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錯案成因與制度修補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7059
- 條形碼:9787301337059 ; 978-7-301-33705-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錯案成因與制度修補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錯案的生成規律進行研究。作者張建偉教授就“錯案”之判斷標準作出厘清,在此基礎上探討錯案的成因。全書視野開闊,論證深入,注重實例,并從法文化角度對許多深層問題進行剖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著作。
錯案成因與制度修補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錯案的生成規律進行研究。 作者就“錯案”之判斷標準作出厘清,在此基礎上探討錯案的成因。 錯案的本質因素是司法錯誤,致錯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處理者故意造成的,錯案結果通常也不為他們所樂見。錯案有一定規律可循。許多冤錯案件有如一個模子里出來,幾乎按照特定公式而產生;即使是明顯不同的冤錯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錯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錯案的原因,在具備一定因素時錯案就會“自我復制”。 本書借助部分外國實際案件和我國媒體披露的錯案逐一探討造成錯案的各種因素,從中摸索規律,并進一步探討通過修補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來防止、減少錯案的發生。本書還對中國古代冤案的規律進行了探討,并從不同于國內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對錯案進行分析,使錯案的討論有了一定的歷史縱深。
錯案成因與制度修補 目錄
導 論
**編 域外觀察:病理探究
**章 從具體案件查找錯案的一般規律
第二章 公正的司法程序無法確保正確的結論
**節 程序公正有助于減少但不能消除錯案
第二節 個案分析:薩爾斯貝里勛爵案
第三節 個案觀察:本特里案件
第四節 個案觀察:蒂姆·伊文斯案件
第五節 對三起錯案的進一步分析
第三章 許多因素會騙過*審慎的法官
**節 法國錯案產生的原因
第二節 個案觀察:德雷福斯冤案
第三節 國家權力作為錯案的因素
第四章 錯案原因有規律可循
**節 錯案見得多了就能發現規律
第二節 個案觀察:幾起相似錯案
第三節 美國學者對錯案原因的研究
第五章 冤錯與否不能全盤確定
**節 冤錯案件,德國也有
第二節 個案觀察:卡爾·豪案件
第三節 個案觀察:哈里·沃爾茨案件
第四節 好像結尾缺失的“偵探小說”
附錄:信任與真相
第六章 糾錯機制為何失靈
**節 植根于社會機制的一種不幸
第二節 個案觀察:松尾政夫冤案
第三節 個案觀察:菅家利和冤案
第四節 日本冤獄的病灶
第二編 中國式錯案:病因分析
**章 中國式錯案的公式
**節 錯案的“自我復制”
第二節 個案觀察:杜培武案件
第二章 錯案的客觀因素:疑似與巧合
**節 疑似
第二節 巧合
第三章 錯案的主觀因素:人性弱點
**節 誣告
第二節 粗疏
第三節 臆斷
第四節 陷害
第五節 畏懼
第六節 偏見
第七節 含糊
第四章 錯案的主觀因素:迷信
**節 古時司法多迷信
第二節 西方司法史上的獵巫行動
第三節 我國古代的巫蠱之獄
第四節 對“科學證據”的迷信
第五章 政治因素:傳統中國冤案的一般規律
**節 政治冤案源于專制權力
第二節 模式之一:骨肉相殘式
第三節 模式之二:斬草除根式
第四節 模式之三:兔死狗烹式
第五節 模式之四:猜忌誅殺式
第六節 模式之五:自毀長城式
第七節 模式之六:扼殺異見式
第八節 模式之七:誣陷謀反式
第九節 模式之八:報復迫害式
第十節 再談專制權力與政治冤案的關系
第六章 司法慣性:口供主義與刑訊
**節 個案觀察:“不講清楚就打死”
第二節 刑訊手法:硬性與軟性
第三節 刑訊成因:淺層與深層
第四節 個案觀察:趙作海案件
第七章 司法形態:錯案的溫床
**節 密閉偵查
第二節 形式審判
第八章 社會壓力:錯案的外部環境
**節 犯罪的嚴峻形勢
第二節 來自公眾的壓力
第三節 民意左右的司法
第三編 防治:錯案之藥方
**章 如何防止誤判
**節 錯案的傷口隨時綻破
第二節 從誤判的教訓中獲得智慧
第三節 個案觀察:日本恢復陪審制度應對錯案
第二章 實質真實發現主義與冤錯案件
**節 務期發現案件之實質真實
第二節 實質真實發現主義促成冤錯案件?
第三節 實質真實發現主義:從積極到消極的轉變
第三章 存在疑問時作有利于被告的處理
**節 個案觀察:沒有證實,等于不存在
第二節 無罪推定與疑罪從無
第四章 口供依賴之消減
**節 個案觀察:呼格吉勒圖案件
第二節 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特權規則
第三節 自白以任意性為采納條件
第五章 偵查權之司法控制
**節 權力行使型構造
第二節 偵查中心主義
第三節 公權力之抑制
第四節 權力抑制型的訴訟構造
第六章 實質而公平的審判
**節 審判之實質性
第二節 審判之公平性與公開性
第三節 真實審判與對質詰問權
第四節 司法救濟權之保障
第七章 辯護力量的增長
**節 沒有辯護,審判歸于無效
第二節 為什么辯護常常是無效的
第三節 辯護人可以對權力干預說不
第四節 個案分析:李建功案件
第八章 死刑的限縮
**節 司法實踐觀察:誤殺與枉殺
第二節 死刑及刑事審判程序的固有缺陷
第三節 限縮死刑適用:立法、司法解釋與程序安排
第九章 平反:錯案之糾正
**節 司法官的精察
第二節 DNA與錯案之平反
第三節 當事人及其親屬的申訴
第四節 真兇浮現和亡者歸來
第五節 平反冤案的社會支援力量
第六節 輿論漩渦中的錯案
第七節 誰來調查可能的錯案
第八節 案件的時間黑洞
第十章 錯案與一事不再理
**節 一事不再理與禁止雙重危險
第二節 我國刑事司法中的“有錯必糾”
第十一章 錯案責任
**節 錯案責任的泛化及其弊端
第二節 錯案責任追究中的扭曲
第三節 刑事賠償:全民為錯案買單
結 語
錯案成因與制度修補 作者簡介
張建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1992?1997年供職于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0?2003年執教于中國政法大學。2013?2014年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掛職副廳長,2022?2023年掛職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一廳副廳長。學術成果有《司法競技主義——英美訴訟傳統與中國庭審方式》《刑事司法體制原理》《刑事司法:多元價值與制度配置》《論檢察》《證據的容顏·司法的場域》等多部法學專著,以及《刑事訴訟法通義》《證據法要義》等教材。學術隨筆結集為《法律皇帝的新衣》《法律稻草人》《羞于稱博士》《誰有權利寬恕兇手》《阿Q之死的標本意義》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