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科普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99992
- 條形碼:9787504699992 ; 978-7-5046-9999-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科普讀本 本書特色
《醫學三字經》是清代著名醫家陳修園老先生為培養中醫人才所著的醫學啟蒙之作。它以《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為根本,借鑒《三字經》的表達方式,內容朗朗上口,便于記憶。但是,由于陳老先生將一生所學都融入其中,書中內容旁征博引、兼容并蓄,理解應用起來并非易事。為方便大家學習,作者對本書進行了細致的解讀,便于大家理解。
《溫疫論》雖文字不多,內容卻極為豐富,不僅有理論方法,而且有案例故事,還包含下而再下、下后不可再下、氣虛津虧、四損峻補、誤治補救等復雜情況。具有豐富的學術內涵,不僅繼承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醫著的學術思想,還為清代溫病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作者通過書中的這 20 講貫通中醫藥歷史,讓更多讀者看到中醫藥的優勢與貢獻。
編者在廣泛調查和收集當代常見疾病的基礎上,以古今記載的常用方劑為依托,對常用方劑的組成、功效、主治、方解、臨床應用和方歌等內容進行了系統整合,以故事對話的形式進行編寫,以期讓方劑闡釋更加生動、形象、簡單、實用。
本書摘取《藥性歌括四百味》書中 381 味常用中藥,分為藥食同源卷和非藥食同源卷,包含藥食同源藥物 111 味、非藥食同源藥物 270 味,覆蓋了植物、動物、礦物、菌類等多種自然界藥物。編者以原著為依托,通過藥物故事、文化典故、名人軼事等形式,突出每味中藥的典型特點,部分中藥增加了日常保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本書內容簡單有趣,語言通俗易懂。
本書摘取《藥性歌括四百味》書中 381 味常用中藥,分為藥食同源卷和非藥食同源卷,包含藥食同源藥物 111 味、非藥食同源藥物 270 味,覆蓋了植物、動物、礦物、菌類等多種自然界藥物。編者以原著為依托,通過藥物故事、文化典故、名人軼事等形式,突出每味中藥的典型特點,部分中藥增加了日常保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本書內容簡單有趣,語言通俗易懂。
中醫經典科普讀本 內容簡介
《醫學三字經》中說“小柴胡,首特筆”,就是告訴大家,產后病**個需要特別介紹的就是小柴胡湯。 《金匱要略》中有“產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小柴胡湯主之”的論述,告訴大家,產婦因為產后血虛,斂不住陽氣,出現頭昏,就會頭上出汗,嘔吐,不能吃飯,大便堅硬,脈稍弱的情況,要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時候需要少陽樞轉多做點事情,才能把陰陽平衡了。
中醫經典科普讀本 目錄
1 中風不完全等于腦梗死
2 中風的原因
3 風的中醫理解
4 神秘的九宮八風
5 閉證的理解與調治
6 脫證的理解與調治
7 類中風的理解與調治
8 中風*正宗的治療方法
暑癥
1 中暑的西醫認識
2 暑邪傷人的特點
3 夏天如何養生
4 皮膚癌與曬太陽
5 陽光過敏的脫敏療法
6 陽暑的理解與調治
7 陰暑的理解與調治
8 心臟病人的夏天養護
9 夏天如何喝水
10 生脈散的好處
11 健脾胃的重要性
12 健脾的食物
13《金匱要略》如何理解中暑
14 經脈的理解
15《金匱要略》治療中暑
咳嗽
1 咳嗽的理解
2 以中醫學分析咳嗽
3 胃與咳嗽
4 五臟六腑導致的咳嗽
5“藏象”的概念
6 肺的外在表象
7 外感咳嗽的表現
8 內傷咳嗽的表現
9 外感咳嗽的調治
10 內傷咳嗽的調治
11 不同并發癥的處理
12 咳嗽如何自我調理
消渴
1 消渴與糖尿病
2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與癭病
3 津、液的概念
4 消渴的簡易治療
5 消渴的經典分類
6 陽明燥金的理解
7 燥熱的調治
8 少陰的理解與調治
9 厥陰的理解與調治
10 消渴也可以用熱的藥
眩暈
1 眩暈
2 高血壓與受涼
3《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的中醫藥方法
4 肝的藏象與調理
5 風、火如何導致的眩暈
6 膽和相火的關系
7 虛、痰、火如何導致的眩暈
8 養魚與治病
9 虛導致眩暈的調治
10 特殊病例分析
泄瀉
1 泄瀉的西醫理解
2 濕氣是泄瀉的關鍵原因
3 濕邪的表現
4 人體濕氣盛的原因
5 脾胃的功能表現
6 胃苓散能祛濕
7 灸法祛濕
8 濕熱泄的調治
9 寒濕泄的用藥
10 毒藥的使用原則
11 積食的調護
12 各種虛性泄瀉的處理
13“效不更方”的原因
14 泄瀉*佳的治療方法
心腹痛、胸痹
1 心腹痛、胸痹的理解
2 心的外在功能表現
3 抑郁癥*好的治療方法
4 心胃疼的九種原因
5 心胃疼痛關鍵點分析
6 疼痛如何發生的
7 蟲痛的調治
8 注痛的調治
9 氣痛的調治
10 瘀血疼痛的調治
11 悸痛的調治
12 子午覺的重要性
肆
叁13 食痛的調治
14 喝水的學問
15 飲痛的調治
16 冷痛要暖
17 熱痛要涼
18 腹痛的參考
19 心絞痛與心肌梗死的區別
20 胸痹的原因
21 胸痹的防治
小兒
1 小兒免疫的西醫認識
2 中西醫看傷寒
3 疾病傳變的理解
4 丟魂的醫學解釋
5 稚陰稚陽體質
6“三分饑與寒”
7 太陽的理解
8 發熱的原因與調治
9 小兒捏脊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10 發熱復雜情況的處理
11 太陰如何導致的吐瀉
12 慢脾風的表現
13 小兒疾病總的治療原則
14 小兒傳染病的治法
婦人經產雜病
1 經、帶、胎、產的理解
2 婦科常用四物湯方
3 月經正常的重要性
4 傷腎的表現
5 天癸的概念
6 經絡系統的組成
7 月經正常的表現
8 月經期注意事項
9 青春期早知道
10 月經提前需涼一涼
11 月經推遲需熱一下
12 生姜曬干不是干姜
13 月經亂,調氣血
14 五行的生克乘侮
15 歸脾湯如何調治停經
16 三陰、三陽的開闔樞
17 逍遙散調心情
18 孕、產的學問
19 閉經的中西醫界定
20 閉經的中醫病因
21 孕吐的正確認識
22 保胎的西醫觀點
23 安胎的中醫方法
24 中西醫看難產
25 加味芎歸湯的使用注意
26 小米性溫性寒的討論
27 產前出血與見紅的區別
28 出血導致難產的中醫治療
29 灸至陰糾正胎位
30 胎盤不下的治療
31 產后如何使用生化湯
32 辨證論治是關鍵
33 孕期用藥學張仲景
34 不同中藥劑型的特點
35 中醫的六不治
36 煎藥的注意事項
37 桂枝湯的不同用法
38 懷孕期間不禁熱藥
39 孕期不同病情的治療方法
40 產后三病、三沖、三急
41 產后**方小柴胡湯
42 產后抽筋的調治
43 產后腹痛的治療
44 帶下的調治
45 產后抑郁與更年期的調治
中醫經典科普讀本 作者簡介
中國中醫藥科技發展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醫藥科技評估評價、中醫藥行業人才政策研究與培訓、中醫藥行業人才交流與服務,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服務。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