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對象、方法和思路
1.2 本書框架及各章內容簡介
第2章 時間觀念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相關概念及研究述評
2.1 人類對時間的認識——時間觀念
2.2 時間觀念在句法層面的體現
2.2.1 “時(tense)”范疇
2.2.2 “體(aspect)”范疇
2.2.3 “相(phase)”范疇
2.3 時間觀念在詞匯層面的體現
2.3.1 時間名詞
2.3.2 時間副詞
第3章 副詞與時間副詞概述
3.1 關于副詞
3.1.1 副詞的界定與研究
3.1.2 副詞的分類
3.2 關于時間副詞
3.2.1 時間副詞的界定
3.2.2 時間副詞的范圍
3.2.3 時間副詞的性質
3.3 結語
第4章 時間副詞的分類
4.1 時間副詞兩大分類的論證——時間觀念在副詞上的體現
4.1.1 引言
4.1.2 兩大類別在語義上的差異
4.1.3 兩大類別在詞性上的差異
4.1.4 兩大類別在功能上的差異
4.1.5 兩大類別在與時體關系上的差異
4.1.6 兩大類別在語序上的差異
4.1.7 小結
4.2 時副詞的分類
4.2.1 時副詞的兩種分類方式
4.2.2 現在時間觀
4.3 體副詞的分類
4.4 結語
第5章 時間副詞的體意義——以□(特殊字符)為中心
5.1 引言
5.2 關于□(特殊字符)
5.3 □(特殊字符)的持續義——與□(特殊字符)比較
5.4 □(特殊字符)的慣常性——與□(特殊字符)比較
5.5 三者的體意義及對日語“反復”表達方式的思考
5.6 結語
第6章 “反復”與“慣常”
6.1 引言
6.2 日語中的反復
6.2.1 反復的表現形式
6.2.2 與反復相關的謂詞形式
6.2.3 反復的語義類型
6.2.4 反復的句法特征
6.3 日語中的慣常
6.3.1 慣常性反復
6.3.2 特定主體的特性
6.3.3 一般特性
6.4 “反復”與“慣常”的關系
6.5 結語
6.6 余論——“反復”與“重復”
第7章 兩種“持續”對時間副詞的選擇
7.1 引言
7.2 關于反復
7.3 “宏觀持續”與“微觀持續”對時間副詞的選擇
7.3.1 兩類時間副詞的劃分
7.3.2 兩類時間副詞的差異
7.4 結語
第8章 存續的標記——以□(特殊字符)為中心
8.1 引言
8.2 □(特殊字符)的使用情況
8.2.1 □(特殊字符)句式
8.2.2 □(特殊字符)句式
8.2.3 □(特殊字符)
8.3 □(特殊字符)的功能
8.3.1 句法功能——凸顯謂語的存續義(現時相關性)
8.3.2 語義功能——提示變化
8.3.3 語用功能——提示預期
8.4 □(特殊字符)的邊緣用法
8.5 結語
8.6 余論
第9章 時間因素在各義項中的統攝作用——以□(特殊字符)為例
9.1 引言
9.2 表示“再次”的用法
9.3 表示“并存”的用法
9.3.1 做副詞
9.3.2 做連詞
9.4 兩種用法之間的語義關聯
9.5 結語
9.6 余論
9.6.1 關于□(特殊字符)
9.6.2 關于□(特殊字符)
9.6.3 小結
第10章 時間副詞為何能做定語——兼談名詞的時間性
10.1 引言
10.2 名詞的時間性
10.3 做定語的時間副詞的語義特征
10.3.1 體副詞做定語的情形
10.3.2 時副詞做定語的情形
10.3.3 兩條傾向性規則
1O.4 結語
第11章 兼表情態的時間副詞
11.1 引言
11.2 情態與主觀性
11.2.1 關于情態
11.2.2 關于主觀性
11.2.3 情態與主觀性的關系
11.3 兼表情態義的時間副詞
11.3.1 兼表情態義的時副詞
11.3.2 兼表情態義的體副詞
11.4 與現實性相關的時間副詞
11.4.1 □(特殊字符)的現實性
11.4.2 □(特殊字符)的現實性
11.5 時體與情態的語義滲透和演變
11.6 結語
第12章 “移動式”空間與“靜止式”空間——表示空間分布的時間表達方式
12.1 引言
12.2 表示時間概念的空間表達方式
12.3 表示空間分布的時間表達方式
12.4 “移動”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12.5 漢語中的類似現象
12.6 結語
第13章 時間副詞的共現語序及其類型學解釋
13.1 引言
13.1.1 何為時間副詞的“共現”
13.1.2 副詞共現語序的相關研究
13.2 副詞的共現語序
13.3 時間副詞內部的共現語序
13.3.1 時副詞之間的共現語序
13.3.2 體副詞之間的共現語序
13.4 副詞共現語序的動因
13.5 貌似羨余的共現形式——以□(特殊字符)為例
13.6 結語
第14章 結論與展望
14.1 主要結論
14.2 主要創新之處
14.3 今后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例句出處
主要術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