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理真傳 : 大字誦讀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84837
- 條形碼:9787513284837 ; 978-7-5132-848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理真傳 : 大字誦讀版 內容簡介
《醫理真傳》刊行于同治八年(公元 1869 年),唐步祺先生認為:該書以理論指導臨床,從臨床來驗證理論,其卷一除約述祖國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外,有辨認一切陽虛癥法,辨認一切陰虛癥法二目,分辨陽虛、陰虛病情、病象各異,隨即于卷二、卷三分別列舉陽虛癥問答、陰虛癥問答各數十條實例,一一加以說明,卷四更就雜問及認病捷要總訣、用藥金針,一一指出,均極切實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長尤在治陽虛癥,屢用大劑量姜、桂、附治愈許多群醫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們尊稱為“鄭火神”。今讀其書,陽虛、陰虛各立專卷,病況不同,方藥亦異,而各盡其圓通之妙,故雖長于治陽虛癥,實亦不能以偏概全。鄭欽安序言堪稱醫學絕唱: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陰陽化生五行,其中消長盈虛,發為疾病,萬變萬化,豈易窺測?診候之際,猶多似是而非之處,辨察不明,鮮有不誤人者也。余蜀南臨邛人也,遷居于成都省城,學醫于止唐劉太老夫子,指示《黃帝內經》、《周易》太極、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潛于斯二十馀載,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覽醫書七十馀種,每多各逞己見,亦未嘗不講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參差間出,使人入于其中而茫然。近閱閩省陳修園醫書一十三種,酌古準今,論深注淺,頗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陰分陽之實據,用藥活潑之機關,間有略而未詳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窺之見,謹將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極,與夫氣機盈縮,內因、外因,陽虛、陰虛病情實據,用方用法,活潑圓通之妙,詳言數十條,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補修園先生之未逮。因志在活人,遂不知其言之妄也,高明諒之。
醫理真傳 : 大字誦讀版 目錄
醫理真傳 : 大字誦讀版 作者簡介
鄭欽安(1804-1901年),清代醫家。名壽全。原籍安徽,其祖游宦四川,遂寓居邛崍。幼習經史,后從劉源學醫。道光(1821-1851年)中葉行醫于成都。學本《黃帝內經》、《周易》太極、仲景之奧旨,謂“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陽”,強調元陽真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立法重在扶陽,用藥多為大劑姜、附、桂等辛溫之品,人稱“姜附先生”、“鄭火神”。精研《傷寒論》,謂六經辨證可愈外感,亦可治內傷。著《傷寒恒論》十卷(1869年),釋方辨脈,頗切實際。又撰《醫法圓通》四卷(1874年)、《醫理真傳》四卷(1869年),論乾坤坎離、五行、四診、辨陽虛陰虛、雜病內外虛實及經方時方之要。弟子甚眾,門人盧鑄之,頗得其傳。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