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4245
- 條形碼:9787568094245 ; 978-7-5680-9424-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承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項目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研究” (2020WKZX003)的結項成果。本書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為指導, 運用概念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進行研究,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基礎、價值依據和實踐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書是華中科技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項目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研究” 的結項成果。本書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為指導, 運用概念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實證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進行研究,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基礎、價值依據和實踐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 目錄
一、研究緣起(1)
二、研究現狀概覽(4)
三、基于法治主義進路開展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6)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8)
五、研究內容和主要觀點(9)
**章 國家統一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2)
一、國家統一的法律之維(12)
二、維護國家統一要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9)
三、以“一國兩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國家統一(34)
四、完善《反分裂國家法》,依法打擊分裂國家行為(44)
五、本章小結(51)
第二章 民族和諧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2)
一、民族和諧的理論淵源(52)
二、中華民族和諧是近現代中國人的殷切期盼——以規范性文件為分析范例(58)
三、實現中華民族共和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訴求(63)
四、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而促進中華民族和諧(68)
五、本章小結(80)
第三章 文化認同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82)
一、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理論詮釋(83)
二、中華文化的基本形態與主要特征(89)
三、增進中華文化認同是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重要內容(97)
四、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基本路徑(103)
五、本章小結(109)
第四章 共享發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1)
一、從共享發展到各民族共享發展(111)
二、各民族共享發展的法律政策保障(119)
三、各民族共享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發展不平衡(129)
四、各民族共享發展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134)
五、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以夯實各民族共享發展的根基(138)
六、本章小結(151)
第五章 良法善治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52)
一、良法善治是法治觀念新時代中國的創新發展(153)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良法善治為基石(164)
三、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良法善治的憲法依據(174)
四、明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良法善治的具體路徑(182)
五、本章小結(196)
結語(198)
參考文獻(200)
后記(206)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 作者簡介
何士青,中共黨員,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華中科學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法理學教研室主任、法理學學科負責人,研究方向集中在人權與法治理論以及科技法基礎理論等方面;系湖北省“首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家”之一,兼任湖北省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發表獨撰、合撰論文90多篇,出版獨撰學術著作8部、獨撰教材3部、參編國家精品課程教材1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和其他各類項目13項,獲得湖北省第五屆和第六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中國法治論壇優秀論文獎、華中地區優秀教材獎、學校教學質量獎、中部崛起法治論壇優秀論文獎、湖北省人大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