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503546
- 條形碼:9787523503546 ; 978-7-5235-0354-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總結20多年來福建在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中形成的主要成效、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全書由特別訪談篇、發展報告篇、優秀案例篇等3個主體篇目組成。特別訪談篇記錄了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的親歷者,展示科技特派員制度當年在福建如何萌發、形成和發展。發展報告篇主要介紹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整體概況與發展演變,以及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制度實踐模式與各地發展情況。
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與實踐 目錄
特別訪談篇 1
李川同志訪談實錄 2
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工作福建篇章
游建勝 10
發展報告篇 15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進程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劉小婧 16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模式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劉小婧 19
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機制及功能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劉小婧 26
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情況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劉小婧 38
機制體制篇 49
打好 “組合拳”,實施“集團戰”,為八閩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
科技“翅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50 創新選認,探索服務新機制 ——福州市科學技術局 57 拓展服務領域,發揮引擎帶動作用 ——廈門市科學技術局 60
助力產業轉型,打造泉州樣板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 63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借梯登高”破瓶頸 ——南平市科學技術局 67 三明市探索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新機制 ——三明市科學技術局 73 漳州創新“科特派 ”機制,深化新時代科特派內涵 ——漳州市科學技術局 78 創新動能播撒車間田野,科技之花綻放紅土大地 ——龍巖市科技開發與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 84 搭臺促銷,唱響一二三產融合戲 ——莆田市農業生態環境與能源技術推廣站原瑞芬 89 院縣合作科技平臺,探索服務新模式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服務處王小安 93 用心用情用力,科技特派員幫扶在畬鄉 ——閩江學院陳栩 97 “一基三核”深耕科技創新,以食為本助力產業發展 ——閩南師范大學薛山 102 創新科技小院模式,促進尤溪茶業和人才培養深度融合 ——福建商學院吳芹瑤 107 多措并舉抓管理,勠力同心謀創新 ——邵武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112 順昌縣杉木產業全產業鏈機制創新 ——順昌縣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中心 117 科技特派員“N 1”服務模式 ——福建中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科特派·新知青團隊 122
模式經驗篇 127 全方位深化產學研合作,把論文寫在產業**線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黃東曉 128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吳敬才 131 科特派為百合產業升級增添“芯”動力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園藝生物技術團隊 136 平潭薯類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紀榮昌 139 數字賦能,推動光澤縣生態稻漁產業實現品牌行銷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研究所生態稻漁產業數字
農業科技服務團隊 142 科技引擎催生“菌”業先鋒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盧政輝 150 科技特派員扎根農村,助力詔安縣鄉村振興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 154 構建龍巖“普惠金融”平臺,助力當地數字經濟發展 ——廈門大學“數字紅土地”團隊 160 新型樹脂基碳帶的研究,助力長汀企業發展 ——廈門大學新材料研究團隊 164 產教融合,科技興漁 ——廈門大學駱軒 167 構建有效創新體系,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 170 燕子窠生態茶園新模式,服務茶產業發展 ——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廖紅團隊 173 踏遍八閩大地送科技,助力產業振興煥生機 ——福建農林大學陳清西 176
洛江區產-學-研融合創新的模式案例 ——華僑大學王奇志 178 不忘初心,潤物無聲 ——閩南師范大學科研處黃俊義 183 超高強度氣缸套新材料,拓展服務鏈 ——三明學院高浩 187 創新“鏈式科特派”精準服務模式 ——龍巖學院邱占林 192 守護河湖,造福百姓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河湖健康科技服務團隊 196 打造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提升養殖業綜合經濟效益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的新型加工方法及工藝
