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肌肉學概要:基于浮針診療實踐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53540
- 條形碼:9787117353540 ; 978-7-117-35354-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肌肉學概要:基于浮針診療實踐的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簡要總結了肌肉學的中西醫學知識,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組織學以及中醫針灸學中的肌肉學理論,并結合浮針的醫學實踐,在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作了系統說明,如患肌的病理特點,以及肌肉上下游病痛的診斷和大體治療(如現代醫學中的骨關節病,在很多實際患者的表現中,并非骨與關節的病變,而是肌肉及其附屬組織的病變),反映了作者二十余年的深入思考。本書對針灸學(尤其是浮針操作者)、康復學、疼痛學、骨傷科學從業人員有重要參考價值。
肌肉學概要:基于浮針診療實踐的探索 目錄
緒 論 肌肉學概述/ 1
**節 漫長探索:從針灸學到肌肉學/ 1
一、 從教材針灸到浮針/ 1
二、 從痛點到MTrP/ 5
三、 從MTrP 到患肌/ 8
四、 被無視的肌肉/10
第二節 肌肉學的定義和意義/12
第三節 肌肉研究簡史/14
第 一章 肌肉的解剖/19
**節 肌肉的功能/22
第二節 肌肉的分類/23
第三節 肌肉的命名/28
一、 按照功能命名/29
二、 按照部位位置、形狀等命名/29
第四節 肌肉的功能解剖/30
一、 附著處/31
二、 肌肉功能/31
三、 肌肉的病變癥狀/32
第 二章 肌肉的生理/33
**節 肌肉的物質基礎/33
一、 肌細胞(肌纖維)/33
二、 肌性器官/36
第二節 肌肉的生理活動/37
一、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38
二、 肌肉收縮的運動神經控制/40
三、 神經遞質/41
四、 從神經沖動到骨骼肌細胞收縮/43
第 三章 相關組織的組織學/46
**節 上皮組織/46
第二節 肌組織和肌性器官/48
第三節 神經組織/51
一、 神經元/52
二、 神經膠質細胞/53
三、 神經系統/54
第四節 結締組織/56
一、 疏松結締組織/58
二、 致密結締組織/59
三、 脂肪組織/60
四、 網狀組織/61
第 四章 生物化學/62
**節 碳、氨基酸、蛋白質/63
一、 碳元素/63
二、 氨基酸/63
三、 蛋白質 /64
第二節 糖類、脂類(生物膜)、維生素/65
一、 糖類/65
二、 脂質及生物膜/66
三、 維生素/67
第三節 酶/69
第四節 新陳代謝和三羧酸循環/70
一、 新陳代謝/71
二、 三羧酸循環/72
第五節 肌肉的能量代謝及產熱/74
一、 極速供能:就近取材/75
二、 快速供能:磷酸肌酸 /76
三、 應急供能:糖酵解 /76
四、 長效供能:有氧呼吸/77
第 五章 肌肉相關器官/79
**節 骨骼/79
一、 骨骼的解剖/79
二、 骨的構造/79
三、 骨骼的功能/81
四、 骨骼與肌肉的關系/81
五、 肌肉學的觀點/82
第二節 血管/83
一、 血管的解剖/83
二、 血管的組織學/84
三、 血管的功能/86
四、 血管與肌肉的關系/87
五、 肌肉學的觀點/88
第三節 神經系統/88
一、 神經系統的解剖/88
二、 神經系統的組織學/90
三、 神經系統的功能/92
四、 神經系統與肌肉的關系/92
五、 肌肉學的觀點/94
第四節 心臟/98
一、 心臟的解剖/98
二、 心臟的組織學/99
三、 心臟的功能/99
四、 心臟與肌肉的關系/ 100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1
第五節 淋巴系統 / 102
一、 淋巴系統的解剖/ 102
二、 淋巴系統的組織學/ 104
