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結構力學(Ⅰ)第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39647
- 條形碼:9787111739647 ; 978-7-111-73964-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結構力學(Ⅰ)第4版 本書特色
本書遵循教育部教指委相關指導文件和高等院校學生學習規律編寫而成。踐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結構力學(Ⅰ)第4版 內容簡介
本套書分Ⅰ、Ⅱ兩冊,是在2006年第1版《結構力學(Ⅰ、Ⅱ)》(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劃教材)、2013年第2版和2018年第3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第Ⅰ冊共10章,內容包括:緒論、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梁和靜定剛架的受力分析、三鉸拱和懸索結構的受力分析、靜定桁架和組合結構的受力分析、虛功原理和結構的位移計算、力法、位移法、漸近法和近似法、影響線及其應用;第Ⅱ冊共3章,內容包括:矩陣位移法(附有用C語言編制的平面剛架靜力分析程序結構)、結構的動力計算、結構的穩定計算。
本套書采用“條理化”的論述方式,圖文并茂,一目了然。本次修訂著重于增強課程思政、工程聯系和信息化支持,同時精煉紙質教材內容,力爭打造成一部適應新時代要求、內容更新、教師好用、學生易讀的教學用書。
本套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寬口徑的“大土木”專業(包括建筑工程、路橋、巖土工程、水利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和建筑安裝等)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為便于教師講授,本套書配有電子課件,教師可通過http://www.cmpedu.com(機工教育服務網)注冊后免費下載使用。
結構力學(Ⅰ)第4版 目錄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緒論
1.1結構力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1.2桿件結構的計算簡圖
1.3平面桿件結構的分類
1.4荷載的分類
1.5結構計算簡圖實例
第2章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
2.1幾何不變體系和幾何可變體系
2.2幾何組成分析的幾個概念
2.3平面體系的計算自由度
2.4平面幾何不變體系的基本組成規則
2.5幾何可變體系
2.6幾何組成分析的方法及示例
2.7靜定結構與超靜定結構
分析計算題
第3章靜定梁和靜定剛架的受力分析
3.1單跨靜定梁
3.2多跨靜定梁
3.3靜定平面剛架
*3.4靜定空間剛架
分析計算題
第4章三鉸拱和懸索結構的受力分析
4.1拱結構的形式和特性
4.2三鉸拱的內力計算
4.3三鉸拱的壓力線和合理拱軸
*4.4懸索結構
分析計算題
第5章靜定桁架和組合結構的受力分析
5.1桁架的特點和組成
5.2靜定平面桁架
5.3三種平面梁式桁架受力性能比較
*5.4靜定空間桁架
5.5靜定組合結構
5.6靜定結構的特性
分析計算題
第6章虛功原理和結構的位移計算
6.1概述
6.2變形體系的虛功原理
6.3結構位移計算的一般公式單位荷載法
6.4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計算
6.5圖形相乘法
6.6靜定結構由于支座移動引起的位移計算
6.7靜定結構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位移計算
*6.8具有彈性支座的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6.9線彈性體系的互等定理
分析計算題
第7章力法
7.1超靜定結構概述
7.2力法的基本原理
7.3力法的基本方程
7.4用力法計算超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
7.5用力法計算超靜定結構在支座移動和溫度變化時的內力
7.6對稱結構的簡化計算
*7.7用彈性中心法計算對稱無鉸拱
7.8超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7.9超靜定結構內力圖的校核
7.10超靜定結構的特性
分析計算題
第8章位移法
8.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8.2等截面直桿的轉角位移方程
8.3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8.4位移法的基本結構及位移法方程
8.5用典型方程法計算超靜定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
*8.6用典型方程法計算超靜定結構在支座移動和溫度變化時的內力
8.7用直接平衡法計算超靜定結構的內力
分析計算題
第9章漸近法和近似法
9.1概述
9.2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3用力矩分配法計算連續梁和無側移剛架
9.4無剪力分配法
*9.5多層多跨剛架的近似計算法
分析計算題
第10章影響線及其應用
10.1移動荷載及影響線概念
10.2用靜力法作靜定梁的影響線
10.3用靜力法作間接荷載作用下梁的影響線
10.4用靜力法作靜定桁架的影響線
10.5用機動法作靜定梁的影響線
10.6利用影響線計算影響量值
10.7利用影響線確定移動荷載*不利位置
10.8鐵路公路的標準荷載制
10.9換算荷載
10.10簡支梁的內力包絡圖和絕對*大彎矩
10.11用機動法作連續梁的影響線
10.12連續梁的內力包絡圖
分析計算題
附錄部分分析計算題答案
參考文獻
結構力學(Ⅰ)第4版 節選
第4版前言
