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游學·19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615924
- 條形碼:9787572615924 ; 978-7-5726-159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游學·1917 本書特色
? 《游學•1917》是**部專門講述毛澤東1917年游學的文學作品。作家紀紅建以大量文獻、采訪和親身行走為依據,讓這段歷史從隱約走向清晰,補充了黨史的空白,還原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青年毛澤東形象。 ? 作家紀紅建創作這部作品,是為了深切緬懷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學習和發揚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矢志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 本書以“小”見“大”,以1917年青年毛澤東的一次“游學”為切口,循著這條線索,探尋他們如何與名流、農民、商人、手工業者、地方官吏等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了解社會現狀的?真實的中國現狀對他們有何觸動?他們如何賡續文化和精神血脈,進而注入中華民族這一精神共同體并綿延至今?調查研究的真正價值是什么?這次游學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的答案。這些問題背后,必然是一條璀璨的歷史洪流。 ? 《游學•1917》不只是走進歷史現場,更指明了歷史對當代人,特別是中國青年的啟示意義。在學習中進行獨立思考,在調查研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找到自己的前進方向,這些寶貴的精神傳承至今值得我們學習。 ? 本書寫法獨特,頗具可讀性。作家紀紅建以自己的行走和采訪、大量文獻為依據,以受訪者的見解、“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文獻史料等三條線索交織,既在行走中尋得歷史豐富的蹤跡,又使自己通過在地即景的聯想走進歷史,感知書寫對象曾經的歷史氣場,使作品的尋訪敘事顯得迷人而飽滿。
游學·1917 內容簡介
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尚在湖南**師范求學的青年與蕭子升步行漫游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行程九百余里。兩人未帶一文錢,或拜訪當地的同學或寫些對聯送人以解決食宿,沿途接觸城鄉社會各階層的人,了解風土民情,獲得許多新鮮知識。 他們如何與名流、農民、商人、手工業者、地方官吏等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了解社會現狀的?真實的中國現狀對他們有何觸動?他們如何賡續文化和精神血脈,進而注入中華民族這一精神共同體并綿延至今?調查研究的真正價值是什么?這次游學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這些問題的背后必然是一條璀璨的歷史洪流。 2023年,作家紀紅建走進歷史現場,與百余年前青年學子的步行漫游之旅交織、對話、共振,將相距百余年、兩個接近不同的時代構建起某種內在聯系,更深入他們的心靈,探尋他們游學對當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啟示意義。
游學·1917 目錄
游學·1917 作者簡介
紀紅建,湖南望城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文聯主席團委員。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大戰“疫”》《啞巴紅軍》《彩瓷帆影》《大國制造》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當代》《求是》等刊物發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200余萬字。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宣部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等,系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