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夏承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5705
- 條形碼:9787220135705 ; 978-7-220-13570-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夏承碑)研究》 本書特色
《〈夏承碑〉研究》一書梳理了《夏承碑》自宋出土以來的拓本類別、狀況、流轉過程等信息,并對各個版本進行比對,較為清晰地回應了《夏承碑》的原刻、翻刻、宋拓的相關問題,為讀者提供了了解《夏承碑》歷史、源流的材料。本書著眼于《夏承碑》的接受史,但不僅限于此,而是在“盡精微”與“致廣大”之間尋找平衡,呈現了具有廣度與深度的文化視野。
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夏承碑)研究》 內容簡介
《夏承碑》是少數自宋代出土便經名家著錄并深深嵌入明清藝術史的*名漢碑。因原石早佚、翻刻頻出、書風奇詭,歷代文人學士圍繞此碑展開了經久不息的爭論,牽涉石刻真偽、版本譜系、文獻著錄、字體界定、作者歸屬、書寫技法等,幾乎涵蓋了一件古代碑刻所能觸及的*有方面。從藝術史的角度考察,《夏承碑》在近千年歷史中的升降沉浮及其復雜爭議,為研究此間的藝術、學術、文化、思想等,提供了一個有趣且的切入點。 本書立足于扎實的文獻考據與細致的圖像分析,以《夏承碑》為研究個案,深入考察了此碑的碑石流傳、碑文內容、碑拓譜系,繼而探討其真偽與接受史問題,力求將《夏承碑》的歷史呈現為一部“微縮藝術史”。*后附長文《物質、圖像、歷史:論碑帖、拓片及其研究》,則從具體的個案研究出發,上升到方法論的高度,對藝術史中的碑刻、拓片研究以新穎的討論。
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夏承碑)研究》 目錄
**節 華夏舊藏本 74
第二節 傳孫楨舊藏本 97
第三節 傳伊秉綬舊藏本 113
第四節 成化本 121
第五節 嘉靖本 133
第六節 武慕姚舊藏本 150 第四章 《夏承碑》的“偽”與“真”
**節 由“拓”而“碑”:辨偽意見的生成過程 166
第二節 論《夏承碑》文字為可靠漢代書跡 177
第三節 《夏承碑》“偽”在何處? 195 第五章 《夏承碑》接受史中的若干問題
**節 八分、芝英、漢隸一體 210
第二節 “沿訛信是中郎筆” 223
第三節 篆筆與楷筆 245 結語 265 附 物質、圖像、歷史:論碑帖、拓片及其研究
**節 “風格”與“功能” 279
第二節 藝術史中的中介性因素 290
第三節 拓片:從“物質性”到“可塑性”“平面性” 305
第四節 碑帖、拓片之為經典 318
余論 340 參考文獻 345 后記 381
藝術史:事實與視角:《(夏承碑)研究》 作者簡介
陳碩,1990年生于山東濟南。山東大學文學院、教*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入選“山東大學青年學者未來計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博士,美國布朗大學藝術與建筑史系訪問研究員,本科、碩士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目前出版著作數種,在《文藝研究》《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新美術》《中國書法》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馀篇。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