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華眼科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72510
- 條形碼:9787030772510 ; 978-7-03-077251-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眼科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眼科學史料性專著,包括中華眼科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論述了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眼科醫療和學術進展,眼科現代史發展歷程,相應眼科學術組織、團體等的活動,眼科期刊的發展等,并以舉辦眼科學術大會、建立學會專業學組、繁榮眼科學期刊等反映我國眼科學的光輝歷程,尤其是在防盲等方面的成就,生動翔實地記載了我國一代代眼科工作者對眼科學發展所做的貢獻,為讀者提供了全面了解我國眼科發展歷程的窗口。
中華眼科史 目錄
**章 中華眼科古代史001
**節 先秦兩漢時期有關眼病的治療及記載001
第二節 魏晉隋唐時期眼科發展006
第三節 宋金元時期眼科發展012
第四節 明代眼科發展022
第五節 清朝眼科發展029
第六節 金針撥障術038
第七節 眼鏡的傳入和推廣041
第二章 中醫眼科的基礎理論——病因與發病機制049
**節 眼與臟腑經絡的關系049
第二節 中醫病因病機059
第三節 眼的結構與功能及五輪學說概要066
第三章 中華眼科現代史078
**節 我國現代眼科學的建立078
第二節 我國眼科學的發展080
第四章 眼科重要學術團體和行業團體088
**節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088
第二節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110
第三節 港臺地區的眼科學會111
第五章 眼科專業機構115
**節 眼科學實驗室、眼科中心及研究所115
第二節 各省市公立醫院眼科127
第三節 民營眼科集團162
第六章 我國眼科期刊史166
**節 近代眼科期刊發展史(1840~1949年)166
第二節 現代眼科期刊發展史(1949年至今)166
第三節 現代眼科期刊簡介168
第七章 我國眼屈光學和眼視光學史185
**節 傳統眼屈光學階段185
第二節 眼視光學階段188
第三節 近視防控192
第八章 我國現代眼科史上的重大事件195
**節 我國學者對沙眼病原體的研究195
第二節 我國《眼科全書》的出版196
第三節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訪華196
第四節 創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199
第九章 我國著名現代眼科醫師傳略201
**節 已故著名現代眼科醫師201
第二節 眼科兩院院士222
第十章 眼科博物館226
**節 中國眼科博物館(籌)226
第二節 山東眼科博物館236
第十一章 國際眼科學術交流240
**節 國際眼科學術組織240
第二節 我國的國際眼科交流活動243
第三節 促進中國眼科發展的國際友人245
附錄252
醫院眼科排行榜252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專家會員名單(2008~2023年)257
中華眼科史 作者簡介
吳樂正,中山大學眼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亞非眼科學會主席,《國際眼科雜志》名譽主編等。曾任中山醫科大學中山H艮科中心副主任、眼科研究所所長、眼科教研室主任、首屆衛生部眼科學實驗室主任;美國斯坦福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及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所訪問學者及研究科學家等,德國慕尼黑馬克西梅蘭大學眼科醫院賓客教授;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會委員,巾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覺生理學組組長;第28屆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術會議主席,第一屑國際熱帶亞熱帶眼科學術會議主席,第12屆亞非眼科大會主席。《中華眼科雜志》副總編輯、《眼科學報》總編輯等。 主要從事視覺生理、眼黃斑疾病和視覺補償的診治及研究。發表學術 論文280篇。編著《人工視覺》、《視網膜電圖學》、《眼病微量元素臨床及實驗研究》、《現代眼科門診手術指南》、《臨床}見覺電生理學》、《眼部癥狀的鑒別診斷》、《光明使者》、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臨床多焦視覺電生理學》、《臨床眼黃斑病學》、clinical VisualElectrophysiology和《WH色覺檢查圖》等書。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優秀獎,衛生部、國家教委等科技進步獎;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并獲美同防盲研究會獎,世界眼科基金會杰出服務獎,亞洲-太平洋眼科學會杰出貢獻獎,美國視光學學會及神經視光學康復學會貢獻獎等同際獎項, 胡誕寧,生于1936年,漢族,上海人。現任紐約醫學院及西奈山艾康醫學院眼科教授,美國紐約眼耳鼻喉科醫院組織培養中心主任。 1952~1955年就讀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眼耳鼻喉科專修班,1995年畢業后在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上海市閘北眼病防治所等處工作。1981年赴美開展科研合作,回國后任上海市閘北眼科醫院院長,上海鐵道醫學院教授、眼科及醫學遺傳學教研組主任,中國遺傳醫學中心(上海)副院長、遺傳咨詢與優生部主任。曾任復旦大學等九所大學眼科名譽教授、客座教授,以及衛生部視光學研究中心近視研究所所長等職。擔任輝瑞(Pfizer)等五家醫藥公司科研顧問。 創建了葡萄膜和結膜黑色素細胞、虹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分離培養及研究方法,發現此類細胞的作用,建立了國際上最大的眼細胞庫;解決了長期爭論的眼黑色素瘤與陽光的關系問題;對近視、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之病因、發病機制、遺傳與表觀遺傳規律進行研究;開展口服維甲酸治療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虹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治療視網膜病的研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