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金融衍生工具原理、構造與法律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85939
- 條形碼:9787513085939 ; 978-7-5130-8593-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衍生工具原理、構造與法律制度 本書特色
本書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深入研究金融衍生工具的原理、構造及法律制度,尋找后危機時代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控制與防范的對策措施,以期為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實務發展和制度建設提供有益的建議。
金融衍生工具原理、構造與法律制度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三篇 **篇:金融衍生工具基本原理,包括**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論述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特征、類型、功能、源起、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及法律監管的理論基礎,它是全書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起點。第二篇:金融衍生工具基本構造,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論述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類型及其基本構造,相當于本書的分論部分,這是了解和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具體細節和交易機制的核心部分。第三篇:金融衍生工具法律制度,包括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論述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防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監管模式、法律責任、國際條約的發展及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制度的完善等內容,這是全書的重心和意義所在。
金融衍生工具原理、構造與法律制度 目錄
**篇 金融衍生工具基本原理
**章 金融衍生工具概論
**節 金融衍生工具概念的界定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
第二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類型
一、遠期 期貨
二、期權
三、互換
四、結構性票據
五、資產證券化
六、新型金融衍生品
第三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消極功能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積極功能
第四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源起與發展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現代發展
三、金融衍生工具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第二章 金融衍生工具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
**節 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
一、利率渠道
二、信貸渠道
三、資產價格渠道
四、匯率渠道
第二節 金融衍生工具對貨幣傳導機制的影響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擴張對貨幣總量的影響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擴張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
三、衍生工具市場對信息來源的影響
四、金融衍生工具對公開市場業務的影響
五、套期保值衍生工具對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小結
第三章 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的理論基礎
**節 市場失靈理論
一、市場失靈的類型
二、市場失靈理論對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的指導意義
第二節 不完全契約理論
一、不完全契約理論的一般原理
二、契約不完全理論對構建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制度的指導意義
第二篇 金融衍生工具基本構造
第四章 期貨
**節 期貨概述
一、期貨交易立法簡史
二、期貨合約的定義和特征
三、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之比較
四、期貨合約的功能
第二節 期貨的基本類型
一、商品期貨
二、金融期貨
第三節 期貨交易的基本規則
一、保證金制度
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三、漲跌停板制度
四、持倉限額制度
五、強行平倉制度
六、大戶報告制度
第四節 我國期貨市場法律監管制度之檢討與完善
一、我國期貨法律體系
二、我國期貨市場法律監管制度之檢討
三、完善我國期貨市場法律監管制度的建議
第五章 期權
**節 期權概述
一、期權的概念和基本構成要素
二、期權的基本類型
三、期權的運作
四、期權交易的功能
五、期權交易策略
六、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與期權定價
七、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之間的關系
八、世界上主要的期權交易市場
第二節 期權交易的監管規則
一、期權市場的監管機構
二、期權交易規則
三、期權交易的征稅規則
第三節 股票期權
一、股票期權的概念
二、股票期權的功能
三、我國股票期權立法現狀及制度檢討
四、完善我國股票期權制度的構想
第四節 完善我國期權市場法律監管之建議
一、我國期權市場發展現狀
二、我國期權監管制度之檢視
三、發展我國期權交易市場的法律建議
第六章 互換
**節 互換概述
一、互換交易的概念和種類
二、互換的功能
三、互換的法律關系結構
第二節 利率互換
一、利率互換的背景
二、利率互換的功能
三、利率互換的交易機制
四、利率互換的稅法處理
五、利率互換的證券法規制
第三節 我國互換市場的現狀、法律障礙與改革思路
一、我國互換市場的發展現狀
二、我國發展金融互換業務面臨的法律障礙
三、推動和規范我國金融互換市場發展的構想
第七章 資產證券化
**節 資產證券化概述
一、資產證券化的概念與類型
二、資產證券化的功能
三、資產證券化的運行機理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帶來的威脅
一、資產證券化促進了表外融資
二、資產證券化增加了央行穩定幣值的難度
三、資產證券化使金融機構承擔更多的成本和風險
四、資產證券化產生高昂的信息成本
第三節 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法律實踐與改革之路
一、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實踐與立法
二、我國資產證券化面臨的法律困境
三、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律制度的優化路徑
第三篇 金融衍生工具法律制度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防控制度
**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類型
一、市場風險
二、信用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四、操作風險
五、法律風險
第二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特征
一、風險規模的杠桿化
二、風險外觀的隱蔽化
三、風險構成的復雜化
四、風險影響的系統性
第三節 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規則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場準入制度
二、風險管理模型
三、持倉風險要求
四、交易對手風險要求
五、重大風險暴露規則
第四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控制制度之反思與完善
一、我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控制制度之反思
二、完善我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控制制度之基本思路
