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序言前言緒論 1**節 研究背景 1第二節 思路與方法 2第三節 研究目標 3上篇 動詞配價的研究進展**章 動詞配價的理論研究 7**節 動詞配價研究的外國起源與主要貢獻 7第二節 中國動詞配價研究的歷史進程 14第三節 理論研究的總結與簡評 19第二章 動詞配價的實證研究 21**節 基于失語癥的動詞配價研究 21第二節 基于ERP技術的動詞配價研究 27第三節 基于fMRI技術的動詞配價研究 29第四節 基于其他技術的動詞配價研究 31第三章 動詞配價研究的總結與評價 35**節 研究總結 35第二節 研究評價 36中篇 理論建構:基于邏輯配價的漢語動詞配價理論第四章 邏輯配價——動詞配價研究的起點 41**節 邏輯配價的界定與表達 42第二節 建立邏輯配價的理論動因 46第三節 邏輯配價的投射 53第五章 典型配價與不典型配價 56**節 一價動詞的典型配價與不典型配價 57第二節 二價動詞的典型配價與不典型配價 59第三節 三價動詞的典型配價與不典型配價 64第六章 配價的隱喻、轉喻機制 76**節 配價的隱喻機制 76第二節 配價的轉喻機制 78第三節 熟語的隱喻、轉喻機制 80第七章 邏輯配價理論的解釋力 82**節 零價動詞的虛無論證 82第二節 配價的合并:共價及其他 87第三節 配價的分解原則:“同義異形”現象 92第四節 配價的缺省:省略和隱含 94第八章 動態配價:動詞配價連續統 97**節 動詞配價連續統的界定 97第二節 動詞配價連續統的呈現方式 98第三節 配價變化及其制約條件 106第九章 動詞配價理論總結 111下篇 漢語動詞配價的神經心理學實驗第十章 動詞配價的失語癥研究 115**節 失語癥介紹 115第二節 實驗一 動詞配價的量效應 117第三節 實驗二 動詞配價的質效應 129第十一章 動詞配價的ERP研究 141**節 實驗方法及實驗原理簡介 141第二節 實驗三 動詞配價的[±典型性]加工 143第三節 實驗四 構式對動詞配價加工的影響 150第十二章 動詞配價的fMRI研究 157**節 實驗方法與原理簡介 157第二節 實驗五 超詞庫特征對動詞配價加工的影響 159第十三章 動詞配價的神經心理學分析 165**節 結果分析與討論 165第二節 動詞配價的神經心理機制 169總結與展望 183**節 研究總結 183第二節 本書的主要創新點 185第三節 研究展望 186參考文獻 187附錄一 實驗一的測試材料(失語癥測查:動詞配價的量效應) 197附錄二 實驗二的測試材料(失語癥測查:動詞配價的質效應) 200附錄三 實驗三的測試材料(ERP實驗:配價典型性) 204附錄四 實驗四的測試材料(ERP實驗:構式與配價) 206附錄五 實驗五的實驗材料(fMRI實驗:超詞庫特征與配價) 208表目錄表7-1 三類缺省配價成分的對比簡表 96表10-1 失語癥患者的基本情況 118表10-2 對照組(非失語癥被試)的基本情況 119表10-3 失語組的句子輸出(表達)—一、二、三價動詞比較 122表10-4 對照組的句子輸出(表達)—一、二、三價動詞比較 122表10-5 失語組的句子輸入(理解)—一、二、三價動詞比較 126表10-6 對照組的句子輸入(理解)—一、二、三價動詞比較 126表10-7 實驗一的實驗結果簡表 129表10-8 失語組在[±典型語義價]上的錯誤數量比較 133表10-9 對照組在[±典型語義價]上的錯誤數量比較 134表10-10 失語組在[±典型句法價]上的錯誤數量比較 136表10-11 對照組在[±典型句法價]上的錯誤數量比較 136表10-12 [±典型配價]的測量結果比較 138表11-1 實驗三的[±典型語義價]實驗材料示例 145表11-2 實驗四的目標句(NP1 V NP2)示例 152表12-1 句子理解任務實驗材料舉例與評定結果 160表12-2 非常規句強于常規句的腦區激活情況 161圖目錄圖4-1 兩類配價與兩類世界的關系圖 44圖4-2 基于邏輯配價的漢語動詞配價生成結構圖 55圖5-1 “一本書送給音音”的結構樹形圖 69圖5-2 “小明一本書送給音音”的結構樹形圖 70圖5-3 “小明送一本書給音音”的結構樹形圖 70圖5-4 介詞并入動詞后形成的“一本書送給音音”的結構樹形圖 71圖5-5 “送給音音一本書”的結構樹形圖 71圖5-6 “小明送給音音一本書”的結構樹形圖 71圖5-7 介詞“給”與動詞“獎勵”合并前的結構樹形圖 72圖5-8 介詞“給”與動詞“獎勵”合并后的結構樹形圖 72圖5-9 空動詞移位并與動詞合并的結構樹形圖 73圖5-10 “合并 移位”后的結構樹形圖 73圖5-11 PP與NP3換位的結構樹形圖 73圖5-12 “獎勵一套房子給他”的結構樹形圖 73圖5-13 “互相類”三價動詞的結構樹形圖 74圖5-14 “在桌子上放一本書”(放置類)三價動詞的基礎結構樹形圖 74圖5-15 “在桌子上放一本書”(放置類)三價動詞結構的移位過程樹形圖 74圖5-16 “在桌子上放一本書”(放置類)三價動詞的表層結構樹形圖 74圖7-1 動補式復合結構的合并過程 90圖7-2 連動結構的合并過程 91圖7-3 致使結構的合并過程 91圖8-1 一、二、三價動詞的價量變化趨勢圖 101圖8-2 動詞配價的價質連續統 102圖10-1 失語組的動詞價量表達差異 125圖10-2 對照組的動詞價量表達差異 125圖10-3 失語組的動詞價量理解差異 127圖10-4 對照組的動詞價量理解差異 128圖10-5 失語組在[±典型語義價]上的差異對比 135圖10-6 對照組在[±典型語義價]上的差異對比 135圖10-7 失語組在[±典型句法價]上的差異對比 137圖10-8 對照組在[±典型句法價]上的差異對比 137圖11-1 ERP提取原理 142圖11-2 實驗三刺激流程示意圖 146圖11-3 動賓短語在不同腦區的ERP波形圖 148圖11-4 動賓短語在FCz位置的ERP波形圖 148圖11-5 實驗四刺激流程示意圖 152圖11-6 動詞類型不同的NP1 V NP2結構在各腦區的ERP波形圖 154圖11-7 動詞類型不同的NP1 V NP2結構在Cz位置的ERP波形圖 155圖12-1 非常規句、常規句的激活腦區:右側額中回和左側頂下小葉 161圖13-1 視網膜輸入通達背側、腹側通路的主要路徑 173圖13-2 萊維特的言語表達模型 174圖13-3 加勒特的話語表達模型 175圖13-4 基于動詞配價的言語生成模型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