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7205427
- 條形碼:9787577205427 ; 978-7-5772-0542-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本書特色
1.本套普通高等學校 “十四五”規劃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形態系列教材,在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基礎醫學組的專家指導下,緊跟*新教育發展趨勢,鑄造精品;2.本套教材依據新醫科、健康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臨床-科研崗位勝任力為目標,以實驗過程為主線,將知識、素養和能力融入全程;3.本套教材融入思政內容,增強民族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即將肩負救死扶傷重任的醫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內容簡介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是普通高等學校 “十四五”規劃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形態系列教材中的一種。本書是服務基礎、緊密聯系臨床和科研實際的實驗教材,編寫的原則是在著重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主要突出了新穎性及注重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也有利于學科研究水平的有序推進。本書分為五篇十九章,主要包括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基本要求、細菌學實驗技術、病毒學實驗技術、真菌學實驗技術以及開放性實驗設計等,體現了操作技術由基本到驗證、由綜合應用到創新的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邏輯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通過醫學病原微生物學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引導學生將理論與臨床實際問題相聯系。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目錄
**節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類
一、我國對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類
二、世界衛生組織對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級
三、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級檢索
第二節 生物安全實驗室防護水平的分級
一、我國對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分級
二、確定實驗活動所需實驗室級別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及實驗室使用要求
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的目的與內容
二、生物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
三、生物安全實驗室使用要求
第二章 常用儀器設備簡介
**節 微生物觀察設備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
二、暗視野顯微鏡
三、熒光顯微鏡
四、相差顯微鏡
五、倒置顯微鏡
第二節 微生物培養設備
一、消毒與滅菌設備
二、培養設備
第三節 無菌操作設備
一、超凈工作臺
二、生物安全柜
第三章 細菌形態與結構檢查法
**節 常用細菌染色技術
一、細菌染色涂片的制作
二、常用簡單染色法
三、常用復合染色法
四、特殊染色法
第二節 細菌形態與結構觀察
一、細菌基本形態
二、細菌特殊結構
第四章 細菌培養技術
**節 培養基的制備
第二節 細菌的接種工具
一、接種環和接種針的使用方法
二、接種工具的用途
第三節 細菌的接種和培養
一、固體培養基接種法
二、半固體培養基接種法
三、液體培養基接種法
第四節 細菌的培養方法
一、普通恒溫培養箱法
二、二氧化碳培養法
三、厭氧培養法
第五章 細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節 自然界和人體細菌分布的檢查
一、自然界細菌分布的檢查
二、人體及常用物品細菌分布檢測
第二節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作用
一、紫外線的殺菌作用
二、濕熱的殺菌作用
三、絡合碘對皮膚的消毒作用
第三節 噬菌體對細菌的特異性作用
一、腸道桿菌噬菌體特異性溶菌試驗
二、葡萄球菌噬菌體特異性溶菌試驗
第四節 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試驗
一、紙片擴散法
二、稀釋法
三、E試驗法
四、β-內酰胺酶檢測
五、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基因檢測
第五節 細菌的變異