第九章 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節 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一、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
二、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國際化的需要
三、是企業評估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風險的需要
第二節 全球主要國家與國際組織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美國的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英國的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
三、日本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
四、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的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要求
五、巴塞爾委員會關于改進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規則的建議
第三節 國際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之缺陷分析
一、綜合風險確定難
二、簡捷算法可能導致企業規避全面信息披露義務
第四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一、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準則的演變
二、我國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制度面臨的困境與障礙
三、破解我國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制度困境與障礙的設想
第十章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模式
**節 以美國為代表的多頭監管模式
一、美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二、證券與期貨的監管權沖突:聯合監管與《夏德—約翰遜管轄權協議》
三、美國金融衍生工具監管的新發展與框架
第二節 以德國、法國為代表的單一監管模式
一、德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監管模式
二、法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監管模式
第三節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自律監管模式
一、自律監管的概念與特征
二、自律監管與政府監管的比較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自律監管模式存在的問題
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自律監管的改革思路
第四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模式及制度完善
一、我國現行的金融衍生工具監管模式
二、我國現行監管模式的缺陷
三、完善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監管模式的建議
第十一章 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責任制度
**節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主體的民事責任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主體民事法律責任概述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操縱行為民事責任
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場虛假陳述民事責任
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內幕交易的民事責任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欺詐客戶的民事責任
第二節 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主體的行政及刑事責任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主體的行政責任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主體的刑事責任
第三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責任制度之缺陷與完善
一、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責任制度缺陷剖析
二、完善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責任制度之構想
第十二章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之國際條約
**節 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管理指南
第二節 資本充足率標準的國際協議
一、制定資本充足率標準的作用
二、《巴塞爾協議Ⅰ》
三、《巴塞爾協議Ⅱ》
四、金融危機對巴塞爾協議的影響
五、《巴塞爾協議Ⅱ》的改進措施
第三節 《巴塞爾協議Ⅲ》及后續發展
一、《巴塞爾協議Ⅲ》的制度創新與不足
二、監管機構之間的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
三、2017年《巴塞爾協議Ⅲ》的新發展
第十三章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制度之反思與優化建議
**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監管之立法現狀
一、法律
二、行政法規
三、司法解釋
四、部門規章
五、行業自律規則
六、交易所交易規則
第二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制度之反思
一、場外交易法律地位不明確
二、金融衍生品的定義含糊
三、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等影子銀行處于監管真空地帶
四、市場準入條件嚴格,難以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要
五、我國的利率和匯率沒有完全市場化
六、信用評級體系不健全
七、金融衍生工具的稅收和會計處理制度不完善
第三節 我國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制度之優化路徑
一、制定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推動利率和匯率市場化
三、完善逆景氣循環資本緩沖機制
四、規范信用評級業務
五、改革薪酬實務以支持金融市場穩定
六、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理機制
后 記
金融衍生工具原理、構造與法律制度 作者簡介
陽東輝,男,湖南衡東人,法學博士,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廣西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民商法和經濟法研究。1993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2年獲湖南師范大學法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博士學位。在《法商研究》《法學》《政法論壇》《現代法學》《法學家》《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等刊物發表論文近60篇,其中10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司法制度》《創新政策與管理》轉摘或全文轉載。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1)《網絡廣告法律規制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22年;(2)《網絡公司法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3)《科技創新市場的國家干預法律機制:基于克服市場失靈的視角》,法律出版社2014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主持教育bu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6項,主持廳局級課題2項。本人提出的“公企業法理論”以及“科技法的理論體系架構”在全國法學界具有較大影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