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醫學人工智能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76402
- 條形碼:9787030776402 ; 978-7-03-077640-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人工智能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十七章,可分為3個部分,**部分為緒論部分,包括**至二章,主要介紹了醫學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與范疇,及其發展歷史、現狀和未來;第二部分為理論、技術和方法部分,包括第三至八章,主要闡述了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實現的基本流程以及會涉及的數學、醫學和技術基礎;第三部分為醫學人工智能應用部分,包括第九至十七章,主要涵蓋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醫學領域的應用情況。
醫學人工智能導論 目錄
醫學人工智能導論 作者簡介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F任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生物與醫學學部主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十三五”計劃技術副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健康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傳染病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全國人工肝培訓基地主任,國際血液凈化學會理事,《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中國微生態學雜志》《浙江醫學》主編等。 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余年,是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家。作為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所創建的獨特的、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在治療重型肝炎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的角度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承擔國家“863”“973”“十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20余項。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LIM、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9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6項。 主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第8、9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醫學研究生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第1、2、3版)、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第1、2、3版)、《人工肝臟》《感染微生態學》等教材、專著30多部。 張伯禮,1948年2月出生于天津,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技術副總師。張院士從醫40余年,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連續承擔兩批973項目,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50余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項,獲何粱何利基金醫學藥學獎;還獲得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曹雪濤,1964年出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開大學校長,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免疫治療研究中心主任,醫學免疫學國案重點實驗室主任。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土、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亞洲大洋洲免疫學聯盟秘書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曾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生命科學聯合體主席、全球慢性疾病防控聯盟主席。創辦《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并任主編,《中華醫學雜志》主編、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編,Cell、Immunity、eLife、Cell Research等編委。 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癥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轉化應用研究、醫學科學發展戰略研究。發現了數種新型免疫分子和新型免疫細胞亞群,揭示天然免疫識別與應答調控新型分子機制、提出炎癥消退新觀點,鑒定了預測腫瘤轉移與患者預后的標志物分子,建立了腫瘤免疫治療新途徑。部分研究結果發表于《細胞》《自然》《科學》《自然免疫學》等雜志。曾經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成就獎(2005)、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2012)、中國科學院陳嘉庚科學獎(2016)。 鄭樹森,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學外科學教授。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器官移植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肝膽胰外科暨肝移植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會長,浙江省醫師協會會長,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FAcs),國際活體肝移植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肝膽胰疾病雜志》主編,《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總編輯等。 多年從事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創建了以勝任力為導向的外科學教學及人才培養體系。在器官移植和肝膽胰外科領域成績卓著,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選擇的“杭州標準”及移植后乙肝復發防治新方案。成功施行肝移植3400余例,受者生存率達國際先進水平。擔任器官移植領域2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大課題。發表論文600余篇。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含創新團隊獎)2項、二等獎2項,榮獲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項目入選2016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當選中央電視臺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