改進團隊 199 永遠的科特派 ——原南平市委農辦謝福鑫 204 精準扶貧,扎根大山,助力貧困戶逆襲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周建金 208 研發集成技術,促進漳州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15 林業產業惠民基地模式 ——龍巖市林業科學研究所 220 發揮團隊資源,創新服務方式 —— 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寧德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
吳壽華 225 引智母校資源,助力閩東海洋產業振興 ——福建省和寧德市科技特派員韓坤煌 228 “螺”特派助推特色產業,助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 ——武夷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李慶華 233
心系百姓,矢志富民 ——福安市農業農村局張富民 237 農業科技帶來農村先進文化火種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 241 鹽堿地上譜寫生態家興曲 ——惠安濱海鹽堿特色產業科技服務團隊 244 探索實施“三全模式”,賦能林下經濟發展 ——武平縣萬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249 優化農業結構,促進優勢產業發展——葡萄棚內套種馬鈴薯 ——周寧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蘭毓芳 253 平和蜜柚與有益微生物的結緣 ——蜜柚廢果生物處理技術團隊 258 跨專業組團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建設農業示范園 ——食品加工及其剩余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團隊 263 “空巢”村變身創業“網紅”村 ——科技特派員創新工作站陳清 270 路徑成果篇 273 “科特派”引智招商——助力筍竹產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吳良如 274 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開發和示范應用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劍磊 279 讓七葉一枝花成為“致富花”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蘇海蘭 285 政和白茶的科技“追夢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陳常頌 289 梁野山下耕耘忙,稻花香里譜新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喜浪科技服務團隊 293
“萬山”佳果富“萬家”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龍眼枇杷團隊 297 多茶類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張應根 301 數字“裂變”里的農業“聚變”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法人科技特派員 305 稻花香里慶豐年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優、特水稻推廣服務團隊 311 科技下鄉,為養殖保駕護航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吳勝會 316 “國魚”的健康守護者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許斌福 319 優質水稻品種“佳輻占”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廈門大學水稻遺傳育種團隊 324 解碼大黃魚體色,助推漁業產業升級 ——廈門大學高品質大黃魚育種研究團隊 326 “舊時 豪門名貴品,今日百姓桌上餐”,種業創新助推鮑魚產業
高質量發展 —— 廈門大學福建省鮑魚種質創新與良種繁育技術
服務團隊 328 品牌研創,服務鄉村振興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林筠 332 以草代木糧,菌草技術助力福建省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團隊 336 耕耘茶情三十載,茶香芬芳蘊科技 ——福建農林大學郭玉瓊 340 晚熟桃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福建農林大學邱棟梁 346
綠色提質增效技術助力平和縣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土壤改良助力蜜柚提質增效團隊 350 “再生稻 ”低碳高效節能新農業模式應用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浦城再生稻優植團隊 355 開展蔬菜種業創新,保障菜籃子安全,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鐘鳳林 361 紅土鑄魂,深耕大地,服務鄉村產業發展 ——龍巖學院王海斌 365 產學研結合,提升企業創新力 ——龍巖學院童長青 370 不忘初心擔使命,科技下鄉解近渴 ——三明學院邢建宏 374 以“氟”造福促發展,服務地方再出發 ——三明學院氟新材料科技特派員團隊 379 妙用菌渣變廢為寶,“小菌菇”成就大產業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珍稀食用菌技術創新團隊 384 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引進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范 ——寧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王和壽 388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連城甘薯產業全面振興 ——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何勝生 393 產研融合謀發展,深耕一線助振興 ——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鄉村振興服務團隊 397 發揮部門優勢,氣象“高科技”助力生態“高顏值” ——漳州市氣象局枇杷氣象服務團隊 401 組團隊,精技術,助力推食用菌產業 ——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金文松 405 心系“三農”,汗灑永春 ——永春縣種植業服務中心尤有利 411
