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15759
- 條形碼:9787519915759 ; 978-7-5199-1575-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通過從戰略到路徑的梳理,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相關基礎知識以及在保障糧食安全過程中涉及的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貿易等多環節內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可以幫助廣大讀者了解我國糧食安全的新趨勢、新內涵及新格局,是農業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內容簡介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糧食安全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國家在保障糧食安全過程中涉及的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貿易等多方面內容,具體包括糧食安全問題概述、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國內市場與糧食安全、糧食貿易與糧食安全、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本叢書全面系統、通俗易懂地解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糧食安全領域熱點難點民生問題,是農業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理論工作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校農學生的重要參考書。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目錄
**編 糧食安全問題概述
什么是糧食?糧食與食物有何區別?
糧食安全的定義是什么?
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保障糧食安全需要關注哪些方面?
為什么說糧食安全具有準公共品屬性?
為什么說糧食生產具有正外部性?
如何對糧食安全進行評估?
糧食安全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哪些?
聯合國糧農組織是個什么樣的機構?
什么是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什么是“2030糧食安全路線圖”?
新國家糧食安全觀的內涵是什么?
第二編 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
糧食按品種、季節如何分類?
糧食產量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如何預測糧食產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糧食總產量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什么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如何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我國糧食生產在空間上是如何分布的?
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是如何劃分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糧食生產格局是如何演變的,7
如何看待“南糧北調”變為“北糧南運”的格局?
如何看待土地利用的階段性?
農業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
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土地流轉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
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如何看待未來時期我國的糧食生產形勢?
第三編 國內市場與糧食安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價格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為什么我國在1 953年要實行糧食統購統銷?
什么是糧食保護價格制度?
什么是糧食*低收購價政策?
糧食市場為什么需要政府干預?
影響糧食供求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糧食消費及目前糧食消費結構特征有哪些?
人均食物消費量的標準是多少?
如何預測我國未來的糧食需求量?
如何看待未來時期我國的糧食產需形勢?
什么是訂單糧食?
什么是糧食目標價格?為什么要推行糧食目標價格制度?
實行糧食目標價格對我國有何挑戰?
什么是糧食儲備?糧食儲備制度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我國應如何不斷健全糧食儲備體系?
什么是糧食儲運安全?
我國糧食庫存現狀如何?
什么是糧食銀行?
我國糧食加工業現狀如何?
第四編 糧食貿易與糧食安全
什么是貿易性糧食安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糧食貿易是如何發展的?
如何看待國際糧食貿易的市場結構?
我國糧食進口貿易有什么特點?
我國要不要擴大糧食貿易?
什么是糧食結構性安全?
我國為什么要利用好國際糧食市場?
如何看待糧食的自給率與進口量的關系?
什么是虛擬耕地?
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糧食進口來源多元化?
為什么我國在糧食增產的同時進口量也在增加?
我國糧食企業如何才能順利地“走出去”?
第五編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
如何看待糧食金融化?
什么是耕地紅線?
什么是糧食風險基金?
為什么說糧食質量安全要嚴控每個環節?
如何看待轉基因糧食?
城鎮化與糧食安全有何關系?
如何減少糧食的損耗與浪費?
為什么要控制化肥的過量施用?
我國糧食安全領域存在哪些重大關系?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
農業強國視域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哪些挑戰?
如何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第六編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政策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的現實背景是什么?
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主要內涵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安全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我國耕地與水資源保護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我國糧食補貼政策是如何演變的?
我國是如何強化糧食安全政治保障的?
如何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未來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取向有哪些?
附錄 重要政策文件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糧食節約行動方案》
《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作者簡介
馮玉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北京交通大學管理學碩士,中級職稱。一直從事農業經濟政策研究,涉及領域有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合作社等方面,曾參與《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初審、《農戶數字化信用評價與金融服務創新研究》、《興趣電商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模式及機理研究》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