三、 淋巴系統的功能/ 105
四、 淋巴系統與肌肉的關系/ 105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6
第六節 腺體/ 107
一、 腺體的解剖/ 107
二、 腺體的組織學/ 108
三、 腺體的功能/ 109
四、 腺體與肌肉的關系/ 109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9
第七節 筋膜/ 110
一、 筋膜的解剖/ 110
二、 筋膜的組織學/ 111
三、 筋膜的功能/ 112
四、 筋膜與肌肉的關系/ 113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14
第八節 乳房/ 114
一、 乳房的解剖/ 114
二、 乳房的組織學/ 116
三、 乳房的功能/ 116
四、 與肌肉的關系/ 116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16
第 六章 肌性器官/118
**節 鼻/ 118
第二節 舌/ 120
第三節 咽/ 122
第四節 氣管、支氣管 / 123
第五節 肺/ 124
第六節 膽囊/ 125
附: 肝臟/ 126
第七節 胃/ 128
第八節 小腸/ 129
第九節 大腸/ 130
第十節 輸尿管/ 130
附: 腎/ 132
第十一節 膀胱 / 132
第十二節 前列腺/ 134
第十三節 子宮/ 135
第十四節 陰道/ 137
第 七章 患肌/139
**節 關于疼痛形成原因的幾種觀點/ 139
一、 粘連瘢痕說/ 139
二、 骨性退變致痛說/ 140
三、 神經病變學說/ 144
四、 炎癥因子致痛說/ 147
五、 局部組織缺血致痛說(作者提出的學說)/ 148
第二節 疼痛與局部組織缺血/ 150
一、 神經細胞本身并不能產生疼痛感覺/ 150
二、 感覺神經末梢才能感受疼痛/ 151
三、 疼痛的本質/ 154
第三節 MTrP、患肌的由來/ 157
第四節 能量危機學說/ 161
第五節 患肌的特點和臨床表現/ 165
一、 患肌的體征特點/ 166
二、 患肌發病規律/ 168
三、 關于疼痛擴散現象的幾個專業名詞/ 174
四、 患肌的臨床表現/ 175
五、 患肌觸摸方法/ 180
第六節 第二現場、患肌的分類/ 184
第七節 檢查患肌的意義和方法/ 188
一、 對診斷意義重大/ 188
二、 對治療重要/ 188
三、 對預后也重要/ 189
四、 對治療過程中方案的調整也很重要/ 189
第 八章 主要肌肉介紹/191
**節 頭頸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191
一、 枕額肌/ 191
二、 枕下肌群/ 192
三、 二腹肌/ 192
四、 胸鎖乳突肌/ 192
五、 斜角肌/ 193
六、 斜方肌/ 194
七、 頭頸夾肌/ 195
肌肉學正文 1.indd 27 2023/9/27 17:20:47
八、 肩胛提肌/ 196
第二節 上肢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197
一、 三角肌/ 197
二、 肱三頭肌/ 197
三、 喙肱肌/ 198
四、 肱二頭肌/ 199
五、 肱肌/ 199
六、 肱橈肌/ 200
七、 旋前圓肌/ 200
第三節 胸廓常用肌肉及功能/ 201
一、 胸大肌/ 201
二、 胸小肌/ 202
三、 前鋸肌/ 202
四、 肋間肌/ 203
五、 膈肌 / 203
第四節 肩胛周圍常用肌肉及功能/ 204
一、 菱形肌/ 204
二、 岡上肌/ 205
三、 岡下肌/ 205
四、 小圓肌/ 206
五、 大圓肌/ 206
六、 背闊肌/ 206
七、 肩胛下肌/ 207
第五節 腰腹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208
一、 豎脊肌/ 208
二、 腰方肌/ 209
三、 髂腰肌/ 209
四、 腹直肌/ 210
五、 腹斜肌/ 210
六、 腹橫肌/ 211
第六節 髖關節周圍常用肌肉及功能/ 212
一、 闊筋膜張肌 / 212