科技賦能紅豆杉,產業興百姓富 ——明溪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歐建德 416 首席科學家帶來花蛤工廠化育苗新產業 ——貝類餌料微藻供給技術團隊 421 科技特派員助力福建永安竹加工產業提質增效 ——國際竹藤中心竹質建筑工程材料加工與利用創新團隊 424 發揮星創天地優勢,打造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港灣 ——福建拓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31 一尾逆流而上的魚 ——柘榮縣農業農村局林干云 434 爭取政策支持,助力鄉村振興 ——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莢友根 438 后 記 445
科技“翅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50 創新選認,探索服務新機制 ——福州市科學技術局 57 拓展服務領域,發揮引擎帶動作用 ——廈門市科學技術局 60
助力產業轉型,打造泉州樣板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 63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借梯登高”破瓶頸 ——南平市科學技術局 67 三明市探索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新機制 ——三明市科學技術局 73 漳州創新“科特派 ”機制,深化新時代科特派內涵 ——漳州市科學技術局 78 創新動能播撒車間田野,科技之花綻放紅土大地 ——龍巖市科技開發與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 84 搭臺促銷,唱響一二三產融合戲 ——莆田市農業生態環境與能源技術推廣站原瑞芬 89 院縣合作科技平臺,探索服務新模式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服務處王小安 93 用心用情用力,科技特派員幫扶在畬鄉 ——閩江學院陳栩 97 “一基三核”深耕科技創新,以食為本助力產業發展 ——閩南師范大學薛山 102 創新科技小院模式,促進尤溪茶業和人才培養深度融合 ——福建商學院吳芹瑤 107 多措并舉抓管理,勠力同心謀創新 ——邵武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112 順昌縣杉木產業全產業鏈機制創新 ——順昌縣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中心 117 科技特派員“N 1”服務模式 ——福建中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科特派·新知青團隊 122
模式經驗篇 127 全方位深化產學研合作,把論文寫在產業**線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中心黃東曉 128 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吳敬才 131 科特派為百合產業升級增添“芯”動力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園藝生物技術團隊 136 平潭薯類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紀榮昌 139 數字賦能,推動光澤縣生態稻漁產業實現品牌行銷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研究所生態稻漁產業數字
農業科技服務團隊 142 科技引擎催生“菌”業先鋒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盧政輝 150 科技特派員扎根農村,助力詔安縣鄉村振興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 154 構建龍巖“普惠金融”平臺,助力當地數字經濟發展 ——廈門大學“數字紅土地”團隊 160 新型樹脂基碳帶的研究,助力長汀企業發展 ——廈門大學新材料研究團隊 164 產教融合,科技興漁 ——廈門大學駱軒 167 構建有效創新體系,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 170 燕子窠生態茶園新模式,服務茶產業發展 ——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廖紅團隊 173 踏遍八閩大地送科技,助力產業振興煥生機 ——福建農林大學陳清西 176
洛江區產-學-研融合創新的模式案例 ——華僑大學王奇志 178 不忘初心,潤物無聲 ——閩南師范大學科研處黃俊義 183 超高強度氣缸套新材料,拓展服務鏈 ——三明學院高浩 187 創新“鏈式科特派”精準服務模式 ——龍巖學院邱占林 192 守護河湖,造福百姓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河湖健康科技服務團隊 196 打造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提升養殖業綜合經濟效益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的新型加工方法及工藝
改進團隊 199 永遠的科特派 ——原南平市委農辦謝福鑫 204 精準扶貧,扎根大山,助力貧困戶逆襲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周建金 208 研發集成技術,促進漳州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漳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15 林業產業惠民基地模式 ——龍巖市林業科學研究所 220 發揮團隊資源,創新服務方式 —— 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寧德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
吳壽華 225 引智母校資源,助力閩東海洋產業振興 ——福建省和寧德市科技特派員韓坤煌 228 “螺”特派助推特色產業,助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 ——武夷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李慶華 233
