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第二版序
**版序
第1章 光學活性現(xiàn)象的歷史回顧
1.1 引言
1.2 天然旋光性和圓二色性
1.3 磁旋光性和磁圓二色性
1.4 光學活性物質(zhì)的光散射
1.5 振動光學活性
1.6 X射線光學活性
1.7 磁手性現(xiàn)象
1.8 Kerr效應(yīng)和Cotton-Mouton效應(yīng)
1.9 對稱性與光學活性
1.9.1 空間對稱性與光學活性
1.9.2 反演對稱性及其物理學定律
1.9.3 反演對稱性與旋光性
1.9.4 光散射中的反演對稱性和光學活性
1.9.5 與運動相關(guān)的對映異構(gòu)體:真假手性
1.9.6 對稱性破缺:宇稱守恒和時間反演不變性的坍塌
1.9.7 手性與相對論
1.9.8 二維手性
第2章 電場和磁場中的分子
2.1 引言
2.2 電磁波
2.2.1 麥克斯韋方程組
2.2.2 平面單色波
2.2.3 力和能量
2.2.4 標量勢和矢量勢
2.3 偏振光
2.3.1 純偏振
2.3.2 部分偏振
2.4 電多極矩和磁多極矩
2.4.1 電多極矩
2.4.2 磁多極矩
2.4.3 定態(tài)電多極場
2.4.4 永磁多極場
2.4.5 動態(tài)電磁多極場
2.5 電場和磁場中電荷和電流的能量
2.5.1 靜電場中的電多極矩和磁多極矩
2.5.2 動態(tài)場中的電多極矩和磁多極矩
2.6 電場和磁場中的分子
2.6.1 靜場中的分子
2.6.2 輻射場中的分子
2.6.3 處于吸收頻率下的輻射場中的分子
2.6.4 Kramers-Kronig關(guān)系
2.6.5 定態(tài)近似下的動態(tài)分子性質(zhì)張量
2.7 當其他微擾存在時輻射場中的分子
2.8 分子躍遷張量
2.8.1 拉曼躍遷極化率
2.8.2 絕熱近似
2.8.3 在Placzek近似中的振動拉曼躍遷張量
2.8.4 振動相互作用:Herzberg-Teller近似
第3章 分子的偏振光散射
3.1 引言
3.2 分子光散射
3.3 分子誘導振蕩多極矩輻射
3.4 透射光中的偏振現(xiàn)象
3.4.1 光散射引起的折射
3.4.2 偏振光的折射散射
3.4.3 簡單吸收
3.4.4 線二色和雙折射(Kerr效應(yīng))
3.4.5 電場梯度誘導雙折射:分子電四極矩的測試和原點不變性問題
3.4.6 天然旋光性和圓二色性
3.4.7 磁旋光性和磁圓二色性
3.4.8 磁手性雙折射和二色性
3.4.9 單向(回旋)雙折射
3.4.10 Jones雙折射
3.4.11 電旋光性和圓二色性
3.5 瑞利散射光和拉曼散射光的偏振現(xiàn)象
3.5.1 偏振光的非折射散射
3.5.2 對稱散射
3.5.3 反對稱散射
3.5.4 天然瑞利和拉曼光學活性
3.5.5 磁瑞利和磁拉曼光學活性
3.5.6 電瑞利和電拉曼光學活性
第4章 對稱性與光學活性
4.1 引言
4.2 笛卡兒張量
4.2.1 標量、矢量和張量
4.2.2 軸的旋轉(zhuǎn)
4.2.3 極張量和軸張量
4.2.4 單位張量的一些代數(shù)
4.2.5 張量分量的各向同性平均
4.2.6 主軸
4.3 量子力學中的反演對稱性
4.3.1 空間反演
4.3.2 時間反演
4.3.3 光學活性觀測量的宇稱時間反演分類
4.3.4 光學對映異構(gòu)體、二態(tài)體系和宇稱破缺
4.3.5 對稱性破缺和對稱性破壞
