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禮學文獻八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3867
- 條形碼:9787100223867 ; 978-7-100-22386-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禮學文獻八講 本書特色
理論創新,系統建構——理解傳統“禮、禮學及禮學文獻”的全新路徑 ★突破傳統路徑,綜取各家成果,理解傳統“禮,禮學及其文獻”的全新路徑。 ★禮學文獻研究專家的集大成之作,為傳統禮學注入時代血液。 ★學術性為主,兼顧知識性、普及性,十分“新手友好”。 ★重新闡釋禮、禮學,依此構建禮學文獻新體系,為傳統禮學及其文獻研究注入時代血液。 ★結構清晰,邏輯周延,深入淺出,是禮學文獻研究的“入門指南”。 ★每章后設有“文獻示目”“思考題”,提供“導航”,引導讀者舉一反三,深入學習。
禮學文獻八講 內容簡介
《禮學文獻八講》超越了傳統禮學研究的單一徑路,吸納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的成果,對禮、禮學及禮學文獻進行了創新性的體系構建和理論闡釋。全書立足于“禮以成人”的基本功能,各講細致入微地討論和總結:禮之緣起的終極依據、禮經的禮學定位、踐禮的主要類型、禮儀的全體面貌,以及各禮學要素的基本形態和相關文獻。提出:1)禮是“中華民族為人類個體的‘成人’體證出來的生活方式”;2)禮學是一個包括禮意、禮義、禮術、禮儀、禮樂、禮器、禮法七要素的結構系統;3)作為制作與踐行的禮學文獻主體包括禮制、家禮、禮俗、宗教禮四個流行范式。全書立論高遠,兼顧理想與現實、理論與踐行、傳統與重建。
禮學文獻八講 目錄
一 禮是什么?
二 禮學是什么
三 禮學文獻的類型
第二講 終極關懷中的禮學文獻
一 主體內省的終極體認——禮意文獻
二 主體對境的終極關懷——禮義文獻
三 主客因緣的終極提升——禮術文獻
第三講 禮義覺醒中的禮經文獻
一 六經之禮——《儀禮》
二 禮器專釋——《周禮》
三 禮經傳釋——《禮記》與《大戴禮記》
第四講 禮義踐行中的禮儀文獻
一 禮制類文獻
二 禮俗類文獻
三 家禮類文獻
四 教禮類文獻
第五講 禮學反思中的禮論文獻
一 禮論與禮緯
二 禮論通家比目
三 禮儀長編的結構模式
第六講 禮意冥契中的禮樂文獻
一 《樂經》《樂記》與《樂緯》
二 感物而動,禮樂的致用要素
三 率神從天,禮樂的呈現境界
第七講 禮儀表達中的禮器文獻
一 物器的基本類型
二 名器的等差依據
三 文器的符號取象
四 禮器致用的基本原則
第八講 禮儀流行中的禮法文獻
一 “天討”——“天秩”失落后的本體報應
二 “五刑”——“五禮”出越后的社會懲罰
三 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參考文獻
禮學文獻八講 作者簡介
關長龍,文學學士、碩士,歷史學博士,2005—2006年度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現任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馬一浮書院、漢語史研究中心兼任教授,主要從事數術文獻、禮學文獻及漢語史研究。著有《敦煌本數術文獻輯校》《爰止國學叢稿》《敦煌本堪輿文書研究》《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合著,主撰“韻書之屬”)《中國學術史述論》《兩宋道學命運的歷史考察》等書。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