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76705
- 條形碼:9787511576705 ; 978-7-5115-767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本書特色
1. 10萬 科普讀物《碳達峰、碳中和100問》姐妹篇,全方面解析未來社會綠色蝶變:實現碳中和目標,完成綠色低碳轉型,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行業、整個社會的“綠色”必做清單
2. 重磅作者傾心打造: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學術支持,金之鈞院士做序推薦,陳迎教授領銜主編,共24位作者聯合撰寫,由院士和資深專家組成的近40位編寫委員進行學術指導
3. 加量放送,力求透徹,480頁 ,41萬字 ,100張圖表
4. 厚書讀薄,內含彩色拉頁,總結核心觀點,歸納關鍵問題,一張紙梳理清晰脈絡
5. 兼顧科學性與趣味性,體例靈活多變,穿插案例、知識窗與思考題,讓閱讀不乏味,讓理論不枯燥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內容簡介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轉型,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出發點,總述“雙碳”目標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接著分十三講將“雙碳”目標與能源轉型、產業發展、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企業應對、綠色交通體系等具體工作相結合,既厘清讀者對相關概念的認識誤區,又分析“雙碳”目標下行業、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圍繞實踐,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辦法,有助于加強對“雙碳”基礎知識、實現路徑和工作要求的學習,進一步助力推動綠色發展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目錄
代序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前言
講 “雙碳”目標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嚴重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已走過了30多年的漫長歷程。2020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各國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了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深入學習“雙碳”目標,需要從氣候變化的基本知識入手,理解氣候變化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密切聯系,明確“雙碳”目標的概念和內涵,以及我國落實“雙碳”目標的“1 N”政策體系,為后續具體部門領域和各專題的學習打好基礎。節 氣候變化的科學新認識第二節 氣候變化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第三節 “雙碳”目標的提出和內涵第四節 保持“雙碳”目標的戰略定力
第二講 “雙碳”目標與產業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以生產環節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為基礎的社會活動鏈條和經濟發展系統的全面綠色轉型。我國把握污染防治和氣候治理的整體性,以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為重點,以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為手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協同推進環境效益、氣候效益、經濟效益多贏,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節 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的歷史演進第二節 “雙碳”目標下的產業發展轉型第三節 數字經濟助力產業轉型
第三講 “雙碳”目標與能源轉型過去200多年里,伴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和歷次產業革命,人類使用能源的方式在不斷發生變化,從使用傳統生物質能到煤炭、油氣、核能、可再生能源及近些年開始的綠色氫能、新型儲能等,而且越來越重要的金屬礦物鋰、鎳、鈷、鋁等也以能源資源的形態進入能源系統,推動能源的低碳、綠色轉型。這一能源轉型過程也體現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支撐著“雙碳”目標的實現。那么,全球能源轉型的特點和趨勢是什么?我國能源轉型的形勢和面臨的挑戰是什么?我國推進能源轉型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本講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節 全球能源轉型趨勢第二節 我國能源轉型形勢第三節 推進我國能源轉型的政策措施
第四講“雙碳”目標與工業綠色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強調“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工業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重要的領域之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工業現代化的新機遇和新使命。未來還需進一步推動工業領域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加大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加速構建我國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節 中國工業發展及其能耗與碳排放第二節 “雙碳”目標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第三節 工業領域碳達峰的重點第四節 工業領域碳中和的展望
第五講 “雙碳”目標與城市建設城市是人口和人類活動聚集的綜合體,也是所有問題包括社會、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根源所在,更是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占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75%,解鈴仍須系鈴人,城市的問題還需要通過城市自身規劃建設管理來解決。我國正經歷著的城鎮化,而且作為全球人口多的我國城鎮化的進程與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機動化等相伴交織,從而使發展模式的判斷選擇方面更加撲朔迷離。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是落實“雙碳”戰略的核心課題,而且也是確保我國國民經濟長期持續、健康、有序發展之關鍵。節 城市建設與碳排放第二節 第二節城市建筑第三節 第三節城市交通第四節 第四節城市廢棄物處理
第六講 “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倒逼我國堅持走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限度的行動。因此,“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能源消費和農業生產是農村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通過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農業,不僅能降低農業農村的碳排放,而且能夠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耕地、創造就業、增加農民的收入,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節 農村發展與鄉村綠色振興第二節 農村能源低碳發展路徑第三節 農業減排增匯
第七講“雙碳”目標與綠色交通體系中國居民出行需求仍將增加,貨物運輸需求在一定時期內將保持旺盛,交通部門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仍有增長空間,交通污染物排放治理的任務仍然任重道遠。在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需在交通運輸結構優化、替代燃料技術推廣和能效提升等多方面努力,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并在2060年將排放控制在1億噸以內。交通運輸部門的低碳發展與能源和電力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環境保護領域乃至宏觀經濟領域會產生協同效用,需要統籌考慮。節 交通部門碳排放與污染物排放情況第二節 “雙碳”目標下交通部門綠色低碳發展趨勢第三節 交通與其他部門協同發展