4.3.6 CP破壞和分子物理學
4.4 分子性質(zhì)張量的對稱性分類
4.4.1 極張量和軸張量,偶時張量和奇時張量
4.4.2 Neumann原理
4.4.3 分子的性質(zhì)張量和躍遷張量的時間反演和置換對稱性
4.4.4 分子性質(zhì)張量的空間對稱性
4.4.5 不可約笛卡兒張量
4.4.6 不可約球張量算符的矩陣元
4.5 置換對稱性和手性
4.5.1 手性函數(shù)
4.5.2 置換群和對稱群
4.5.3 手性函數(shù):定性完備性
4.5.4 手性函數(shù):顯式形式
4.5.5 活性配體和非活性配體的劃分:手性數(shù)
4.5.6 同手性
4.5.7 手性函數(shù):結(jié)束語
第5章 天然電子光學活性
5.1 引言
5.2 天然旋光性和圓二色性的普遍特性
5.2.1 基本方程
5.2.2 基于圓差折射的旋光性和圓二色性
5.2.3 實驗物理量
5.2.4 求和規(guī)則
5.3 分子中天然光學活性的產(chǎn)生
5.3.1 定態(tài)耦合模型
5.3.2 動態(tài)耦合模型
5.3.3 激子耦合(簡并耦合振子模型)
5.4 舉例說明
5.4.1 羰基生色團和八區(qū)規(guī)則
5.4.2 Co3+生色團:可見、近紫外和X射線圓二色性
5.4.3 有限螺旋:六螺烯
5.5 圓二色光譜中的振動結(jié)構(gòu)
5.5.1 概述
5.5.2 振動微擾旋光強度
5.5.3 羰基生色團
第6章 磁電子光學活性
6.1 引言
6.2 磁旋光性和圓二色性的普遍特性
6.2.1 基本方程
6.2.2 法拉第A項、B項和C項的說明
6.3 舉例說明
6.3.1 卟啉
6.3.2 在Fe(CN)36中的電荷轉(zhuǎn)移躍遷
6.3.3 分子內(nèi)擾動對磁光學活性的影響:羰基生色團
6.4 磁手性雙折射和磁手性二色性
第7章 天然振動光學活性
7.1 引言
7.2 天然振動旋光性和圓二色性
7.2.1 基本公式
7.2.2 固定部分電荷模式
7.2.3 鍵偶極模型
7.2.4 振動圓二色的微擾理論
7.3 天然振動拉曼光學活性
7.3.1 基本公式
7.3.2 實驗量
7.3.3 透射光和散射光下的光學活性
7.3.4 瑞利光學活性的雙基團模型
7.3.5 拉曼光學活性的鍵極化模型
7.3.6 前散射、背散射和90°散射的鍵極化模型
7.4 鍵偶極和鍵極化模型在簡單手性結(jié)構(gòu)中的應(yīng)用
7.4.1 簡單的雙基團結(jié)構(gòu)
7.4.2 受阻單葉螺旋槳中的甲基扭轉(zhuǎn)
7.4.3 固有基團光學活性張量
7.5 耦合模型
7.6 生物分子的拉曼光學活性
第8章 反對稱散射和磁拉曼光學活性
8.1 引言
8.2 對稱性討論
8.3 振動拉曼躍遷張量的振動擴展
8.4 反對稱散射
8.4.1 零級Herzberg-Teller近似中的反對稱躍遷張量
8.4.2 鈉原子共振瑞利散射
8.4.3 六鹵化銥(Ⅳ)在完全對稱振動中的共振拉曼散射
8.4.4 通過振動耦合產(chǎn)生的反對稱躍遷張量
8.4.5 卟啉的共振拉曼散射
8.5 磁瑞利光學活性和磁拉曼光學活性
8.5.1 基本方程
8.5.2 鈉原子的共振瑞利散射
8.5.3 和中的振動共振拉曼散射:自旋翻轉(zhuǎn)躍遷和拉曼電子順磁共振
8.5.4 雙環(huán)辛四烯合鈾的電子共振拉曼散射
8.5.5 卟啉的共振拉曼散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