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教育基礎知識·小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20273
- 條形碼:9787519220273 ; 978-7-5192-2027-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基礎知識·小學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2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教育基礎知識小學(全新升級)》是中公教育浙江教師招聘考試研發人員在深入研究浙江省各地區的考試要求和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立足典型真題
在本書的編寫中,融合了浙江省各地區教師招聘考試的歷年考試真題,有較強的參考性。考生能通過真題了解考點,明確備考方向。
特色二:圖書結構合理
“考綱透視”——每章內容前列出了本章的重要知識點及其掌握程度。
“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等”——正文中設置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等版塊,幫助考生拓展知識視野。
“強化練習”——每章后的練習題可供考生進行自我檢測和練習。
特色三:重點覆蓋全面
本書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三部分內容。在這些內容中,盡可能地涵蓋了歷年真題考點,突出考試重點。每部分內容都有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常考知識點做出細致講解,并以下劃線的形式標示了重點內容。
教育基礎知識·小學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2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輔導教材:教育基礎知識小學(全新升級)》結合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小學的考試真題,構架起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三部分內容有機結合的知識體系,是一本專門針對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基礎知識學科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基礎、重要的考點出發,深入淺出地向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從而爛熟于心。全書主要部分如下:
一、前言:考生通過其中的內容可以快速了解本書的使用方法,方便復習活動開展。
二、備考指導:其中的考情分析、題型解讀、備考策略幫助考生明確真題考查的具體信息。
三、正文內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三部分內容。每一部分在精華內容的基礎上,放置拓展類的模塊,如考題再現、知識拓展、備考錦囊等。每章內容介紹完畢后,強化練習中的檢測試題方便考生檢測本章的學習效果。
教育基礎知識·小學 目錄
目錄
部分教育學
章教育、教育學及其產生與發展(2)
節教育的產生與發展(2)
第二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3)
強化練習(28)
第二章教育目的與教育基本規律(30)
節教育目的概述(30)
第二節我國的教育目的(34)
第三節教育與社會發展(41)
第四節教育與人的發展(48)
強化練習(55)
第三章學校教育制度(57)
節教育制度與學校教育制度(57)
第二節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60)
第三節學校與學校文化(65)
強化練習(69)
第四章教師與學生(71)
節教師(71)
第二節學生(83)
第三節師生關系(86)
強化練習(90)
第五章課程(92)
節課程概述(92)
第二節課程內容(101)
第三節課程開發、實施與評價(105)
第四節課程資源(111)
第五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實施狀況(114)
強化練習(118)
第六章教學(120)
節教學概述(120)
第二節教學過程(122)
第三節教學原則(127)
第四節教學方法(131)
第五節教學組織形式(137)
第六節教學評價(142)
第七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49)
第八節教學模式(153)
第九節教案設計(156)
強化練習(165)
第七章學校德育(167)
節德育概述(167)
第二節德育過程(171)
第三節德育的實施(174)
強化練習(182)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184)
節班主任工作(184)
第二節班級與班級管理(192)
第三節良好班集體的培養(196)
強化練習(199)
第九章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201)
節教育研究概述(201)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203)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210)
第四節教育改革(216)
強化練習(218)
第二部分心理學
章心理學概述(220)
節心理學基本知識(220)
第二節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221)
第三節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223)
第四節心理學的研究方法(225)
強化練習(226)
第二章認知過程(228)
節感覺(229)
第二節知覺(231)
第三節注意(237)
第四節記憶(243)
第五節思維(251)
第六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思維(258)
第七節表象與想象(266)
第八節言語(270)
強化練習(272)
第三章情感和意志過程(274)
節情緒和情感(274)
第二節意志(282)
強化練習(286)
第四章人格心理(289)
節人格(289)
第二節需要(292)
第三節動機概述(295)
第四節氣質與性格(296)
第五節智力與創造力(302)
強化練習(306)
第五章兒童心理發展(307)
節人生全程發展概述(307)
第二節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310)
第三節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316)
第四節道德認識發展理論(318)
第五節學生品德不良的矯正(322)
強化練習(323)
第六章小學生心理發展(325)
節小學生認知發展(326)
第二節小學生情緒與情感發展(331)
第三節小學生個性、社會性發展與教育(333)
第四節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發展的特點與教育(339)
第五節學生的個別差異(343)
強化練習(347)
第七章學習理論(349)
節學習概述(350)
第二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353)
第三節認知學習理論(360)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367)
第五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369)
強化練習(372)
第八章知識的學習與遷移(375)
節知識的學習(375)
第二節技能的學習(386)
第三節學習策略(393)
第四節學習遷移(398)
強化練習(404)
第九章學習動機(407)
節學習動機概述(407)
第二節學習動機理論(411)
強化練習(417)
第十章教師心理(419)
節教師的職業角色(419)
第二節教師的心理特征(422)
第三節專家型教師和新手教師(425)
第四節教師的心理健康(427)
強化練習(429)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法規
章教育政策法規基礎知識(432)
節教育政策(432)
第二節教育法規(436)
第三節相關教育法學基礎知識(443)
強化練習(454)
第二章現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規定(456)
強化練習(477)
第三章現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及重要規定(479)
強化練習(527)
第四章依法治校與依法執教(530)
節依法治校和依法執教概述(530)
第二節學校及教師違法(侵權)行為的預防(532)
教育基礎知識·小學 相關資料
章教育、教育學及其產生與發展
考綱透視
識記 1.教育、教育學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理解 1.教育的本質和起源
2.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和特征
3.教育學發展的歷史和特點
4.國內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觀點與評價
5.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
6.教育學的價值
7.當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
運用 1. “教育”概念與其他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2.根據現代社會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教育現象做出正確的評價
3.運用相關教育理論,評析當前的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
考點梳理
節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概述
考點1教育的概念
章教育、教育學及其產生與發展
考綱透視
識記 1.教育、教育學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理解 1.教育的本質和起源
2.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和特征
3.教育學發展的歷史和特點
4.國內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觀點與評價
5.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
6.教育學的價值
7.當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
運用 1. “教育”概念與其他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2.根據現代社會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教育現象做出正確的評價
3.運用相關教育理論,評析當前的教育現象與教育問題
考點梳理
節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概述
考點1教育的概念
在我國,一般認為“教育”一詞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的詞義:“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可能是無組織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系統的。
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指由專門的教育機構所承擔的,由專門的教職人員所實施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為首要和直接目標的教育活動。
