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9177
- 條形碼:9787573209177 ; 978-7-5732-0917-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本書特色
本書充分運用跨學科方法,將儒釋道三家思想中的中華之“道”進行現代中華法哲學的轉化,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解釋學、現象學、心理學、信息思維等方法比較、分析佛道儒三家之“道”,進而推衍出“法之道”,并轉化為現代概念“本性法”。全書共分五部分:一、簡要介紹佛家、道家、儒家融通下的“法之道”。二、基于“法之道”的視角,批判繼承近代學者關于“道”的法治詮釋。三、從熊十力《新唯識論》的“本性”引入,探尋“本性”的原義而界定“本性法”。四、集中探討“本性法”與相關概念的古今中西之辨,*終呈現出三個層次的理想法則。五、回到當下的網絡信息社會,在“本性法”的基礎上推衍出新法之理。
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目錄
序二(柯嵐)
導 論
**節 問題意識:在中華沒有平等、自由和“是”的法哲學嗎?
第二節 近現代關于中華的“道” “中國自然法”或曰“本性法”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 用跨學科方法協助闡釋經典
**章 道釋儒三家“法之道”的異同:探尋中華傳統法哲學本體論的特質 33
**節 釋家向東與道、儒兩家融通之歷史線索 34
第二節 道、釋、儒三家源初理論中的“道”之異同 41
第三節 道、釋、儒三家“法之道”的相通約義素:即中華傳統法哲學本體論的特質 58
小結:中華“法之道”的特質:以三家相通約義素為中心 60
第二章 由三家之中道推衍出中華“法之道”的內涵 65
**節 “無執之現象”與“無實體之本體”統一的中道 68
第二節 從中道創造性啟迪出可變與不變統一的“法之道” 77
小結:中華“法之道”內涵有“是”與內在超越 86
第三章 反思繼承中華“法之道”的近代理念轉型之關鍵 88
**節 梳理梁啟超《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中“自然法”與“性法” 90
第二節 重估譚嗣同《仁學》中涅槃新生的憲法與平等精神 104
第三節 反思繼承熊十力《新唯識論》中“本性”等詞 111
小結:近代轉型的中華法哲學本體論尚需縱深與西方比較 118
第四章 中華“法之道”與西方自然法精神的溝通 121
**節 釋家向西與古希臘、羅馬文化交流的古史影跡 123
第二節 “道”與古希臘本體論的溝通—以彌蘭陀王與那先比丘的對話引入 131
第三節 中華“法之道”與西塞羅《論法律》之“自然法”的義理溝通 148
小結:中華“法之道”與西方的自然法精神淵源的溝通是可能的 190
第五章 結論:跨文明溝通視域下現代中華“法之道”的新理念 194
**節 總結中華“法之道”義涵 197
第二節 中華“法之道”與西方自然法的共時性存在 202
第三節 中華“法之道”的未來新理念概述 212
小結:“法之道”及其新理念將開啟未來中華法哲學的鳳凰涅槃 215
參考文獻
后記
中華“法之道”:比較、融通與轉化 作者簡介
費小兵,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信息法學院法學系副教授,四川大學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曾任教于江西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著有《法觀念探微——開啟中國自然法及其目的價值體系》,在《重慶大學學報》(《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民間法》、《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學術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