二、 臀大肌/ 212
三、 臀中肌/ 213
四、 臀小肌/ 214
五、 梨狀肌/ 214
六、 股方肌/ 215
第七節 下肢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215
一、 股四頭肌/ 215
二、 股內收肌群/ 216
三、 縫匠肌/ 217
四、 半腱肌、半膜肌/ 217
五、 股二頭肌/ 218
六、 腘肌/ 219
七、 腓腸肌/ 220
八、 比目魚肌/ 221
九、 跖肌/ 221
十、 脛骨后肌/ 222
十一、 脛骨前肌/ 222
十二、 腓骨肌/ 223
第 九章 肌肉前病痛/224
**節 強直性脊柱炎/ 229
第二節 類風濕關節炎/ 231
第三節 哮喘/ 232
第四節 痛風 / 233
第五節 帕金森病/ 234
第六節 面癱/ 235
第七節 肩關節周圍炎/ 237
第 十章 肌肉本身病痛/240
**節 頸椎病/ 241
第二節 網球肘/ 243
第三節 腰椎間盤突出癥/ 244
第四節 慢性膝關節痛/ 247
第五節 踝關節扭傷/ 250
第六節 頭痛/ 251
第七節 前列腺炎/ 254
第八節 漏尿/ 255
第九節 呃逆/ 257
第十節 失眠、抑郁/ 258
第十一節 慢性咳嗽/ 260
第十二節 習慣性便秘/ 262
第 十一章 肌肉后病痛/264
**節 頭昏、眩暈/ 265
第二節 心慌、胸悶/ 267
第三節 局部麻木/ 269
第四節 局部水腫/ 271
第五節 乳腺增生/ 273
第六節 冷癥/ 274
第七節 黃斑變性/ 277
第八節 糖尿病足/ 278
第九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280
第十節 骨性變化/ 282
第 十二章 國外常用外治法選介/285
一、 局部噴灑/ 285
二、 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 286
三、 非甾體抗炎藥/ 287
四、 增生注射療法/ 288
五、 干針治療/ 288
第 十三章 肌肉病痛的復發因素/290
**節 機械性因素/ 291
第二節 感冒或受涼/ 293
第三節 血環境不良/ 294
一、 慢性炎癥/ 295
二、 貧血/ 295
三、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 295
四、 營養物質缺乏/ 296
第四節 睡眠欠安/ 296
第五節 營養不足/ 297
一、 影響營養的因素/ 297
二、 浮針臨床中如何改善和加強營養/ 298
后 記 /299
**節 漫長探索:從針灸學到肌肉學/ 1
一、 從教材針灸到浮針/ 1
二、 從痛點到MTrP/ 5
三、 從MTrP 到患肌/ 8
四、 被無視的肌肉/10
第二節 肌肉學的定義和意義/12
第三節 肌肉研究簡史/14
第 一章 肌肉的解剖/19
**節 肌肉的功能/22
第二節 肌肉的分類/23
第三節 肌肉的命名/28
一、 按照功能命名/29
二、 按照部位位置、形狀等命名/29
第四節 肌肉的功能解剖/30
一、 附著處/31
二、 肌肉功能/31
三、 肌肉的病變癥狀/32
第 二章 肌肉的生理/33
**節 肌肉的物質基礎/33
一、 肌細胞(肌纖維)/33
二、 肌性器官/36
第二節 肌肉的生理活動/37
一、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38
二、 肌肉收縮的運動神經控制/40
三、 神經遞質/41
四、 從神經沖動到骨骼肌細胞收縮/43
第 三章 相關組織的組織學/46
**節 上皮組織/46
第二節 肌組織和肌性器官/48
第三節 神經組織/51
一、 神經元/52
二、 神經膠質細胞/53
三、 神經系統/54
第四節 結締組織/56
一、 疏松結締組織/58
二、 致密結締組織/59
三、 脂肪組織/60
四、 網狀組織/61
第 四章 生物化學/62
**節 碳、氨基酸、蛋白質/63
一、 碳元素/63
二、 氨基酸/63
三、 蛋白質 /64
第二節 糖類、脂類(生物膜)、維生素/65
一、 糖類/65
二、 脂質及生物膜/66
三、 維生素/67