學校教育與其他教育活動主要的區別:①專門化。學校教育是由專門的機構和專門的教職人員承擔的,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專門培養人。②制度化。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的教育活動,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和約束。
【2015·浙江·單選】我國早使用“教育”一詞的是()。
A.孔子 B.許慎 C.朱熹 D.孟子
【答案】D。
考點2教育的形態(教育的組織形式)
根據不同的標準,教育的形態有不同的分類方式。
1.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
根據教育活動的規范程度,教育形態可分為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
(1)正規教育
正規教育是指由*門認可的教育機構(學校)提供的,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由專職人員承擔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全面、系統的訓練和培養活動。其特點是統一性、連續性、標準化和制度化。
(2)非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是指在正規教育體制以外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和培訓活動。
2.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根據教育活動賴以運行的空間特性,教育形態可劃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較,家庭教育的特點見表1-1-1。
表1-1-1家庭教育的特點
特點 含義
先導性 一個人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教育者是家長,家庭這種先入為主的教育對孩子以后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影響極大
感染性 一個人的各種情感能引起別人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由于父母子女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情感的感染性就顯得特別強烈。家長的好惡取舍常常決定著子女的行為
權威性 家長的權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和前提。家長越是有權威,對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深刻性和持久性
針對性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能比較全面、細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比較容易地做到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終身性 父母是子女永遠的老師,從孩子出生到入學,再到進入社會,家庭教育都在進行,只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
個別性 與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面對幾十名學生相比,子女在家庭里可能得到更多的個別教育
(2)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校教育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職能的專門性;②組織的嚴密性;③作用的全面性;④內容的系統性;⑤手段的有效性;⑥形式的穩定性。
(3)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是指在廣泛的社會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具有如下特點:①開放性,社會教育打破了學校教育那種封閉式的教育體系,具有極大的開放性。②群眾性,社會教育可滿足社會各年齡階段、各職業系統人員的學習要求,教育對象日益普遍。③多樣性,社會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④補償性,在學校學不到的一些知識,需要社會教育予以補充。⑤融合性,現代的社會教育日益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表現出同社會的政治活動、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娛樂活動,甚至同宗教活動的密切結合。
【2019·麗水景寧·單選】“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有()。
A.感染性 B.針對性 C.權威性 D.先導性
【答案】B。
考點3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影響(教育媒介或教育中介)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廣義的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態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等。狹義的教育者指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學校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學習的學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3.教育影響(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教育影響是指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教育影響從內容上說,主要是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從形式上說,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組織形式。
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是教育者和學習者互動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實現教育意圖、學習者借以實現發展目標的媒介。其中,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組織形式是圍繞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設計的,反映了學習者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是把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以合適的方式呈現給學習者,促使他們有效學習與積極發展。
4.教育的三個基本要素的關系
教育的三個基本構成要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實踐系統。沒有教育者,教育活動就不可能展開,學習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導;沒有學習者,教育活動就失去了對象,無的放矢;沒有教育影響,教育活動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圖、再好的發展目標,也都無法實現。各個要素本身的變化,必然導致教育系統狀況的改變。不同教育要素的變化及其組合,終形成了多樣的教育形態,擔負起促使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社會環境下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神圣職責。
知識拓展
關于教育的基本要素,說法不一。上文中主要介紹了教育的三要素說。除了上述說法外,還有比較常見的四要素說: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
其中,教育內容是學校基于一定社會的生產力和科學文化技術的發展水平,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的總和。
教育手段包括物質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質手段主要是進行教育時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可分為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教育媒體及教育輔助手段三大類。其中,教育的活動場所與設施主要是指校舍、教室、操場、實驗室、校辦工廠,以及內部的設備裝置等。教育媒體是指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是教育內容的載體。教育輔助手段是指那些幫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學的物質工具與技術手段,如錄音機、計算機以及供師生教學使用的工具。精神手段是指進行教育活動時所運用的各種非實質性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法、受教育者的學法)和教育途徑。
【2021·寧波·單選】下列不屬于教育活動四個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內容 D.教育場所
【答案】D。
二、教育的屬性
考點1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動物界是沒有教育的。社會性和意識性是人的教育活動和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
2.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與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相比,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教育方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是以影響和發展人的身心為直接目標的。教育通過傳遞社會經驗,使活動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發生改變,這是教育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本區別,也是教育質的規定性的重要方面。
【單選】學校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 B.是否有活動場地
C.是否有具體活動內容 D.是否有活動工具
【答案】A。
考點2教育的社會屬性
教育的社會屬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
2.教育具有歷史性
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點。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具有生產性
教育可以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教育可以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生產力。教育在促進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教育具有長期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長期性是指無論從一個教育活動完成的角度,還是從一個個體的教育生長的角度,其時間周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