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31987
- 條形碼:9787214231987 ; 978-7-214-23198-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本書特色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共10卷,時間跨度從1840年到1949年,是中國**部完整的大型近代史專著。
本叢書由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張海鵬等權威專家所著,它的出版完成了幾代史學家的心愿。
叢書內容客觀,史料豐富,研究方法突破前人束縛,披露了許多以前未曾揭示的內容,填補了史學研究的諸多空白。修訂版在《中國近代通史》首版經過十年的發行后,根據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再予修訂出版,繼續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學術研究。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內容簡介
本卷考察了1865至1895年間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洋務運動的起止、成敗,深入分析了這一階段中國致力于早期現代化的基本狀況和可悲結局。述評內容主要包括:洋務派的形成、洋務運動前期實施新政求強求富、外國對華經濟擴張和中國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教案頻發、中國邊疆危機與中法越南戰爭、洋務運動后期在軍事和經濟上的舉措、早期維新思潮的興起、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以及洋務運動的失敗。作者依據翔實的史料,敘述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成型期以及中國朝野醞釀變法和改良時期的基本史實。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目錄
**節中央政府權力結構的變異/003
第二節地方權力強勢的形成/013
第三節洋務派的形成/034
第四節清流派的興衰與入列洋務/051 第二章求強、求富與洋務運動前期舉措/063
**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與外交體制的刷新/065
第二節建設新式軍隊的早期嘗試/079
第三節官辦新式軍用工業的興起與中國早期工業化的開端
/091
第四節官督商辦民用企業的產生和發展/104
第五節新式文教機構的設立與引進外國先進文化的開始/114 第三章外國對華經濟擴張和中國民間工商業的進步/131
**節中外貿易狀況的變化/133
第二節外資企業的發展/146
第三節中國私人資本工商業的變異和創新/164
第四節傳統農商工業的變異/177 第四章教案;民間反教斗爭與官方外交危機/189
**節外國教會的“傳教”活動/191
第二節《北京條約》訂立后的教案/201
第三節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208
第四節從黔江教案到成都教案/215
第五節巨野教案和大足教案/227 第五章邊疆危機與中法戰爭/237
**節英國制造云南邊疆危機與《煙臺條約》的訂立/239
第二節日本侵犯臺灣與中日《北京專條》訂立/250
第三節阿古柏與俄國入侵中國西部邊疆及清政府收復新疆/264
第四節英國覬覦西藏與清政府的對策/277
第五節法國侵占越南和中法戰爭的爆發/287 第六章洋務運動后期的舉措/303
**節重建海軍/305
第二節洋務工業的新進展/315
第三節商辦企業新發展/340 第七章早期維新思潮的興起/351
**節早期維新士人群體/353
第二節民族主義的萌發/361
第三節重商思想的興起/373
第四節民主觀念的產生/385 第八章中日甲午戰爭/399
**節甲午戰爭的爆發及過程/401
第二節中日議和與《馬關條約》的訂立/418
第三節臺灣人民的反割讓斗爭與日本侵占臺灣/432 第九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與洋務運動失敗/451
**節列強對中國主權的侵占/453
第二節列強文化輸入的升級/460
第三節中國新社會因素的初步發展/473
第四節洋務運動的失敗/485 主要參考文獻/501 人名索引/513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相關資料
從學術發展的角度看,該成果完整地描述了1840—1949年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的統一和富強這個基本線索構建起較為完整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為進一步開展中國近代史研究搭建了廣闊平臺,開辟了新的視野。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甄占民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的最大優點和特點,在于堅持以唯物史觀研究解讀中國近代史,以學術話語表達當代中國歷史學界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同時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夏春濤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做到了縱向貫通、橫向融通,視野開闊、系統完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走向成熟的標志性作品。該書對現代化的內涵、意義的認知及其同中國近代歷史進程關系的理解,顯示出融合革命史和現代化史兩種模式的理論自覺,為探索建構中國近代史知識體系、學科體系做出了重要而成功的嘗試。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黃興濤 《中國近代通史》作為一部標志性的中國近代史通史著作,其修訂和出版不僅實現了幾代中國近代史學人的夢想,而且對于黨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等學科的建設有重要借鑒和參考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臧運祜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明確提出在革命史研究范式主導下,兼采現代化研究范式的視角,確定了科學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范式。書中提出“沉淪與上升”的近代中國U字形歷史進程,形象地再現了中華民族遭受屈辱、陷入深淵到奮起抵抗、浴火重生的過程。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陳謙平 《中國近代通史》(修訂版)以斷代通史的體例寫作出版,從中國學術史和史學史的角度而言,可謂是繼承了中國史學傳統,為我們以新體裁、新體例撰寫斷代史樹立了標桿。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李帆
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現代化的嘗試(1865-1895) 作者簡介
虞和平,虞和平,1948年生。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76—2012年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8年任副所長。曾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心理事長、《史學理論》副主編、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中國現代化史。出版《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比較中的審視;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等多部著作,主編《中國現代化歷程》等,譯有《中國早期工業化》等譯著3種,發表論文百余篇。 謝放,1950年生。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四川大學文化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區域史、中國近代人物與思想。著有《張之洞傳》、《中國近代不同類型城市綜合研究》(合著)等,發表論文40余篇。
- >
朝聞道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