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物喻中華·器物文化傳播對中國國家形象影響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105553
- 條形碼:9787574105553 ; 978-7-5741-055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喻中華·器物文化傳播對中國國家形象影響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物喻中華·器物文化傳播對中國國家形象影響機制研究》以□□學的學術背景和人類學、傳播學的視角,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發的華夷、胡漢、中外幾個宏大□□場景中,揭示了器物文化建構的“中國形象”:衣冠中華、絲綢之國、世界制造大國等形象。“禮儀之大日夏,服飾之美日華”,中華民族的*初標識就是精美器物以及莊嚴的儀式。在人類文化和文明史上,器物一直是忠實的記錄者和精神文化的觀照者。伴隨人類貿易、遷徙、戰爭等交往行為,器物也在宏大的□□時空中流動和傳播。北方草原之路、中歐陸上絲綢之路、南方海上陶瓷之路等是這些□□場景的證明。這些器物貿易的商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和平之路,傳遞了器物文化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外化為歷時性的疊加模式與共時性的互動影響機制。作者認為,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之間器物的交流和傳播表明:不管山長水遠和阻力重重,人類之間各個層面的交往交流是無法隔斷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是人類□□進程中的常態。文章還以宏大的□□敘事和簡潔的邏輯結構,記錄了洋務運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理念,100多年來中國人的工業化理想和現代化情結,也通過□□上器物文化的強大影響和近現代以來中華器物文化的復興,喻示中華文明的輝煌一衰落一重振輝煌的發展歷程。與此同時該書還通過大量史實和資料證明: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遷的語境下,對器物、制度、文化的全面反思和實業救國行動是近代中國工業化的開端,也是中國仁人志士自醒自強心路歷程的起點。
物喻中華·器物文化傳播對中國國家形象影響機制研究 目錄
物喻中華·器物文化傳播對中國國家形象影響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李松杰(1981.10-),□,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兼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景德鎮市社聯兼職副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器物哲學和區域社會文化史。近年來,出版學術專著三部,發表論文4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項目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等多項□□□項目,獲得江西省社科成果獎和景德鎮市社科成果獎多項,專著《近代景德鎮瓷業社會的多維重構和秩序重構(1903-1949)》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博士文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