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guān)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賦學:批評與體性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2728339
- 條形碼:9787522728339 ; 978-7-5227-283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賦學:批評與體性 內(nèi)容簡介
《賦學:批評與體性》基于“進入過程的文學史研究”的學術(shù)理念,力主回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與文體學語境來探索*有民族特色的文學體式,著重從賦論批評形態(tài)、律賦創(chuàng)作機制、文體觀念、地域賦學、賦格方法論等方面出發(fā),系統(tǒng)闡述中國賦學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論證謹嚴,征引翔實,揭示了諸多不為人所注意的賦學問題,彌補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賦學:批評與體性 目錄
**章 從注釋走向評點:明清賦評的體性
**節(jié) 傳統(tǒng)注釋學中的批評意味
第二節(jié) 明清賦評的體性
第三節(jié) 明清賦評的繁興及價值
第二章 賦注釋要及其批評內(nèi)涵
**節(jié) 由“古賦不注”到“注
第二節(jié) 續(xù)雅殷勤的李善注
第三節(jié) 互通有無的五臣注
第四節(jié) 六臣注中的校勘辨?zhèn)?第三章 賦評的形態(tài)要素與批評意蘊
**節(jié) 評語形態(tài)與批評功能
第二節(jié) 評點符號與批評旨趣
第三節(jié) 賦評的價值及其演進
第四章 “解鐙”:從詩格理論到賦學批評
**節(jié) “解鐙”緣起:從生活現(xiàn)象到軍事術(shù)語
第二節(jié) “解鐙”遷轉(zhuǎn):從詩格理論到賦學批評
第三節(jié) “解鐙”實踐:試賦限韻的突圍與優(yōu)化
第四節(jié) “解鐙”理論:律賦形態(tài)與功能的多樣化追求
第五章 律賦創(chuàng)作技藝論
**節(jié) 破題與詮題
第二節(jié) 用筆與用事
第三節(jié) 偶對與辭格
第四節(jié) 煉字與琢句
第五節(jié) 制局與煉局
第六節(jié) 余論
第六章 律賦用韻類型論
**節(jié) 律賦立名
第二節(jié) 律賦用韻的文獻特質(zhì)及時代征候
第三節(jié) 律賦用韻方式、類型、功能的研討
第四節(jié) 結(jié)語
第七章 律賦對偶形態(tài)論
**節(jié) 從《文心雕龍》到唐抄本《賦譜》
第二節(jié) 律賦的對偶形態(tài)與功用
第三節(jié) 律賦的對偶實踐與批評
第四節(jié) 余論
第八章 賦話視域下的“以詩論賦”發(fā)微
**節(jié) “以詩論賦”的批評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以詩論賦”的演進形態(tài)與批評建構(gòu)
第三節(jié) “以詩論賦”的成因及價值
第四節(jié) 結(jié)語
第九章 嶺南賦與嶺南賦話
**節(jié) 嶺南賦的傳統(tǒng)建構(gòu)與創(chuàng)作風貌
第二節(jié) 嶺南賦的風格特性與審美蘊藉
第三節(jié) 嶺南賦話的撰述形態(tài)與自我意識
第四節(jié) 結(jié)語
第十章 嶺南賦的書寫傳統(tǒng)與自覺建構(gòu)
**節(jié) 嶺南賦的傳統(tǒng)賡續(xù)與歷史成因
第二節(jié) 嶺南賦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與自我認同
第三節(jié) 嶺南賦的多維書寫與批評范式
第四節(jié) 結(jié)語
第十一章 唐抄本《賦譜》撰年及相關(guān)問題考論
**節(jié) 《賦譜》的成書年代
第二節(jié) 《賦譜》的成書原因及價值
第三節(jié) 《賦譜》的承傳與影響
第十二章 唐抄本《賦譜》的讀解維度
**節(jié) 賦句:綴合織成,不可偏舍
第二節(jié) 賦段:賦體分段,各有所歸
第三節(jié) 賦題:量其體勢,乃裁制之
后記
展開全部
賦學:批評與體性 作者簡介
黃志立,男,河南項城人,曾先后在鄭州大學(本科)、西藏民族大學(碩士)、中山大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博士后)學習與工作,并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xiàn)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從事賦學、詩文評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