本套書第1版于2006年8月出版,是以蕭允徽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結構力學教學團隊總結三十余年教學經驗,秉持“四個基本”原則(見第1版前言)編寫的教師好用、學生好學的教材,被遴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2版、第3版分別于2013年2月、2018年8月出版,主要從“三個加強”(見第3版前言)方面入手,新增數字資源在線支持,該系列教材被重慶大學校史館選作“立德樹人”主題展板。第4版是對前三版的擴展和升級,被遴選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規劃教材”。
在對經典教材傳承與發揚的指導思想下,本次修訂未對第3版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做重大調整,而是從國家對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規劃、實際工程對課堂教學的重塑、新時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融入三個方面出發,進行“三增一精”的修訂。具體修訂內容如下:
一、增強思政元素。根據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在正文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在原有“歷史回顧”“趣味力學”等優質教學資源基礎上,增加拓展閱讀內容。采用紙媒與數字資源結合的形式,多方位呈現、展示思政元素。
二、增強工程聯系。每章至少設置一道與實際工程相關的例題,讓學生從工程中悟力學,從力學中見工程。考慮當前工程中電算普遍,但電算過程中荷載與結構模型簡化的基礎仍為力學,故加強了力學概念和通用方法的闡釋,同時弱化非必要和近淘汰的計算技巧等內容。
三、增強信息化支持。將本教學團隊在混合式教學中取得的部分成果納入教材,并結合自研的“結構力學智能交互平臺”,助力教師日常在線或混合式教學應用場景的智慧化升級,并盡量滿足學生個性化定制自學及其對力學知識深入探究的興趣。同時,在靜定結構、超靜定結構及動力學部分設置三個翻轉任務,通過綜合訓練提升學生的電算分析能力。
四、精煉紙質教材內容。信息化時代學生的閱讀和學習習慣愈發電子化,紙質教材宜轉身為彌合知識碎片化等信息技術沖擊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的組織基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故擬將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均移入數字資源。為照顧學生學習習慣,第4版恢復為常規的16開版式。
本次修訂承蒙華南理工大學魏德敏教授精心審閱,謹此致謝。
為便于教師講授,本套書配套編制有高質量電子課件,教師可通過http://www.cmpedu.com(機工教育服務網)注冊后免費下載使用。
為幫助讀者深入學習結構力學,還配套出版有《結構力學輔導》(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文國治主編),供讀者學習參考。
懇請專家及其他讀者對本套書不足之處給予批評和指正。
編者
2023年5月于重慶大學
第3版前言
第3版前言
本套書第1版于2006年8月出版,被遴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2版于2013年2月出版,對第1版從八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第3版是第1版和第2版的升級版。
本次修訂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為“三個加強”——加強力學基礎理論與土木工程應用相結合,加強自然科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加強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
本版對第2版的章節編排及其具體內容未做大的變動和修改,而主要是在新增數字資源在線支持,力求融圖、文、聲、像為一體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其具體做法是:于每章末設置“數字資源頁”,引入數字資源,并列出明細菜單,方便讀者掃描,講求實效。
章末所附“數字資源頁”內容,由“基本部分”和“特色欄目”兩部分組成:
1.基本部分
(1)本章回顧:基本內容歸納與解題方法提示。
(2)思辨試題:為加深基本概念理解,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編寫有思考題128個,判斷題174個,單選題138個,填空題155個,均附有題目解析和答案。
(3)自測試卷:為加強基本功訓練和分階段檢測學習效果,給學生提供了“靜定梁及靜定剛架內力圖的繪制自測題(含答案)3套,《結構力學》(Ⅰ)期末自測題(含答案)3套和《結構力學》(Ⅱ)期末自測題(含答案)3套”。
(4)動畫演示:在“第12章 結構的動力計算”中,對每個例題所求出的體系主振型均給出相應的動畫演示。
(5)難題解析:選擇有關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計算方法的部分難題,通過視頻進行重點講解。
2.特色欄目
(1)“專家論壇”:注重學術性、可讀性和前瞻性。
緊密結合各章內容的學習,特別編輯了我國力學界、工程界8位專家、教授關于力學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廣泛應用及發展前景的深刻見解和精辟論述,奉獻給讀者,以期激勵莘莘學子拓寬視野,啟迪思維,開創未來。
(2)“知識拓展”:注重啟發性和應用性。
對第Ⅱ冊(專題部分)所學有關基本知識做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向讀者介紹我國相關科研成果在國家工程設計規范和規程編制中的實際應用。
(3)“趣味力學”: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
從日常生活、藝術創作和工程實例中,揭示力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增強年輕讀者聯系實際學習和研究力學課題的興趣和能力。
本版由蕭允徽和張來儀擔任主編。參加修訂和編寫工作的還有:劉綱、文國治、陳名弟、王達詮。具體編寫分工(以“數字資源”內容分)為:文國治、劉綱編寫“本章回顧”;文國治、王達詮編寫“思辨試題”“自測試卷”“難題解析”;陳名弟編寫“動畫演示”;蕭允徽編寫“專家論壇”“知識拓展”;劉綱編寫“趣味力學”。全書由蕭允徽和張來儀負責統稿,封面和“數字資源頁”版面由蕭力設計。