第三節 酶/69
第四節 新陳代謝和三羧酸循環/70
一、 新陳代謝/71
二、 三羧酸循環/72
第五節 肌肉的能量代謝及產熱/74
一、 極速供能:就近取材/75
二、 快速供能:磷酸肌酸 /76
三、 應急供能:糖酵解 /76
四、 長效供能:有氧呼吸/77
第 五章 肌肉相關器官/79
**節 骨骼/79
一、 骨骼的解剖/79
二、 骨的構造/79
三、 骨骼的功能/81
四、 骨骼與肌肉的關系/81
五、 肌肉學的觀點/82
第二節 血管/83
一、 血管的解剖/83
二、 血管的組織學/84
三、 血管的功能/86
四、 血管與肌肉的關系/87
五、 肌肉學的觀點/88
第三節 神經系統/88
一、 神經系統的解剖/88
二、 神經系統的組織學/90
三、 神經系統的功能/92
四、 神經系統與肌肉的關系/92
五、 肌肉學的觀點/94
第四節 心臟/98
一、 心臟的解剖/98
二、 心臟的組織學/99
三、 心臟的功能/99
四、 心臟與肌肉的關系/ 100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1
第五節 淋巴系統 / 102
一、 淋巴系統的解剖/ 102
二、 淋巴系統的組織學/ 104
三、 淋巴系統的功能/ 105
四、 淋巴系統與肌肉的關系/ 105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6
第六節 腺體/ 107
一、 腺體的解剖/ 107
二、 腺體的組織學/ 108
三、 腺體的功能/ 109
四、 腺體與肌肉的關系/ 109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09
第七節 筋膜/ 110
一、 筋膜的解剖/ 110
二、 筋膜的組織學/ 111
三、 筋膜的功能/ 112
四、 筋膜與肌肉的關系/ 113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14
第八節 乳房/ 114
一、 乳房的解剖/ 114
二、 乳房的組織學/ 116
三、 乳房的功能/ 116
四、 與肌肉的關系/ 116
五、 肌肉學的觀點/ 116
第 六章 肌性器官/118
**節 鼻/ 118
第二節 舌/ 120
第三節 咽/ 122
第四節 氣管、支氣管 / 123
第五節 肺/ 124
第六節 膽囊/ 125
附: 肝臟/ 126
第七節 胃/ 128
第八節 小腸/ 129
第九節 大腸/ 130
第十節 輸尿管/ 130
附: 腎/ 132
第十一節 膀胱 / 132
第十二節 前列腺/ 134
第十三節 子宮/ 135
第十四節 陰道/ 137
第 七章 患肌/139
**節 關于疼痛形成原因的幾種觀點/ 139
一、 粘連瘢痕說/ 139
二、 骨性退變致痛說/ 140
三、 神經病變學說/ 144
四、 炎癥因子致痛說/ 147
五、 局部組織缺血致痛說(作者提出的學說)/ 148
第二節 疼痛與局部組織缺血/ 150
一、 神經細胞本身并不能產生疼痛感覺/ 150
二、 感覺神經末梢才能感受疼痛/ 151
三、 疼痛的本質/ 154
第三節 MTrP、患肌的由來/ 157
第四節 能量危機學說/ 161
第五節 患肌的特點和臨床表現/ 165
一、 患肌的體征特點/ 166
二、 患肌發病規律/ 168
三、 關于疼痛擴散現象的幾個專業名詞/ 174
四、 患肌的臨床表現/ 175
五、 患肌觸摸方法/ 180
第六節 第二現場、患肌的分類/ 184
第七節 檢查患肌的意義和方法/ 188
一、 對診斷意義重大/ 188
二、 對治療重要/ 188
三、 對預后也重要/ 189
四、 對治療過程中方案的調整也很重要/ 189
第 八章 主要肌肉介紹/191
**節 頭頸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191
一、 枕額肌/ 191
二、 枕下肌群/ 192
三、 二腹肌/ 192
四、 胸鎖乳突肌/ 192
五、 斜角肌/ 193
六、 斜方肌/ 194
七、 頭頸夾肌/ 195
肌肉學正文 1.indd 27 2023/9/27 17:20:47
八、 肩胛提肌/ 196
