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德國物法體系的歷史形成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5536
- 條形碼:9787301335536 ; 978-7-301-3355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物法體系的歷史形成與發展 本書特色
我國物權法律制度受德國理論影響很大,德國民法對我國民法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本書以德國法為主要考察對象,以德語論文、專著以及德國司法判例為基礎,使用歷史考察、規范分析及價值權衡等研究方法,探討了有體物概念對物、債二分體系的價值的問題。
德國物法體系的歷史形成與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以德國物法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為主題,探討有體物概念對物法體系的意義,物法具體制度與物債二分體系的關系,以及物法體系的發展問題。本書共分為九章,內容涉及法典與判例的關系、蓋尤斯物法體系的解讀、潘德克吞物法體系的形成、物的概念及物的重要成分規則、占有及有權占有理論、不動產占有與登記的關系、有權占有與債權物權化、物權行為理論及靈活化、一物二賣中在先買受人地位、客體歸屬的絕對性與相對性,以及權利客體化、物法與知識產權關系,新型無體財產歸屬等內容。基于對德國物法體系的思考,本書提出開放的物法體系并重塑其具體的制度構成。
德國物法體系的歷史形成與發展 目錄
引 言
**章 成文法與判例法相互作用下的法典體系
第二章 **節 歷史法學派與羅馬法的體系化
一、 羅馬法的非體系性特征
二、 歷史法學派與羅馬法的體系化
三、 小結
第二節 德國民法典的發展與判例拘束力
一、 德國民法典的判例化發展
二、 與判例發展相協調的民法體系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有體物概念與德國物法體系的形成
**節 蓋尤斯《法學階梯》中的物法體系
一、 《法學階梯》“物”法體系的解讀
二、 無體物概念的體系價值
第二節 潘德克吞法學與物法的獨立體系
一、 潘德克吞法學中的有體物概念及物法獨立體系
二、 日耳曼法與潘德克吞法學的“對立”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有體物概念的體系功能及教義學發展
**節 有體物的概念與德國物法的獨立性
一、 物的概念及其與客體的關系
二、 有體物概念對于物法和債法的意義
三、 小結
第二節 有體物概念的教義學規則及法律發展
一、 有體物作為物權客體的標準
二、 物的整體性與可分性的法律發展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有體物占有保護與物的法律歸屬
**節 占有與物的法律歸屬
一、 占有保護與事實支配
二、 占有保護及其法律理由
三、 小結
第二節 無權占有保護與權利保護的優先性
一、 無權占有相對于非權利人保護的正當性
二、 無權占有相對于權利保護的無效性
三、 訴訟保全制度與惡意無權占有保護——權利抗辯排除合理性
四、 小結
第三節 有權占有保護與“債權物權化”
一、 “債權物權化”的實證規定
二、 “債權物權化”的理論解說
三、 占有與原因關系的分或合
四、 小結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買受人與物的法律歸屬
**節 “向物權(ius ad rem)”與**買受人法律地位
一、 羅馬法的交付原則與“一物二賣”
二、 “向物權(ius ad rem)”及對**買受人地位的影響
第二節 “一物二賣”與**買受人保護
一、 物債二分下的**買受人法律地位
二、 不動產有權占有、預告登記與**買受人保護
第三節 不動產占有、不動產登記簿與交易安全保護
一、 土地登記簿制度的歷史及不動產占有權利公示排除
二、 不動產交易安全與**買受人的優先保護
三、 不動產權利占有公示與登記公示的沖突與共容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物的歸屬的絕對性與相對歸屬
**節 物的絕對歸屬與相對歸屬
一、 物的絕對歸屬規則體系
二、 物法中的相對性歸屬
第二節 裁判理由與相對歸屬規則
一、 在先買賣合同與相對性的歸屬
二、 對價支付與物的相對歸屬
第七章 物權行為理論與客體的歸屬
**節 物權行為理論的歸屬意義
一、 物債二分下的買賣合同及其履行
二、 物權行為的修正與變化可能性
第二節 物權變動中的意思自治
一、 作為處分行為的物權行為
二、 體系協調性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無體物與物法體系的擴展
**節 權利客體化與物法體系擴展
一、 權利客體化及其體系意義
二、 客體化權利變動的物債分割
三、 小結
第二節 非權利類無體物與物法上的絕對歸屬
一、 集合物的物權客體地位
二、 有體物所有權與知識產權
第九章 新型無體財產的絕對歸屬
**節 物權客體三分法及新型無體財產的體系定位
一、 無體物的可支配性
二、 主客體關系視角下的無體物歸屬
第二節 新型無體財產及其歸屬規則
一、 互聯網域名
二、 網絡虛擬財產
三、 數據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德國物法體系的歷史形成與發展 作者簡介
王偉偉 男,生于1979年6月,漢族,吉林梨樹人。自2011年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分別獲得法學學士、民商法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曾于2008年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到德國弗萊堡大學法學院公派訪學。王偉偉是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會員、北京市律師協會會員,北京市法學會物權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理事。研究和關注領域涉及民法總則、物權法、擔保法、公司法、數字法學等。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重點項目各一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一般項目一項。曾作為主要成員參加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委托或直接承辦的課題及政策咨詢項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