一、細菌變異現象的觀察
二、R質粒傳遞試驗
三、質粒DNA轉化試驗
第六章 細菌鑒定與感染診斷
**節 細菌生化反應
一、腸道桿菌IMViC鑒定
二、致病性腸道桿菌的選擇鑒別及雙糖半固體培養基生化鑒定
三、產氣莢膜梭菌洶涌發酵試驗
第二節 細菌血清學檢測
一、概述
二、凝集試驗
三、抗原抗體沉淀反應
第三節 分子生物學鑒定
一、沙門菌核酸鑒定(熒光定量PCR技術)
二、利用SrRNA基因序列測定鑒定細菌
第四節 細菌毒素檢測
一、細菌內毒素檢測
二、細菌外毒素檢測
第七章 化膿性球菌
**節 常見化膿性球菌的分離培養與形態觀察
一、常見化膿性球菌的分離培養
二、常見化膿性球菌染色性及形態特征觀察
三、常見化膿性球菌的菌落特征及培養特性
第二節 葡萄球菌屬
一、觸酶試驗(過氧化氫酶試驗)
二、血漿凝固酶試驗
三、耐熱核酸酶試驗
四、甘露醇發酵試驗
第三節 鏈球菌屬
一、桿菌肽敏感試驗
二、奧普托欣敏感試驗
三、膽汁溶菌試驗
四、菊糖發酵試驗
五、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ASO test)
第三節 奈瑟菌屬
第八章 分枝桿菌
**節 分枝桿菌屬的形態染色與培養
一、分枝桿菌抗酸染色及形態觀察
二、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
第二節 分枝桿菌的生化反應特性
分枝桿菌觸酶和耐熱觸酶試驗
第三節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血清學診斷
第九章 其他細菌
**節 霍亂弧菌
一、形態學觀察
二、培養特性
三、生化反應
四、血清學試驗(玻片凝集試驗)
第二節 幽門螺桿菌
一、形態學觀察
二、尿素酶試驗
第三節 白喉棒狀桿菌
一、形態學觀察
二、白喉外毒素檢測—Elek平板毒力試驗
第四節 炭疽芽胞桿菌
一、形態學觀察
二、培養特性
三、青霉素串珠試驗
第十章 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體
**節 支原體
一、肺炎支原體的分離培養
二、冷凝集試驗
第二節 衣原體
一、衣原體的分離培養
二、沙眼衣原體包涵體檢測
三、沙眼衣原體的RT-PCR檢測
第三節 立克次體
一、立克次體形態和染色性觀察
二、外斐試驗
第十一章 螺旋體
**節 螺旋體的形態及染色性
一、螺旋體的形態觀察
第二節 鉤端螺旋體的培養和血清學檢測
一、鉤端螺旋體的培養
二、鉤端螺旋體的血清學檢測
第三節 梅毒螺旋體的血清學檢測
一、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
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
第十二章 病毒學基礎實驗技術
**節 病毒的分離培養
一、病毒細胞培養
二、病毒的雞胚培養
三、病毒的動物接種—乳鼠顱內接種法
第二節 病毒形態與結構觀察
一、病毒形態結構的電子顯微鏡觀察
二、病毒致細胞病變效應
第十三章 病毒數量測定與感染檢測
**節 病毒感染性和數量的測定
一、空斑形成試驗
二、%組織細胞感染量測定試驗
三、病毒血凝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
第二節 病毒感染的診斷
一、形態學檢查
二、病毒蛋白抗原檢查
三、特異性抗體的檢測
第十四章 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評價與藥敏檢測
**節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檢測
一、血清抗-HBs 的定性ELISA檢測
二、血清抗-HBs 的定量ELISA檢測
第二節 流感病毒中和抗體檢測
一、流感病毒TCID測定
二、流感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測定
第三節 抗流感病毒藥物的有效濃度測定及病毒耐藥檢測
抗流感病毒藥物的有效濃度測定及病毒耐藥檢測
第十五章 常見病毒的檢測與感染診斷
**節 肝炎病毒
一、抗-HAV IgM檢測
二、HBV“兩對半”檢測
三、HBV DNA定量檢測
四、HCV抗體檢測(膠體金法)
第二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一、HIV核酸檢測(定性檢測)
二、HIV感染確證試驗(WB)
第三節 新型冠狀病毒
一、SARS-CoV-核酸檢測
二、SARS-CoV-抗原快速檢測(膠體金法)
第四節 其他病毒
一、TORCH檢測
二、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型分型檢測(流式熒光雜交法)
第十六章 真菌檢測與鑒定
**節 真菌的基本形態及結構
真菌的基本形態及結構觀察
第二節 真菌的培養特性
一、真菌大培養
二、真菌小培養
第三節 常見病原性真菌的檢查
一、皮膚癬菌檢查法
二、新生隱球菌檢查法
三、白假絲酵母檢查法
第十七章 糞便標本中病原菌的檢測與鑒定
第十八章 呼吸道病毒的檢測與鑒定
第十九章 新發蟲媒或嚙齒動物傳播傳染病的病原體分離和鑒定
附錄1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錄2 常用培養基的配制
參考文獻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作者簡介
劉水平,醫學博士,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醫學微生物學系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委會教學組委員,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