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華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05965
- 條形碼:9787030505965 ; 978-7-03-05059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敏華傳 本書特色
李敏華院士是杰出的固體力學家,我國塑性力學的開拓者。從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醞釀到成立、發展,她都參與了其中的工作,為新中國**個專設的力學研究機構建設做出了貢獻,不僅推動了塑性力學研究工作的開展,還指導了研究生和青年學子的成長。
本書對李敏華院士的成長、學術貢獻以及研究成果進行了記錄、梳理和再現,有助于讀者了解李敏華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現她的學術魅力。
李敏華做了一件有實際意義的工作(按:系指任意非正交坐標方法),是個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
李先生事業心很強的,十二室搞高溫、輕結構,還要做試驗,這些都是要從頭開始的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哲敏
在固體力學的一些新的前沿領域里,像塑性力學、高溫固體力學以及疲勞問題,等等,李先生是帶頭沖進去的。并且,結合著工程實際問題,這是從李先生開始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白以龍
李先生在內心始終充滿著愛國的情結,無論是在困境還_是在順境,她都是堅定不移的,這方面給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自強
李先生在塑性力學方面是創始人之一,或者說是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工稃院院士 杜善義
李敏華教授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高溫固體力學專業的學科配置、發展方向把好了關,使學生們打好了一個基礎,并把學生提到了當時國際上這個學科的*前沿。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有生
李敏華傳 內容簡介
李敏華院士是杰出的固體力學家,我國塑性力學的開拓者。從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醞釀到成立、發展,她都參與了其中的工作,為新中國**個專設的力學研究機構建設做出了貢獻,不僅推動了塑性力學研究工作的開展,還指導了研究生和青年學子的成長。本書對李敏華院士的成長、學術貢獻以及研究成果進行了記錄、梳理和再現,有助于讀者了解李敏華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現她的學術魅力。
李敏華傳 目錄
目錄總序(路甬祥)序(伍小平)引子**章在吳縣的童年生活一、名人大家輩出的吳縣/7二、網師園里度過的幼年時光/8三、母親品行的潛移默化/11四、就讀振華女學校/14第二章少年時代讀書在上海一、小學生遭遇“五卅慘案”/21二、在心儀的務本女中學習/23三、“好”校長引領進步風氣/28四、“壞”校長導致務本風潮/30五、從務本女中畢業后立志深造/34第三章躋身清華名校就學一、在名校接受嚴格訓育/39二、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43三、結識終身伴侶吳仲華/47四、愛國學生運動的洗禮/50第四章戰亂中致志求學不輟一、欣喜中國軍民奮起抗戰/59二、炮火中奔赴長沙就讀/61三、隨學校西遷昆明/64四、西南聯合大學成立/66五、改學航空工程/69第五章留校任教并準備出國一、在西南聯合大學留校任教/79二、戰時昆明生活的點點滴滴/81三、準備留美攻讀學位/85四、鼓勵留學的政策提供了機遇/87五、夫妻雙雙踏上赴美征途/89第六章麻省理工學院**位工科女博士一、選擇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工程力學/97二、在麻省理工學院接受“魔鬼式”嚴格訓練/100三、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位工科女博士/103四、博士導師鄧 哈托教授/107五、攻讀成功的背后/111第七章奮力拼搏攻占學術高點一、供職于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117二、挑戰燃氣輪機渦輪盤強度問題/120三、*特構思攻克硬化材料塑性分析難題/124四、研究成果獲得學術界的認可/126五、奠基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的通用理論/128第八章千方百計籌劃回國效力一、主動辭去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工作/135二、專程驅車去旁聽伍修權演講/137三、轉人大學工作為回國做準備/140四、精心策劃回國步驟/144五、繞道歐洲同到心儀許久的北京/150第九章欣喜新中國的新生活一、在同國后的*初日子里/155二、初返祖國時的切身感觸/157三、走上新的工作崗位/161四、新中國塑性力學的奠基人/163五、研究成果獲得***獎勵/165六、政治運動的初始洗禮/172第十章為創建力學研究所獻策出力一、力學研究所起步階段的功臣/177二、組建塑性力學研究隊伍的元勛/179三、培育青年學者的一條“捷徑”/182四、傾心幫扶年輕學子成長/184五、研究生的良師諍友/186第十一章“大躍進”的浪潮中一、“大躍進”浪潮中的科研院所/193二、中國科學院的“上天”任務(代號581)/196三、參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的建設/198四、*特的教學方式/201五、對年輕教師的傾心指導/203第十二章調整時期的學科建設一、力學研究所十二室應運而生/209二、承擔103任務/212三、瞬時加熱加載裝置的研制/215四、民用科研任務的開展/217五、暫離力學研究所十二室領導崗位/218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里一、“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與“四清運動”/225二、經歷“文化大革命”的磨難/227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研究工作/233第十四章歡呼科學春天的到來一、科學春天展開了新天地/245二、繼續深化斷軸故障分析研究工作/249三、勇敢涉足疲勞研究的新領域/252四、積極籌劃組織重大課題/255五、竭盡全力建設一流的疲勞試驗室/258第十五章“文化大革命”后喜招研究生一、喜招研究生成“大戶”/267二、培養跨世紀力學人才/268三、平易近人的良師益友/272四、女性科學家和她的女弟子/274第十六章并肩攜手與病魔抗爭一、相濡以沫、并肩奮斗的院士伉儷/283二、吳仲華不幸身患癌癥/286三、吳仲華傾力工作、積勞成疾/290四、伴隨吳仲華繼續前行/293五、永恒的紀念/300第十七章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一、老驥伏櫪繼續深化疲勞研究的領域/307二、強調力學家和材料科學家的結合/309三、心系研究工作細致指導年輕學子/310四、年屆耄耋依然盡力參與學術界活動/311五、鞠躬盡瘁為事業死而后已唯奉獻/314六、斯人已逝風范長存精神永留人間/318尾聲附錄一李敏華年譜/332附錄二李敏華主要學術論著/336參考文獻/338后記/340
展開全部
李敏華傳 作者簡介
王柏懿,女,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84~1986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宇航研究院作訪問學者。1987~1990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任兼職專家。1990~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助理。1992~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自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退休后,現任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力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老專家咨詢團副團長。
長期從事流體力學研究工作,包括高溫高速氣體動力學、熱等離子體技術與診斷方法、多相流體動力學及環境工程技術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合作出版譯著兩部。研究成果曾獲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88年和199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