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環境與皮膚(翻譯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42506
- 條形碼:9787117342506 ; 978-7-117-34250-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與皮膚(翻譯版)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皮膚抗環境有害因素的保養,對生活美容及醫學美容從業人員有很高的指導價值,實用性強。
環境與皮膚(翻譯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環境中有毒物質引起皮膚病這個主題,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總結了目前*前沿的關于由眾所周知的環境病原物所引起的皮膚損傷的分子基礎知識。該書還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綜合概括了空氣污染和全球氣候變化對相關皮膚病學的影響。本書也特別關注了目前皮膚毒理學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即接觸性過敏,同時作為毒理學方法風險評估發展的主要示例。本書中,還專門討論了接觸性蕁麻疹,因其導致的過敏反應,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本書提供的新穎信息將使讀者超越傳統的皮膚毒理學思想,實現對皮膚與環境之間高度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現代認識
環境與皮膚(翻譯版) 目錄
**章 皮膚屏障 /2
第二章 紫外光及與其他光輻射的聯合同步暴露:一種能更好了解自然光輻射對皮膚損傷的新方法 /11
一、 簡介 /11
二、 近紅外輻射(IRA)對人體皮膚的影響 /12
三、 可見光對人體皮膚的影響 /14
四、 紫外光及與其他光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 /15
五、 一種更好地理解自然光對
人體皮膚影響的新方法 /15
第三章 氣候變化對皮膚和皮膚相關疾病的影響 /18
一、 氣候變化及其后果 /18
二、 皮膚感染,炎癥性皮膚病和創傷性皮膚病 /18
三、 水媒疾病 /19
(一) 鉤端螺旋體病 /19
(二) 血吸蟲病 /20
四、 蟲媒疾病 /20
(一) 登革熱 /20
(二) 西尼羅病毒 /21
(三) 基孔肯雅熱 /21
(四) 羅斯河病毒 /21
(五) 南美錐蟲病 /22
(六) 兔熱病 /22
(七) 萊姆病 /22
(八) 利什曼病 /23
五、 預防和未來 /23
第四章 現代皮膚毒性測試策略 /27
一、 簡介 /27
二、 皮膚刺激和腐蝕測試 /29
三、 光毒性測試 /32
四、 皮膚致敏測試 /34
五、 結論 /38
第Ⅱ部分環境對皮膚的威脅
第五章接觸性致敏/44
一、接觸性皮炎/44
二、ACD診斷/45
三、化學反應和免疫系統激活/45
四、接觸性過敏原的先天分子免疫反應/46
五、對接觸性過敏原的先天細胞免疫反應/47
六、通過體外試驗鑒定接觸性過敏原:動物實驗的替代品/47
七、異源先天免疫刺激/48
八、結論/48
第六章接觸性蕁麻疹及接觸性蕁麻疹綜合征/51
第七章接觸性過敏原的風險評估/56
一、簡介/56
二、過敏的危害識別和表征/56
三、風險評估/57
四、接觸性過敏/60
五、變應性接觸性皮炎/63
六、結論/63
第八章紫外線與皮膚:光致癌作用/67
一、引言/69
二、紫外線(UV)輻射和NMSC/70
(一)癌癥生物學基礎/70
(二)光致癌的多階段模型/71
三、光化學反應/73
(一)基本原理/73
(二)波長依賴性/73
(三)量效關系/75
(四)暴露時間/75
(五)臭氧損耗/75
(六)室內美黑也是光致癌發生的危險因素/75
四、UV誘導的DNA光損傷和修復機制/76
(一)UV誘導的DNA光產物/76
(二)修復機制/77
(三)旁路機制/78
(四)光敏劑/79
五、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80
六、TP53/80
七、PTCH/81
八、CDKN2A/83
九、ras/83
十、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發現/83
十一、炎癥反應/84
十二、UV誘導的非細胞核內信號級聯反應的生色團/84
十三、NF-κB和NF-κB信號通路/85
十四、AP-1和MAPK信號通路/87
十五、PI3K信號通路和COX-2激活/88
十六、鳥氨酸脫羧酶和多胺生物合成通路/88
十七、光免疫學/89
(一)UVR和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89
(二)對APC功能的直接損害/90
(三)抗原特異性T調節細胞的誘導/90
(四)可溶性免疫介質的生成/90
(五)DNA是UVB誘導的免疫抑制的生色團/91
(六)免疫抑制:人類光致癌發生的危險因素/91
十八、可選的治療方案/91
(一)目前可用于NMSC及其前驅病變的治療方案/91
(二)光致癌作用的化學預防方法/92
十九、總結/96
第九章環境顆粒物和皮膚/109
一、環境顆粒物及其對健康的影響/109
(一)環境顆粒物的特征/109
(二)環境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111
二、環境顆粒物對皮膚影響的流行病學研究/111
(一)環境顆粒物暴露和皮膚疾病/111
(二)環境顆粒物對健康皮膚的影響/112
三、環境顆粒物引起的皮膚效應的可能機制解釋/114
(一)由外及內的效應/114
(二)由內及外的效應/114
四、結論和展望/114
第十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與皮膚/117
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117
(一)多氯聯苯和二英:環境皮膚病的經典致病因子/118
(二)非工業化國家中這些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垃圾焚燒/119
二、觀察到的(皮膚)健康影響和化學事故/120
(一)Yusho事件/121
(二)Yucheng病/121
(三)Seveso/121
(四)橙劑/121
三、表觀遺傳學和多氯聯苯/121
(一)阻燃劑: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122
四、暴露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皮膚癥狀/122
(一)氯痤瘡/122
(二)氯痤瘡的組織學特征/126
五、氯痤瘡的治療/127
六、過度色素沉著/127
七、卟啉癥/128
八、其他皮膚病學癥狀/128
(一)角化過度和其他皮膚病癥狀/128
(二)瘙癢癥/129
(三)眼部皮膚病學發現/129
九、惡性黑色素瘤和非色素性皮膚腫瘤形成和暴露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間的關聯性/129
十、免疫,二英和多氯聯苯/130
十一、結論/132
環境與皮膚(翻譯版) 作者簡介
醫學博士,皮膚病醫院主任醫師,皮膚病醫院院長;全軍皮膚病研究所所長;第四軍醫大學及中國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96年~1998年曾赴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醫學院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任國家衛生部化妝品衛生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藥總局(FDA)化妝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皮膚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