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南京雜技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345451
- 條形碼:9787553345451 ; 978-7-5533-454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京雜技史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地域文化、感性個案的角度,對以南京市雜技團為主的南京雜技的發展歷史,總體按照年代順序進行考察、梳理和歸納,把專業歷史還原到人的歷史、群眾創造的歷史中去,以期總結分析南京雜技藝術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特點。
南京雜技史 目錄
**章 源遠流長:歷史圖景中的南京雜技
**節 日漸成熟的南京雜技娛樂
一、明朝以前蓄勢待發的南京雜技
二、明朝繁會南都“雜耍把戲”的興盛
第二節 民國首都市井煙火里的雜技
一、“新生活”主張下政府對雜技等公共娛樂的限制
二、雜技嵌入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肌理
三、南京新型游樂空間的興起與現代雜技的萌芽
第三節 民國魔術江湖傳奇人物崔星洲
一、上海求學,初識西方魔術
二、夫子廟表演,“金陵魔王”始成名
第二章 篳路藍縷,而今邁步從頭越
**節 人民雜技事業在南京的起步
一、人民和社會主義對文化娛樂存在積極需求
二、社會主義改造浪潮下呼之而出的南京市雜技團
第二節 五湖四海的力量匯流而來
一、崔星洲魔術團和上海市紅色雜技二團的歷史朝向
二、五湖四海的雜技藝人奏響命運交響曲
三、為提升兩個服務能力而披掛上陣
第三節 國際文化交流的初次嘗試
一、雜技作為文化外交的先行官
二、首次國外訪問演出即嶄露頭角
第四節 艱難歲月中的守正創新
一、全國雜技對“新難奇美”的創新追求
二、為新中國十周年獻禮沖向創新之路
三、十午動蕩期間,從踟躕到回歸
第三章 砥礪前行,揚帆啟航正當時(上)
**節 在國際舞臺演繹“南京故事”
一、精湛技藝贏得各國“滿堂喝彩”
二、國際演出舞臺上再放光芒
三、90年代國際雜技市場上的“弄潮兒”
第二節 育桃李甘為孺子牛
一、薪火相傳,雜技新生力量的成長
二、赴澳教學,雜技也是“中國功夫”
第四章 砥礪前行,揚帆啟航正當時(下)
**節 提優創新讓雜技成為“藝術”
一、空竹:“抖”出一派中國文化氣息
二、轉碟:轉出一片民族藝術的美感
三、類型節目技術的全面創新和提高
第二節 國內外賽場上的“競逐者”
一、高椅節目在國內此賽中的一次翻轉
二、頂碗少年贏得國際一片喝彩
三、《群釵嬉春·空竹》在世界此賽中的波折
第三節 民間雜技魔術藝人的秀場
一、改革開放旱期雜技江湖中的散人
二、“不瘋魔不成活”的高峰與他的魔術事業
第五章 展翅欲飛,愿入青云抒壯志
**節 標題節目:從傳統到現代的承續與創新
一、中國雜技節目進入整體創新接力期
二、繩技:青春活力爆棚的“神乎其技”
三、頂上芭蕾:翩然而立的“蜻蜒”之舞
第二節 主題雜技:創造節目的整體美學價值
一、雜技表演主題化和藝術綜合化的形成
二、南京市雜技團創作的主題雜技晚會
三、《睡美人》:從雜技晚會向雜技劇的形態過渡
第三節 滑稽培訓和民間創作的新篇章
一、在南京舉辦的美式滑稽培訓大受歡迎
二、《夢餐廳》:幽默滑稽雜技劇民營生產的破冰之旅
第六章 欲上高樓,東風花柳逐時新
**節 節目創優:五年摘得金菊三朵
一、跳板蹬人:融合創新首摘“金菊”一朵和國際金獎一枚
二、繩技蹬人:技驚四座的組合節目摘下一朵“金菊”
三、《熱心人》:滑稽節目喜獲“金菊獎”
第二節 小型舞臺雜技節目亦出彩
一、《一抹藍印·綢吊》:在雜技里展現非遺文化的魅力
二、《出征·頂上芭蕾》:為新冠抗疫戰士塑像
第三節 《金箍棒》:3D雜技魔幻劇變化多端的本事
一、緣起:多方力量匯聚,情牽《金箍棒》
二、破題:多種方法共塑《金箍棒》的魔幻效果
三、反響:《金箍棒》以創新姿態贏得多方贊譽
第七章 更上層樓,為人民和時代而創作
**節 新時代主題雜技劇的繁盛
一、深入地域文化題材,雜技劇呈現出鮮明的現實性
二、聚焦紅色革命題材,雜技劇兼備導向性和藝術性
第二節 《黎明前夜》:紅色主旋律敘事的躍動飛舞
一、紅色故事“渡江偵察記”成為必然選擇
二、用“匠,心”去塑造人物、演繹故事
三、雜技界同行和觀眾對劇作贊譽有加
第三節 《大橋》:工業雜技劇凸顯磅礴的時代力量
一、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精神:工業主題雜技劇的弘揚之光
二、排演遇到困難:“死也要死在舞臺上”
三、對《大橋》藝術價值的評價和市場反應
后記
展開全部
南京雜技史 作者簡介
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南京市文聯,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是南京市各文學藝術家協會和文藝社團的聯合組織,是中共南京市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 熊忠輝,南京大學媒介經濟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新聞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媒介經濟與產業發展、文化創意與傳播。 劉永昶,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播電視系主任。南京影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新聞獎審核委員,江蘇網絡視聽領軍人才,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