第二節 上肢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197
一、 三角肌/ 197
二、 肱三頭肌/ 197
三、 喙肱肌/ 198
四、 肱二頭肌/ 199
五、 肱肌/ 199
六、 肱橈肌/ 200
七、 旋前圓肌/ 200
第三節 胸廓常用肌肉及功能/ 201
一、 胸大肌/ 201
二、 胸小肌/ 202
三、 前鋸肌/ 202
四、 肋間肌/ 203
五、 膈肌 / 203
第四節 肩胛周圍常用肌肉及功能/ 204
一、 菱形肌/ 204
二、 岡上肌/ 205
三、 岡下肌/ 205
四、 小圓肌/ 206
五、 大圓肌/ 206
六、 背闊肌/ 206
七、 肩胛下肌/ 207
第五節 腰腹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208
一、 豎脊肌/ 208
二、 腰方肌/ 209
三、 髂腰肌/ 209
四、 腹直肌/ 210
五、 腹斜肌/ 210
六、 腹橫肌/ 211
第六節 髖關節周圍常用肌肉及功能/ 212
一、 闊筋膜張肌 / 212
二、 臀大肌/ 212
三、 臀中肌/ 213
四、 臀小肌/ 214
五、 梨狀肌/ 214
六、 股方肌/ 215
第七節 下肢部常用肌肉及功能/ 215
一、 股四頭肌/ 215
二、 股內收肌群/ 216
三、 縫匠肌/ 217
四、 半腱肌、半膜肌/ 217
五、 股二頭肌/ 218
六、 腘肌/ 219
七、 腓腸肌/ 220
八、 比目魚肌/ 221
九、 跖肌/ 221
十、 脛骨后肌/ 222
十一、 脛骨前肌/ 222
十二、 腓骨肌/ 223
第 九章 肌肉前病痛/224
**節 強直性脊柱炎/ 229
第二節 類風濕關節炎/ 231
第三節 哮喘/ 232
第四節 痛風 / 233
第五節 帕金森病/ 234
第六節 面癱/ 235
第七節 肩關節周圍炎/ 237
第 十章 肌肉本身病痛/240
**節 頸椎病/ 241
第二節 網球肘/ 243
第三節 腰椎間盤突出癥/ 244
第四節 慢性膝關節痛/ 247
第五節 踝關節扭傷/ 250
第六節 頭痛/ 251
第七節 前列腺炎/ 254
第八節 漏尿/ 255
第九節 呃逆/ 257
第十節 失眠、抑郁/ 258
第十一節 慢性咳嗽/ 260
第十二節 習慣性便秘/ 262
第 十一章 肌肉后病痛/264
**節 頭昏、眩暈/ 265
第二節 心慌、胸悶/ 267
第三節 局部麻木/ 269
第四節 局部水腫/ 271
第五節 乳腺增生/ 273
第六節 冷癥/ 274
第七節 黃斑變性/ 277
第八節 糖尿病足/ 278
第九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280
第十節 骨性變化/ 282
第 十二章 國外常用外治法選介/285
一、 局部噴灑/ 285
二、 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 286
三、 非甾體抗炎藥/ 287
四、 增生注射療法/ 288
五、 干針治療/ 288
第 十三章 肌肉病痛的復發因素/290
**節 機械性因素/ 291
第二節 感冒或受涼/ 293
第三節 血環境不良/ 294
一、 慢性炎癥/ 295
二、 貧血/ 295
三、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 295
四、 營養物質缺乏/ 296
第四節 睡眠欠安/ 296
第五節 營養不足/ 297
一、 影響營養的因素/ 297
二、 浮針臨床中如何改善和加強營養/ 298
后 記 /299
展開全部
肌肉學概要:基于浮針診療實踐的探索 作者簡介
符仲華,男,浮針療法發明創始人,南京軍區總醫院博士后,南京大學生理與疼痛醫學博士,南京浮針醫學研究所主任,中國浮針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疼痛學會(IASP)會員。原第一軍醫大學中醫系副教授、針灸教研室主任。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