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23214
- 條形碼:9787512723214 ; 978-7-5127-2321-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 本書特色
21世紀影響力的本土原創早教經典,累計銷量突破60萬冊!
中外教育史上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
引領千萬個父母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并釋放出內在的生命力。
當當網五星暢銷書,讀者熱評35543條。
全新增訂第二版推薦:捕捉兒童敏感期
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 內容簡介
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為什么愛吃手;為什么總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為什么不斷扔掉手里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為什么總愛玩水,經常渾身上下都濕透了;為什么總是把桶呀、瓢啊往頭上套;為什么總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鉆……吃手、扔東西、鉆洞洞、“打”人、說“不”……你是幫助了他,還是遏制了他?
孩子以上的行為其實都是在學習——由生命的內在驅動的對與外界環境和生命本身的學習!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中外教育史上,這是*次大規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
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 目錄
妞妞(0歲-4歲)
暢暢(0歲-4歲)
貝貝(1歲-3歲)
緹緹(2歲半-5歲)
第二章:0歲—2歲半
視覺——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口——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 ,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聽覺——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手——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 、認識世界。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致的東西感興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模仿——早表現 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復進行;也模仿動作。
自我意識——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強烈。
審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1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孫瑞雪)
第三章:2歲半—3歲
建立概念——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2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誕生(孫瑞雪)
第四章:3歲—4歲
執拗——秩序敏感期后,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壘高——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后推倒,再重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
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并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
語言——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并重復或模仿他人的話。
詛咒——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追求完美——從審美發展到了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執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手一起走來。
剪、貼、涂——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開始強烈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物品的交換從此開始,拉開了人際關系的序幕。
邏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么?”打破沙鍋問到底。
……
第五章:4歲—5歲
第六章:5歲—6歲
第七章:6歲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邊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應該怎樣學習——孫瑞雪和薛梅的對談
我要感謝(孫瑞雪)
捕捉兒童敏感期(珍藏版) 作者簡介
孫瑞雪,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與心理學專家;“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教育精神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中國寧夏科學啟蒙研究會創辦人。
孫瑞雪發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兒童發展的愛和自由理論和敏感期理論,其貢獻在于幫助成人了解兒童的心智發展過程,并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其創作的社會科學專著《愛和自由》與科學教育專著《捕捉兒童敏感期》開創了中國幼兒教育界的新紀元。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