經濟民主化改革 第三節“東京審判”的真相及影響
東京審判的法律依據/認定甲級戰犯的內幕/對甲級戰犯的抓捕和審判/東京審判的“回音” 第四節經濟的恢復和“舊金山體制”的建立戰后嚴峻的經濟狀況/“貿易立國”和美國對日政策逆轉/朝鮮戰爭對日本的影響/“舊金山體制”的形成 第五節1955年:政治經濟外交的“界石”
“1952年體制”的形成/多黨聯合政權的建立/“逆反路線”的推行/“1955年體制”的形成/日蘇邦交正常化 第六節1960年:“新安保條約”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岸信介登臺執政/《新日美安保條約》的簽署/從“政治季節” 轉向“經濟季節”/《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構想》 第七節“昭和熟透期”的外交
《日韓基本條約》的簽署/MT貿易取代LT貿易/《沖繩歸還協定》的簽署第八節“昭和熟透期”的日本經濟政治社會經濟和政治變化/環境污染和公害問題/“三島事件”和“赤軍事件” 第九節毀譽參半的“今太閣”與“誠實和廉潔”的三木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現/因緋聞而下臺的田中/“椎名裁定” 三木執政 第十節從福田到竹下:昭和*后十七年
強化對華對美關系的“福田”/“悲情首相”大平正芳/“原社會黨議員的變種”鈴木善幸/政壇“不倒翁”中曾根康弘/善于籠絡人心的竹下登 第十一節戰后“傳統文化”的復興和繁榮
未被知曉的“國家賣春命令”/“赤線地帶”和“藍線地帶”/“風俗營業”日趨繁榮/“粕取文化” 第十三章 平成時代 **節“平成時代”開幕和“ 1955年體制”閉幕
昭和天皇裕仁駕崩/民眾心目中的天皇和天皇制/明仁天皇二三事/“十年九相”的“首”相/“清廉”和“鴿派”的海部俊樹/“1955年體制”的謝幕 第二節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和崩潰
“泡沫經濟”的形成/房地產熱得“冒泡”/“泡沫”被刺破及其影響 第三節“聯合政權”的興亡
社會黨的“轉向”/“七黨一派聯合政權”的興亡/“自社”聯手的“村山內閣” 第四節“改革年代”:橋本和小淵執政時期
橋本內閣的“六大改革”/橋本內閣的外交/小淵的“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設” 第五節“十年九相”的終結和小泉“長期執政”森喜朗的內政外交/“怪人”小泉/“小泉改革”/“小泉外交” 第六節“政權更替”前三任首相的內政外交
安倍首度問鼎相位/安倍面臨的難題/“子承父業”的福田康夫/“大嘴”麻生第七節民主黨“三世而終”和自民黨“東山再起” “理工男”鳩山執政/“藍領政治家”菅直人的抱負/從“奉行”到“將軍”的野田/安倍重返相府 第八節平成文化的“光影”和“一億中流”的分流
“國家文化”和科技創新/AV產業光影重疊/“平成廢柴”和 “下流社會” 附錄 歷代天皇、首相、幕府將軍在位時間 后語
萬國通史——日本通史 作者簡介
馮 瑋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1993年獲博士學位。自1995年后歷任日本神奈川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高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慶應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學術成果:著有《日本經濟體制的歷史變遷——理論和政策互動》《日本史的路標——要素和真相》《〈菊花與刀〉精讀》《日本風情志》《日本外交簡史:鎖國·擴張·依附》等10本圖書;合著有《東亞發展模式與區域合作》等7本圖書,另有日譯漢《昭和時代見證錄》和英譯漢《猶太思想》《猶太人》等譯著多本。以中文、日文、英文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日本學刊》和東京大學《社會與文化》等國內外權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曾獲上海市教學科研一等獎、復旦大學教學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