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11686
- 條形碼:9787213111686 ; 978-7-213-11168-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本書特色
為什么經濟再發達的城市,似乎對城市內澇也束手無策?甚至越發達洪水越嚴重?
為什么同一塊地方在不同時段會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還愈演愈烈?
環顧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歷史,我們能否找到一些與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蹤不同水體的“生活習慣”,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間,如何與周圍的生物互動,也探索水在不同時期造訪各地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和教訓。
綜合地質學、水文學、環境工程、景觀設計、生態保護等各領域學者和工作者的觀點,引介全球各地正在興起的“慢水”運動,埃麗卡·吉斯在本書中發出預警,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普遍采取讓水加速離開地表的思路,選擇排擠和侵占而非給水留出空間,這會引發深重的災難:我們會缺少地表水、破壞濕地生態、增加碳排放,洪水會淹沒城市,回到它*初占據的地方。我們付出巨量的經濟、生態代價和人員傷亡,獲得了控制水的假象,但事實上,水會贏到*后。
而當我們關注水自身的需求,讓渡空間,遵循水的本性,讓水恢復到自然慢速階段,我們能夠獲得保障用水、減少洪澇、改善環境和氣候等方方面面的裨益。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內容簡介
為什么經濟再發達的城市,似乎對城市內澇也束手無策?甚至越發達洪水越嚴重? 為什么同一塊地方在不同時段會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還愈演愈烈? 環顧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歷史,我們能否找到一些與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蹤不同水體的“生活習慣”,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間,如何與周圍的生物互動,也探索水在不同時期造訪各地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和教訓。 綜合地質學、水文學、環境工程、景觀設計、生態保護等各領域學者和工作者的觀點,引介全球各地正在興起的“慢水”運動,埃麗卡·吉斯在本書中發出預警,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普遍采取讓水加速離開地表的思路,選擇排擠和侵占而非給水留出空間,這會引發深重的災難:我們會缺少地表水、破壞濕地生態、增加碳排放,洪水會淹沒城市,回到它*初占據的地方。我們付出巨量的經濟、生態代價和人員傷亡,獲得了控制水的假象,但事實上,水會贏到*后。 而當我們關注水自身的需求,讓渡空間,遵循水的本性,讓水恢復到自然慢速階段,我們能夠獲得保障用水、減少洪澇、改善環境和氣候等方方面面的裨益。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目錄
引 言 _ ix
**章 陷入混亂 _ 1
第二章 地質時期的水:古河流如何幫助緩解干旱 _ 27
第三章 從巨壩到微生物:水和小生命的關系 _ 63
第四章 河貍:*早的水利工程師 _ 109
第五章 在現代印度恢復歷史上的水知識 _ 149
第六章 播種水:在古代秘魯,水如何塑造文化 _ 179
第七章 讓洪泛區成為洪泛區:工業時代的解藥 _ 215
第八章 為了未來的人類:在肯尼亞保護水塔 _ 253
第九章 沉積物的旅程:當淡水遇上鹽 _ 289
第十章 我們的共同未來:與水共生 _ 325
致 謝 _ 362
注 釋 _ 366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相關資料
本書值得國人、特別是涉水專家和決策者放下對水的傲慢,認真品讀和思考。我期望它能推動治水理念的變革。
——俞孔堅,北京大學教授、景觀設計師
我們在氣候不穩定的時代試圖控制水,帶來的是什么結果?本書是對這個問題的一次迷人的考察。從加利福尼亞的中央谷地到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沼澤,無論我們是筑壩、引水還是加蓋混凝土,結果都是一樣的:在我們不想要它出現的地方有太多的水,而在需要它的地方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水。吉斯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為了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需要考慮水想要什么。
——《芝加哥論壇報》
大約一百年來,我們的文明一直在開發讓水加速流走的方法。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洪水和干旱導致了更高的堤壩、更大的排水管和更長的溝渠。然而我們開始認識到,不斷增加控制水的混凝土基礎設施,反倒在加劇這一問題。埃麗卡·吉斯的新書《慢水》關注水的緩慢流動,這基本上是大自然的方式,它可以吸收洪水,為干旱蓄水,為自然系統提供養分。
——《圣巴巴拉獨立報》
沒有什么自然力量能比水更有力地塑造人類的冒險,原因很明顯,我們離不開水。我們所謂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水的文明化——主要是給它施加限制。在這個波光粼粼的、流動的、橫跨全球的敘事中,吉斯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為什么水總是贏家,尤其是在面臨破壞性氣候變化的、城市化的世界中。借助來自中國“海綿城市”設計師、海貍等群體的指南,她也揭示了解放水如何反過來解放我們。
——安德魯·雷夫金,前《紐約時報》記者
為了讓我們重新投資于她的“慢水”技術,吉斯提供了兼具洞察力、知識密度與說服力的論證。她認識到,“慢水要求我們調整對水這種重要化合物的態度,從商品或工業投入,變成伙伴、朋友、親人、生命”。最終我們需要“讓水如其所是”,因為“事實證明,控制是虛幻的”。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作者簡介
[美]埃麗卡·吉斯 (Erica Gies)——著
埃麗卡·吉斯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獨立記者,她為《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自然》《大西洋月刊》《美國國家地理》《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連線》等雜志撰寫了大量有關水、氣候變化及生物的文章。
左安浦——譯
自由譯者、書評人,致力于普及常識和新知,熱愛關于書的一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