第八講“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面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戰略任務,因此,協同推進“雙碳”目標實現與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為此,需要深入理解“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性內涵、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研究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確保“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節 “雙碳”目標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性第二節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政策和成效第三節 “雙碳”目標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增效的政策和成效第四節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
第九講“雙碳”目標與生態系統固碳增匯包括陸地和海洋在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重要的天然碳庫。保護、修復和管理好生態系統是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同時能夠實現多樣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價值。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為維持并增加生態系統碳匯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節 生態系統的碳匯作用第二節 林草固碳增匯第三節 藍碳第四節 第四節生態系統固碳增匯的政策措施
第十講“雙碳”目標與企業碳管理碳中和正在重新定義商業競爭,無論是為了實現法律政策合規,還是為了規避財務、投資或者市場風險,抑或是為構筑競爭護城河,維護自身競爭優勢、超越競爭對手,開展碳排放管理已經是企業不得不修煉的基本功。企業碳排放管理有其內在邏輯、方法論和行動框架,需要結合不同行業特點和企業自身發展目標定位,本著“一企一策”的原則,并將碳排放管理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節 企業碳管理綜述第二節 企業碳核算和信息披露第三節 企業參與碳市場第四節企業碳資產管理
第十一講 “雙碳”目標與社會發展轉型“雙碳”目標將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推動社會公正的能源轉型,需要關注與之相關的所有群體的福祉,提升公眾的認知水平,促進所有人更深入地參與到這場轉型中來,主動選擇更加綠色、低碳、健康的消費和生活方式。節 就業影響與公正轉型第二節 促進轉變消費行為和生產方式第三節 引導公眾有效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第十二講 “雙碳”目標與技術創新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科技進步一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對社會發展模式產生新的挑戰,也對技術創新提出新的需求。為實現碳中和這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未來技術路徑和發展方向更應立足國情,精心設計、統籌謀劃。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系統、產業鏈條與消費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在分析供給側能力和消費側需求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從低碳到零碳和負碳等方面統籌部署,構建碳中和技術體系。節 “雙碳”目標的技術需求第二節 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第三節鼓勵技術創新和應用的政策措施
第十三講“雙碳”目標與綠色金融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綠色金融政策、工具和手段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要保障。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頒布了很多政策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綠色金融市場也創新了各類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支持“雙碳”目標實現,包括碳信貸、碳債券、碳保險、碳基金等。節 “雙碳”目標與綠色信貸第二節 “雙碳”目標與綠色債券第三節 “雙碳”目標與綠色保險第四節 第四節“雙碳”目標與ESG
第十四講全球碳中和目標下的國際合作氣候變化關系到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已經走過了30多年曲折坎坷的歷程,樹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重要的里程碑。面向碳中和目標的國際進程已經開啟,碳中和目標對于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格局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關鍵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全球碳中和目標下,迫切需要加強國際綠色低碳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節 國際氣候治理進程第二節 碳中和目標與全球排放差距第三節 主要發達國家的政策和做法第四節 全球碳中和目標下國際合作的前景展望
展開全部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相關資料
1. 金之鈞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當前市面上已經出版部分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書籍,對于“雙碳”知識普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總體數量不多,尤其是針對領導干部的全面系統、深入淺出、理論結合案例的教材還不多見。為此,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資深能源專家楊富強博士牽頭,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陳迎研究員作為主編,組織了“雙碳”領域一批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合作編寫這本《“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在編寫過程中,由院士和資深專家組成的學術指導委員會對本書的思路框架提出了寶貴意見。作者團隊克服困難,幾易其稿,不斷打磨。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團隊精心編輯,為本書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并致謝!希望本書為各級領導干部提高“雙碳”意識,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發揮積極作用,共同助力“雙碳”目標的落實。
2. 杜祥琬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面臨著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等諸多挑戰,但也存在重大發展機遇。領導干部只有加強學習,才能把握機遇,增強落實“雙碳”目標的信心和本領,通過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轉型。《“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的出版恰逢其時,是領導干部學習“雙碳”知識的一本好書。
3. 劉燕華
科技部原副部長,原國務院參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當今世界正迎來一場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今后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領導干部應帶頭學習“雙碳”知識,全社會都要堅定信心,并落實到行動上。《“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一書的編寫專家來自各領域的權威機構,知識系統全面,理論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對地方、行業提高“雙碳"問題的認知、開展相關實踐具參考意義。
4. 潘家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獨立科學家經過碳達峰這樣一個階段性特征而實現終極目標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科學準確理解“雙碳”,無需過分糾結于爭取“排放空間”去攀什么“峰”,更切忌機械解讀“峰值”概念,違背高位平臺期多峰凸起波動下降的規律,搞“一刀切”。凈零碳,需要戰略定力,需要市場遠見。領導干部甚至社會各界,需要系統深化掌握碳中和知識。本書出版,應時應景;參考研習,少走彎路;零碳發展,貢獻擔當。
“雙碳”目標與綠色低碳發展十四講 作者簡介
陳迎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主要作者,“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學會環境經濟分會副主任委員。與巢清塵合著的《碳達峰、碳中和100問》一書為國內本“雙碳”主題讀本,已暢銷10萬冊,并榮獲2022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