心系百姓,矢志富民 ——福安市農業農村局張富民 237 農業科技帶來農村先進文化火種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 241 鹽堿地上譜寫生態家興曲 ——惠安濱海鹽堿特色產業科技服務團隊 244 探索實施“三全模式”,賦能林下經濟發展 ——武平縣萬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249 優化農業結構,促進優勢產業發展——葡萄棚內套種馬鈴薯 ——周寧縣農業技術推廣站蘭毓芳 253 平和蜜柚與有益微生物的結緣 ——蜜柚廢果生物處理技術團隊 258 跨專業組團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建設農業示范園 ——食品加工及其剩余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團隊 263 “空巢”村變身創業“網紅”村 ——科技特派員創新工作站陳清 270 路徑成果篇 273 “科特派”引智招商——助力筍竹產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吳良如 274 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開發和示范應用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劍磊 279 讓七葉一枝花成為“致富花”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蘇海蘭 285 政和白茶的科技“追夢人”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陳常頌 289 梁野山下耕耘忙,稻花香里譜新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喜浪科技服務團隊 293
“萬山”佳果富“萬家”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龍眼枇杷團隊 297 多茶類加工技術與產品創新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張應根 301 數字“裂變”里的農業“聚變”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法人科技特派員 305 稻花香里慶豐年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優、特水稻推廣服務團隊 311 科技下鄉,為養殖保駕護航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吳勝會 316 “國魚”的健康守護者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許斌福 319 優質水稻品種“佳輻占”助推農業產業升級 ——廈門大學水稻遺傳育種團隊 324 解碼大黃魚體色,助推漁業產業升級 ——廈門大學高品質大黃魚育種研究團隊 326 “舊時 豪門名貴品,今日百姓桌上餐”,種業創新助推鮑魚產業
高質量發展 —— 廈門大學福建省鮑魚種質創新與良種繁育技術
服務團隊 328 品牌研創,服務鄉村振興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林筠 332 以草代木糧,菌草技術助力福建省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林占熺團隊 336 耕耘茶情三十載,茶香芬芳蘊科技 ——福建農林大學郭玉瓊 340 晚熟桃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福建農林大學邱棟梁 346
綠色提質增效技術助力平和縣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土壤改良助力蜜柚提質增效團隊 350 “再生稻 ”低碳高效節能新農業模式應用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浦城再生稻優植團隊 355 開展蔬菜種業創新,保障菜籃子安全,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福建農林大學鐘鳳林 361 紅土鑄魂,深耕大地,服務鄉村產業發展 ——龍巖學院王海斌 365 產學研結合,提升企業創新力 ——龍巖學院童長青 370 不忘初心擔使命,科技下鄉解近渴 ——三明學院邢建宏 374 以“氟”造福促發展,服務地方再出發 ——三明學院氟新材料科技特派員團隊 379 妙用菌渣變廢為寶,“小菌菇”成就大產業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珍稀食用菌技術創新團隊 384 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引進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范 ——寧德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王和壽 388 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連城甘薯產業全面振興 ——龍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何勝生 393 產研融合謀發展,深耕一線助振興 ——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鄉村振興服務團隊 397 發揮部門優勢,氣象“高科技”助力生態“高顏值” ——漳州市氣象局枇杷氣象服務團隊 401 組團隊,精技術,助力推食用菌產業 ——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金文松 405 心系“三農”,汗灑永春 ——永春縣種植業服務中心尤有利 411
科技賦能紅豆杉,產業興百姓富 ——明溪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歐建德 416 首席科學家帶來花蛤工廠化育苗新產業 ——貝類餌料微藻供給技術團隊 421 科技特派員助力福建永安竹加工產業提質增效 ——國際竹藤中心竹質建筑工程材料加工與利用創新團隊 424 發揮星創天地優勢,打造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港灣 ——福建拓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31 一尾逆流而上的魚 ——柘榮縣農業農村局林干云 434 爭取政策支持,助力鄉村振興 ——永安市教師進修學校莢友根 438 后 記 445
展開全部
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與實踐 作者簡介
福建省科技廳星火計劃辦公室是隸屬于福建省科學技術廳的 ,承擔實施星火計劃工作,工作內容涉及科學特派員管理、星創天地、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等有關工作。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