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學譯述提要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41483
- 條形碼:9787301341483 ; 978-7-301-34148-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學譯述提要與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追溯“儒學西傳”的源頭,從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中外文儒學譯述的編目整理及提要撰寫起步,主要圍繞在“中國禮儀之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耶穌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三大修會的儒學譯述,力求厘清其譯述之間的系譜傳承、相互借鑒、回應問難等隱含的脈絡。在此基礎上,依據其對儒家文化所持的不同態度,將來華傳教士群體細化為“支持文化適應政策”“反對文化適應政策”“文化調和派”三派,并借助“概念史”的研究路徑,對“天”“上帝”“太極”“鬼神”等極具爭議性的儒學概念在來華傳教士群體中的不同理解予以梳理,探究其在跨文化語境下如何對儒學概念原本的“名”與“實”進行分離、人為予以重新建構并分配給其新的語境意義,來實現自身觀點的立論和論證。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學譯述提要與研究 內容簡介
來華耶穌會士對儒學典籍的譯介,直接促成“中學西傳”與歐洲啟蒙思想界之間的互動,他們與來華托缽修會在“禮儀之爭”中圍繞儒學宗教性問題展開的討論,亦引發中國天主教目前的重大轉折。本書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學的方法,從傳教士中外文儒學譯述的編目整理及提要撰寫起步,旨在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學西傳”的整體面貌,同時亦使各個修會內部以及來華三大修會之間儒學譯述的系譜傳承、相互借鑒抑或回應問難等隱含的脈絡獲得清晰化梳理;另一方面采用形象學、闡釋學的研究方法,依據傳教士對待儒家文化的不同態度,分別選取“支持文化適應政策”“反對文化適應政策”及“文化調和激進派”三派的代表作進行深入的文本分析,進而呈現“禮儀之爭”時期來華傳教士理解儒家經典的實際情況及其對于儒學宗教性的深入思考。同時,為綜合考量上述三種儒學觀的異同,本書將以“天”“上帝”“鬼神”“太極”等極具爭議性的儒學概念理解為線索,借助概念史的研究方法,由其立論依據(對不同儒學典籍的選擇性翻譯及引用)、論證手法及*終結論,總結三種儒學觀的根本性分歧所在,并對其評判標準進行反思。在具體呈現其儒學觀的多樣性及矛盾性的同時,亦會對他們所締造的儒家形象在啟蒙時代歐洲的傳播及影響進行梳理及評價。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學譯述提要與研究 目錄
緒論 1
一、研究對象和范圍 1
二、研究現狀 3
三、研究意義及方法 7
**章
明末清初來華天主教傳教士群體概況及其儒學譯述 9
**節?明末清初來華天主教修會概況 9
一、耶穌會概況及其成員的神學訓練背景 9
二、多明我會及方濟各會的神學訓練背景 13
三、明清三大天主教修會入華及其之間的關系 14
第二節?中國禮儀之爭與來華天主教修會之間的紛爭 17
一、中國禮儀之爭的出現及其歷史背景 18
二、中國禮儀之爭產生的原因分析 22
第三節?傳教士研習儒學典籍及出版儒學譯述的目的 32
一、耶穌會士的譯介動機 32
二、托缽會士的譯介動機 34
第四節?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儒學譯述編目及提要 35
一、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中、拉儒學譯述書目 35
二、明末清初來華多明我會士儒學譯述書目 72
三、明末清初來華方濟各會士儒學譯述書目 88
第二章?儒家形象的締造與分裂 103
**節?傳教士對儒家形象的締造 103
一、從游記漢學進入傳教士漢學 103
二、傳教士對“中國知識”的編纂 107
第二節?在原儒身上發現宗教性:支持文化適應政策一派的儒學觀 110
一、17—18世紀來華耶穌會士的四書譯介團隊 111
二、17—18世紀來華耶穌會士四書譯文特點 113
三、支持文化適應政策一派的儒學觀 126
第三節?原儒與今儒皆為無神論者:反對文化適應政策一派的儒學觀 137
一、堅決反對文化適應路線的代表:閔明我及龍華民的觀點 138
二、由全然反對轉向部分適應的代表:利安當 149
第四節?儒家形象的重構:文化調和派的努力 162
一、衛方濟及其《中國哲學》 162
二、法國耶穌會士的譯經活動以及“索隱派”的興起 194
第三章?明末清初來華傳教士儒學觀分析 219
**節?三種傳教士儒學觀的根本性分歧及其評判標準 219
第二節?對于重要儒學概念的認知異同及立論分析 222
一、“天”/“上帝”與Deus 223
二、“鬼神”與spiritus,angelus 228
三、“仁”與amor/charitas 243
第四章?結語 252
一、體悟式表達:反思傳教士對“地方性知識”的處理 252
二、在西方參照系之下中國文化的身份轉換 254
三、對跨文化譯介的啟示 257
參考文獻 261
原始文獻 261
辭典及書目 264
中外文專著及論文 265
索引 283
后記 297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學譯述提要與研究 作者簡介
羅瑩
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歐洲藏儒學拉丁文文獻整理以及儒家思想跨文化譯介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十七、十八世紀“四書”在歐洲的譯介與出版》《耶穌會士羅明堅“四書”手稿新探》等近30篇,出版譯著《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第二卷)》(2021年)、編著《東亞與歐洲文化的早期相遇——東西文化交流史論》(2012年)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