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馬藺種質資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64778
- 條形碼:9787511664778 ; 978-7-5116-6477-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藺種質資源研究 內容簡介
馬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系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別名馬蓮、馬蘭花。馬藺自然分布廣,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栽植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病蟲害少,易形成植被可以群落。馬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具有較強的耐鹽堿和抗旱耐寒等的特性,根系十分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管理簡單粗放,適合貧瘠干旱地區和鹽堿土壤等地區作為園林綠化和水土保持的理想植物,其莖圓滑細長,粗細均勻,軟硬適度,富有彈性,堅韌耐用,抗拉性好,是很好的天然綠色植物纖維之一,其葉片還是編制工藝品的優良原料,可用它編各種草制品,還是良好的中草藥,市場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馬藺作為園林綠化鄉土植物,花常有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香清新淡雅,花期長,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天以上,具有優良的耐修剪和耐踐踏性,在城市開放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和綴花草地等建植中,是無可爭議的園林配景優良植物之一。馬藺可叢植于公園、街頭綠地、花壇或路旁樹下、溪岸處,起到良好的綠化作用;在高速公路、鐵路、水庫、礦場、采石場、取土坑等的道路邊坡、駁岸護坡上被廣泛應用,改善生態
馬藺種質資源研究 目錄
1.1馬藺分類學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1.2馬藺細胞學與生態生物學特性
1.3馬藺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
1.4馬藺功能基因鑒定
1.5馬藺資源多功能性及其利用
參考文獻
第2章馬藺葉片形態解剖特征
2.1材料與方法
2.2研究結果
2.3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馬藺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色素分析
3.1材料與方法
3.2研究結果
3.3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馬藺種質資源同工酶特性分析
……
馬藺種質資源研究 作者簡介
孟林,男,內蒙古察右后旗人,1966年3月出生;1997年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1991-2001年任教于新疆農業大學,2001年調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中共黨員。現任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兼草業資源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草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牧草育種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牧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當選九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主要從事草資源遺傳育種及分子生物技術、林草復合及草地利用研究與示范應用。主持承擔重量及北京市級項目課題30余項。主持完成“偃麥草屬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抗旱耐鹽基因挖掘及新品種選育”獲中國草業科技一等獎;參加“牧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鑒定和創新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研究提出林-草-雞生態種養循環技術模式,已成為我國北方林下經濟發展的典型范式,相關成果“京郊適宜牧草品種優選及其高效示范推廣”獲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林間種草劃區輪換放養北京油雞技術示范與應用”獲北京市金橋工程項目三等獎、獲院科技服務基地建設獎1項,參加獲院科技惠農行動計劃優秀團隊獎1項。主持制訂北京市地方標準《果園生草技術規程》,登記國審新品種4個(京草1號和京草2號偃麥草、賽迪7號紫花苜蓿、新農2號狗牙根),主持克隆功能基因5個,包括長穗偃麥草耐鹽基因EeHKT1;4、EeSKOR和EeHKT1;5,馬藺抗旱耐鹽基因IlVP,黃花草木樨耐鹽基因MoSOS1。主編出版《果園生草及草地利用》、《草地評價》和《香草及其景觀應用》等著作5部,參編10部。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在ScientificReports等SCI刊源收錄16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10件。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