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民族美學 第6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27431
- 條形碼:9787522727431 ; 978-7-5227-274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美學 第6輯 內容簡介
在全球文化不斷趨向交流融合的今天,東方美學及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論形態和廣泛的藝術實踐,為西方美學和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實踐力量。越來越多的的學者和藝術家以向往的目光看待東方美學和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民族美學》的編輯、出版,一方面向國人提供一套專門性和系統化的東方美學與中國少數民族美學研究性文本,另一方面向世界審美文化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 本書為第六輯,是對南方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繪畫、舞蹈、戲曲等藝術形態的藝術美學思想的專題研究。
民族美學 第6輯 目錄
語言之關
論土家族民歌中的生態意識
長陽南曲“雅趣之美”探源及其在當代的心靈重塑意義
利川燈歌中的生活美學及其現實意義
鄂西南土家族樂舞文化田野考察報告——以利川燈歌和“肉連響”為例
眾聲喧嘩:對《龍船調》歷史溯源的再思考
從農耕言說到身份認同:少數民族藝術傳播的空間轉向——基于利川民歌傳播現狀的民族志考察
“長在山水間,飄在云朵上”的利川土家民歌
舞蹈之韻
混融與嬗變:從“肉連響”管窺土家族民間藝術互動變遷
傳統與當代的互文——以通道侗族大戊梁歌會、傳承人口述史考察為例
湘西苗族鼓舞歷史記憶的延伸與評析
身體在場與空間認同——以儺戲為中心的民族審美探源
論電影作品中恩施土家族民間藝術的審美張力
中國舞蹈人類學研究熱點透視(2017—2021)
鄂西土家族喪儀舞蹈的審美闡述
石柱縣土家族舞蹈“玩牛”田野調查與研究
評榕江縣樂里鎮的斗牛文化
兼具競技與藝術價值的赤水獨竹漂
工藝之道
“工藝之道”——兼論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工藝美學觀
民族民間因素與現代藝術形塑——以“貴州美術現象”中的現代性問題為中心
傳承人眼里“燈”的流變——以非遺《利川燈歌》為例
儺戲與能劇鬼神面具的民間情懷
侗族太陽紋的形成及其審美特征探析
變與不變:三江侗族農民畫的走向與思考
展開全部
民族美學 第6輯 作者簡介
彭修銀,文學博士、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1991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1年7月至2006年4月任教于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文學院,1999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國學院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2006年4月聘為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