本版再次承蒙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錚教授精心審閱,謹此致謝。
本版所設“專家論壇”,得到重慶大學李開禧、張希黔、李英民、李正良、楊慶山、華建民、黃國慶等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在此表示由衷感謝;同時,通過在“專家論壇”中選編和學習“談計算力學”一文,表達對我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錢令希院士的緬懷之情。
為幫助讀者深入學習結構力學,還配套編寫出版有《結構力學輔導》一書(主編文國治,副主編劉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供讀者學習參考。
懇請專家及其他讀者對本套書不足之處給予批評和指正。
編者
2018年5月
第2版前言
第2版前言
本版是在第1版《結構力學(Ⅰ、Ⅱ)》(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2008年審定的《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A類)》以及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2011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并認真總結近七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修訂而成的。
本次修訂工作,仍遵循第1版關于“四個基本”的編寫原則,并保持第1版原有的鮮明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完善和探索。
(1)為了加強本課程與專業課程以及工程實際的緊密聯系,改寫和充實了第1章緒論的內容。
(2)為了彌補第1版在培養學生對內力圖繪制正誤性判斷能力上的不足,在第3章中強調了對靜定結構內力圖的校核。
(3)為了加深對變形圖的正確理解,凡繪制各插圖中的變形曲線時,均力求更能符合變形規律和反映變形特征;同時,通過貫穿于第6~9章中相關的例題和習題,著意培養學生勾繪變形曲線的能力。
(4)為了加強矩陣位移法基本原理的介紹,并與后續相關課程相銜接,改寫了第11章;同時,考慮到目前程序編制的發展趨勢,改用C語言編寫了附錄A中的平面剛架靜力分析程序。
(5)為了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更方便本科教學,對于第13章第3節,即“13.3 確定臨界荷載的能量法”一節,進行了重新編寫,精選其中一種解法,而刪去對多種解法的介紹及綜述。
(6)為了論述更加嚴密和便于閱讀了解,對一些文字和例題進行了修改和調整。
(7)為了更好地體現各個插圖對詮釋文中內容的作用,對所有插圖的名稱和標注,重新進行了規范和必要修改。
(8)為了更好地發揮“板書式”排版方式其“圖文并茂,一目了然”的優點,本次修訂對教材版式也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本版由蕭允徽、張來儀擔任主編。參加修訂工作的還有:文國治、王達詮(第Ⅰ冊)和陳名弟(第Ⅱ冊)。
本版再次承蒙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錚教授精心審閱,謹致謝意。
本版封面照片是編者自攝的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該橋為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世界**鋼桁架拱橋”)。
歡迎專家及其他讀者繼續批評和指正。
編者
2013年1月
第1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套書是按照教育部審定的《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新編的教材,適用于普通高等學校寬口徑的“大土木”專業(包括建筑工程、路橋、巖土工程、水利工程和建筑安裝等),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本套書的編寫堅持“基本概念的闡述要準確,基本原理的論證要透徹,基本方法的分析要具體,基本能力的培養要加強”的編寫原則,在學習、繼承的基礎上,結合編者多年來從事結構力學教學、科研的實踐,力求為讀者提供一部內容精煉、版式新穎、教師好用、學生易讀的新教材。本套書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1)專門為教師上課,特別是采用多媒體教學,設計了“板書式”(書橫排,強調文、圖、公式緊密結合)的排版方式,圖文并茂,一目了然,以利于教師使用和學生理解。
(2)刻意依次編排推理層次,綱目清晰,采用多層次并對小節次也多冠以標題的“條理化”的論述方式,以突出結構變形行為的因果關系和邏輯環鏈。
(3)精選措辭,務求準確覆蓋力學概念的內涵。
(4)豐富示例,用以驗證理論的工程實用價值,為后續深化認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5)適當引入新的科研成果,以充實和更新教材內容,使力學原理和計算更貼近和反映工程實際。
本套書由蕭允徽、張來儀主編,蕭允徽、張來儀、陳名弟、王達詮共同編寫完成。
本套書承蒙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錚教授和重慶大學張汝清教授精心審閱,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對提高書的質量起了重要作用。
本套書的編寫得到重慶大學教材建設基金的資助,同時還得到了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及建筑力學教研室同仁的大力支持。趙更新、游淵、文國治為各章編寫了思考題和習題,黎娟、劉綱繪制了插圖。藉本套書出版之際,編者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謝忱。
限于編者水平,書中可能還存在不少問題,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6年7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