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楚風丹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809186
- 條形碼:9787573809186 ; 978-7-5738-091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風丹韻 內容簡介
一部“淅”游記,半部楚國史,《楚風丹韻》為一部地域文化散文集,闡釋了淅川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述說著楚居丹淅“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奮發圖強,青銅重器“瑰麗奇幻、黃鐘大呂”的楚風丹韻,商圣范蠡“功成身退、散財為民”的博大胸懷。《楚風丹韻》不僅是一位丹江詩人的文化地理志,還是一位淅川游子的鄉戀內心史,如作者自己所說的“如吾等一介草民,不是松柏,也不是荊棘,能做岵山上的一株草,如地黃,如茅草,足矣。”本書行文自然流暢,字句中流露出濃濃的鄉關之情。
楚風丹韻 目錄
**輯 楚風楚居
3從析,到淅,請大聲讀淅(xī)川
7坑南的深度:*早的淅川人在這里
11風雨溝灣一片陶
16煙波浩渺下王崗
19淅川人的形象
22龍山:河涌清泉
27淅川也很“中”
31丹淅地之“丹”與“析”,兼及“均”
35淅川盛灣有舜帝廟,一江之隔還有丹朱墓
38從淅川山水人文試讀清華簡《楚居》
56京宗地望當在嵩山地區,或與“京襄城”有關
59敖之辨
64試解淅川商密之“密”
67商於之地今何在
10愿做岵山一株草
74岵山或即先楚時荊山
第二輯 楚器楚語
81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楚族徙居丹淅流域與武丁伐楚
87先楚子民遷徙融合軌跡初探
92河南淅川:丹淅文明中的楚文化重要遺存
117帶回淅川一粒沙
121楚國令尹王子午如是說
126楚叔之孫薳子倗受教記
129薳子倗封地當在淅川之薳
132音韻鏗鏘的王孫浩甬鐘
135奔跑吧,神獸:薳子受的猜想
139當云紋銅禁復活的時候:古老禁酒令的實證
142楚王駁楚蠻論
145楚始都地方言(一):不美了
148楚始都地方言(二):白(別)亂了
153楚始都地方言(三):“外甥隨舅”兼及西申與少鄂等
157楚始都地方言(四):大,大大,達達,或源自楚武王酓達(熊通)
160楚始都地方言(五):從“送甗”,到“鍋鬻了”
第三輯 楚人楚事
165滾滾丹江碧水 悠悠歷史長河
171陶岔:如此江山如此人
175淅川范蠡考
189陟岵先生與《詩經·魏風·陟帖》
193楚三大姓:屈、景、昭,人才輩出
197屈原北放記
209仰望岵山的屈原
213屈原是否見過三戶城
217屈原首放漢北時或于淅川寫下《抽思》《思美人》
222屈原《離騷》中的赤水即丹江,昆侖即秦嶺中某山,舊鄉或即丹陽(夷屯)
230讀《山海經》知屈原流放漢北丹淅流域不是偶然的
233曲解屈原《湘君》之“夷猶”
237《重修宣宗皇帝殿碑記》出處考
240《佛祖統紀》:唐宣宗李憂剃發潛隱香嚴寺
243唐宣宗李憂與淅川香嚴寺考
248唐宣宗:了卻七年隱 聯句閑禪師
251從唐宣宗潛隱香嚴寺看釋道之變
254僧一行竟結緣香嚴寺
258司空圖隱居淅川考
262歐陽修淅川龍巢寺讀書考
第四輯 楚記楚言
275淅川記
278
282寺灣記土地嶺“石”話
291淅川英雄渠碑記
293九重堰小議
296重修九重閣記
298淅川一高記
300金菊嶺記
302橫山的高度
305參考文獻
307后記
展開全部
楚風丹韻 作者簡介
吳元成,河南淅川人,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副會長、南陽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淅川縣范蠡研究會名譽會長。先后出版詩集《嚎叫與談說》《目擊》《行走》《花木狀》及長詩《人·鬼·神》等。出版報告文學集2部。其中,《花木狀》獲得第二屆杜甫文學獎詩歌獎與何弘合著《命脈》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圖書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