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4664
- 條形碼:9787208184664 ; 978-7-208-18466-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本書特色
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書寫
2.“我再也不會在超市排隊結賬時,不想起安妮·埃爾諾了”
3.觀察超市,思考社會階層、消費主義、女性地位,深入地凝視平凡的生活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一本日記體文學作品,是她對階層和消費文化的啟發性思考。埃爾諾用一年的時間記錄了她在巴黎市郊塞爾吉的三泉購物中心的歐尚大賣場的訪問日記。在日記中,她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力求以全新的視角捕捉不易察覺的事物。正如她所說:“為了寫作而觀察,就是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作者時而興味盎然,時而妙趣橫生,時而義憤填膺,她解讀了商業策略,反駁了她在超市里的各個區域發現的陳規陋習,描述了員工和顧客不間斷的來往穿梭。在她的筆下,超市不僅沒有淪為單純的購物場所,反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它成了一個不錯的聚會場所,一個真正的人文景觀。這是對大規模分銷世界的印象式捕捉,在這里,日常生活被提升到了文學主題的高度。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目錄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相關資料
“安妮·埃爾諾以完美、好奇、隨意的筆觸,詮釋自己的‘好奇心’。她窺視購物車,偷聽對話,注意到推銷員的性別。”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埃爾諾研究了大賣場這個偉大的人類聚集地,她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對巴黎附近一家購物中心的訪問,并分析了在超市中面對我們和他人的欲望意味著什么。”
——《紐約客》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之所以是一部藝術作品,而不是宣言,是因為埃爾諾的語言純粹感性……微妙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細節充斥書頁,為論點提供了第一手的可信度。埃爾諾重新喚醒了被消費主義夷為平地的共同人性。”
——《大西洋月刊》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在形式上玩了一個最好的花招,感覺就像一本被刪掉的日記,但感受到的卻是對購物、窺視癖、晚期資本主義、階級、出身和欲望的本質的深刻哲學沉思。”
——《巴黎評論日報》
“埃爾諾一如既往,在思考階級、消費文化、職業女性等問題時,表現出無盡的才華和敏銳的洞察力。”
——《圖書騷動》
“這本薄薄的書擴大了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因為它堅持認為我們是多么相似。”
——《書單》
“在這本薄薄的書中,幾乎每一頁都體現了這位法國女作家挖掘日常經驗的能力,她的經驗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學、文化和經濟意義。我再也不會在排隊結賬時,不想起安妮·埃爾諾了。”
——《郵政信使報》
“這是對現代超級大賣場的致敬,這個場所符合埃爾諾對個人和集體欲望的迷戀......邀請我們透過不同的窗口來觀察我們之前所看到的一切。. . 對讀者來說,埃爾諾這本小書的魅力在于它所揭示的關于藝術是什么、藝術屬于哪里、藝術為誰而存在,以及藝術是一個多么有價值的主題的內心爭論。”
——《藝術導火線》
“一本精美的書。安妮·埃爾諾以嚴謹和溫柔展現了自己……如果她說‘我’,那是為了更好地傾聽他人。從郊區的超級大賣場的邊緣,她照亮了我們生活的核心。”
——《世界報》
看那些燈光,親愛的 作者簡介
安妮·埃爾諾,法國當代著名女性作家,1940年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海濱小城伊沃托。她出身于法國貧民階層,父母經營著一家小食品雜貨店。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講述她的經歷與回憶,都是真實的故事或是耳聞目睹的事情。她曾于1984年憑借小說《一個男人的位置》獲得法國雷諾多文學獎,并于2008年以小說《悠悠歲月》榮獲法國杜拉斯文學獎。迄今為止,共出版二十余種作品,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202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